浅谈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弘扬老西藏精神的实践路径

2025-08-28 09:14:21来源:西藏日报作者:蔡作啸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近年来,高校在思政教育中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但仍存在内容分散、形式单一、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亟须在理念、路径和制度层面系统优化,深入挖掘老西藏精神的价值内涵,创新融入形式和教育机制,推动老西藏精神在大学生群体中落地生根,并转化为自觉的信念追求和行动自觉。

  老西藏精神的时代价值

  特别能吃苦,是在极端艰苦的工作生活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艰苦奋斗、攻坚克难、苦中作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今天转化为矢志不渝、无比忠诚的职业信念。特别能战斗,是在面对各种严酷斗争时所表现出来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争取胜利的革命精神,在今天转化为百折不挠、敢于斗争的实践胆略。特别能忍耐,是在长期高寒缺氧、条件艰苦、物资匮乏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在今天转化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特别能团结,是坚决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注重维护团结尤其是民族团结的精神,在今天转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特别能奉献,是为西藏和平解放、建设和发展所表现出来的长期建藏、边疆为家的精神信念,在今天转化为不求名利、甘于奉献的家国情怀。

  在边疆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抓手,起到固本铸魂的作用。尤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充分挖掘老西藏精神这一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资源,探索用老西藏精神培根铸魂、融入“大思政”育人实践,并发扬光大,让老西藏精神浸润人心、永放光芒,让党的红色基因在雪域高原代代相传。

  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弘扬老西藏精神的实践路径

  加强系统谋划,以顶层设计掌舵定向。高校在深入学习、弘扬老西藏精神中,应加强系统谋划,做好顶层设计,强化条件保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将学习、弘扬老西藏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各学院党支部应采取集中和个人学习相结合、线上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学习、研讨老西藏精神,并探索建立合理有效的督促检查、经验交流、评价反馈和表彰激励等工作机制,真正将学习、弘扬老西藏精神的责任担在肩上、落到实处。二是组建理论研究平台和基地,调动校内外专家学者等学习研究老西藏精神的积极性、主动性,组织对老西藏精神开展核心内涵研究、理论阐释、典型人物事迹梳理等资料整理与研究,深入挖掘和研究老西藏精神的思想内涵、精神价值和时代价值,为老西藏精神教育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并积极在课题申报、项目研究、撰写著作等方面给予资金等支持,逐步形成一批优秀的理论研究成果,为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更好弘扬老西藏精神打下坚实基础;引导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等思政工作者自觉运用好本土红色资源、带头做好老西藏精神教育研究,并积极纳入课堂教学设计,用趣味性、灵活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可接收性,拒绝简单灌输和机械讲授。

  优化校园空间设计,以氛围营造深化对老西藏精神的理解。学校教育是主体,是对学生进行老西藏精神教育的最重要场所,营造浓厚的校园氛围至关重要。一是统筹规划红色文化空间布局。立足学校实际,科学设计建设老西藏精神主题文化长廊、雕塑广场、纪实展厅等功能区域,系统呈现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等重大历史进程,集中展示珍贵图文、档案资料和革命实物,让学生在校园就能感知老西藏精神的力量;结合校史馆、图书馆、教学楼走廊等重点区域,布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展陈,把红色故事融入日常学习生活,推动育人功能全覆盖。二是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环境的教育引导作用。注重在校园主干道、宿舍区、食堂等人员密集区域显著位置设置老西藏精神核心内涵、典型人物等,用简洁有力的文字和生动鲜活的形象,唤起学生情感共鸣,强化价值认同;依托电子屏、宣传栏等,持续推送老西藏精神典型人物事迹,让老西藏精神可视、可感、可读,形成全时空立体化传播格局。

  创新多元教育形式,以精神文化筑牢信念。新时代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认同,既需要深厚的理论滋养,也离不开灵活生动的表达方式。一是要注重依托数字化手段和多元化平台,结合新媒体传播特性,把老西藏精神融入日常教学与生活。学校可在官方账号和融媒体平台推出老西藏精神主题视频、纪录片和音频专栏等,用简洁鲜活的叙事讲述进藏、援藏干部、时代模范的真实故事,让老西藏精神的核心内涵在平实动人的语言中抵达大学生内心。二是注重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沉浸式体验教育。紧扣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民主改革、自治区成立等重大时间节点,发挥西藏各地党史馆、博物馆、红色革命基地等作用,组织学生开展老西藏精神主题参观学习、边境巡逻、守边体验等系列活动,再现红色历史,唤起红色记忆,推动思政小课堂与校园大课堂深度融合,引导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信仰的力量,在身临其境中汲取奋进力量,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党性修养与责任担当,逐步把理想信念转化为自觉行动。三是依托校园文化节等,策划朗诵比赛、短视频创作比赛、主题沙龙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梳理老西藏精神典型人物的情感脉络与精神特质,把对老西藏精神的理解转化为可视化、可感知的文化产品,使老西藏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发挥滋养心灵、塑造信念的作用,让理想信念教育从课上走向课外,凝聚成自觉而坚定的价值追求。四是开发一门以老西藏精神为主题的红色教育特色课程,并结合学校发展建设实际,大力挖掘相关历史、人物、事件、故事,精心编写兼具理论性、典型性、趣味性的教材,以选修等形式系统安排课程教学,在激发学生了解校史的同时强化对老西藏精神的思想认知。

  完善教育管理制度,以制度保障促进行动落实。在一线育人实践中,以制度保障促进行动落实,是推动老西藏精神教育长效化的重要路径。一是,建立“双线融合”的参与制度。一方面,将老西藏精神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老西藏精神实践学分管理细则》等制度规范,明确要求每位学生在校期间需完成至少24学时的相关实践,如参与红色研学、农牧区支教志愿服务、重走十八军进藏路等主题实践活动等,并将学分与评奖评优、入党考察等直接挂钩,以制度刚性确保参与覆盖面。另一方面,推行“班级承包制”,由各班班委牵头制定年度学习贯彻计划,教师负责审核计划的可行性,并定期检查落实情况,避免形式化。二是,健全“分层激励”的评价机制。针对不同参与程度的学生设计差异化激励:对主动策划老西藏精神主题活动的学生团队,给予“优秀团队”“实践创新奖”等荣誉;对在实践中展现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学生,采用红榜公示、校园广播专题报道等方式树立典型,并将其事迹纳入学生档案,作为就业推荐的加分项。在评价过程中,教师需全程参与审核,重点考查学生是否真正将精神内涵转化为实际行动,使之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行为习惯,实现润物无声的长效育人效果。

  新时代西藏大学生老西藏精神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老西藏精神是我党我军优良传统与西藏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在雪域高原的鲜明体现,更是新时代培育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优质素材,对塑造大学生精神品格、守好意识形态阵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老西藏精神跨越时空,蕴含着强大的信仰力量和历史穿透力,是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精神坐标。新时代西藏大学生老西藏精神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将其融入高校思政工作,需要在内容与形式上深度契合学生成长规律,在实践与制度上持续优化完善。面向未来,高校要持续探索更多契合实际、富有创新的教育模式,使老西藏精神在一代代青年心中接续传承,成为坚定理想、淬炼品格、担当使命的不竭动力。

  (作者单位:拉萨师范学院)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