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党的治藏方略的历史演进与学理阐释

2025-08-18 11:22:50来源:西藏日报作者:郝震杰 向龙飞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西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历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西藏工作、关心西藏人民,以党的治藏方略引领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当前,只有进一步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化于”西藏实践、“融于”时代变迁,才能更好展示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指导“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的真理性力量,有效提高西藏党员干部攻坚克难、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西藏新篇章。

  一、唯物论: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从西藏实际出发制定路线方针政策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遵循这一观点,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愿望出发。一切从西藏实际出发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既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在西藏的运用和拓展,也是党的治藏方略科学方法论的首要内涵,对于推动西藏工作具有基础性的地位。这一科学内涵并非仅限于当前的时代,而是贯穿于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的整个历史进程并发挥了明显的实际作用。

  西藏自治区成立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党中央根据旧西藏各族群众受剥削压迫的现实境况,及时作出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战略部署,并通过平定武装叛乱,稳步有序对旧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了革命性重塑。自治区成立后,党中央从西藏实际出发,根据此前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和各项事业的总体情况,调整中心任务,并多次召开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以及相关会议,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特殊扶持政策。如在改革开放初期致力于破除教条主义对西藏各项事业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至今一直强调事关西藏稳定和发展的系列重大问题,不断优化西藏现代化建设所需的战略布局、基础设施和其他特殊优惠政策,持续加强党组织建设和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工作,健全经济社会各领域更加符合各族群众实际需求的措施和机制等,切实保障了西藏大局稳定和长远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着眼于西藏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高度重视西藏发展,亲切关怀西藏人民。党中央先后召开第六次、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做好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为推进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实现西藏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指明了方向。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立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并将其概括为“十个必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西藏工作实际,深刻揭示了西藏工作的内在规律,科学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藏稳藏兴藏成功经验的总结提炼和创新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西藏工作的集中体现,为做好西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辩证法:坚持对立统一规律,在西藏工作中处理好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西藏的特殊性体现在自然环境、宗教文化、地缘政治等多个方面,普遍性则体现在西藏与国家整体发展进程及总体目标的一致性等方面。以处理好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为核心的辩证方法是党的治藏方略的深层学理支撑,在党治理西藏的不同时期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西藏自治区的正式成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的英明决策。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入探讨关于西藏的特殊性问题,研究制定适合西藏的特殊政策,有计划地推进经济社会繁荣发展,促使其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走进前列。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立足西藏社会稳定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从国家安全、经济开发等不同角度系统阐述西藏的特殊地位,强调西藏作为民族自治地方属于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应高度重视并切实增强西藏与祖国的一致性。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明确西藏特殊地位的基础上,对我区社会蕴含的两对矛盾进行了精准分析,更加明确了西藏工作的主题和重点任务。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谋划、推动西藏工作过程中科学把握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创造性地提出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一是从治国、治边、稳藏等三个层面清晰展现西藏工作蕴含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并以此为战略基点实现西藏治理进程中部分与整体、当前与长远、主观与客观的协同统一。二是强调“四件大事”中稳定对于西藏发展、国家安全的特殊意义,有效把握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将反分裂斗争、拱卫国家安全摆在突出位置,从根本上避免敌对势力插手可能造成的连锁反应。三是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西藏工作的主线,深刻阐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为西藏改革发展稳定、固边兴边强边打牢了稳固基础。

  三、认识论:坚持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在治藏实践基础上推进治藏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也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党的治藏方略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内在包含以治藏实践为基础推进治藏理论创新这一与时俱进的科学方法,是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与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形势和实践特点有机结合的理性结晶。

  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推动西藏自治区成立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理论方针政策,如西藏工作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坚持“慎重稳进”总体思路、有序推进民族区域自治等,是党的治藏方略的最初体现。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承前启后,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突出强调经济建设的重要性,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推动西藏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积极创新思路办法,以党建为引领科学处理西藏稳定与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干部教育、对口支援等多种途径,将全国援藏与强化西藏造血功能、财政帮扶与智力支持密切结合,不断提升发展质效。党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将科学发展观融入西藏工作的具体实践中,从统筹各领域一体化发展的高度完善区域布局,有力推动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系统形成奠定了坚实根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雪域高原、情系西藏人民,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并亲临西藏视察指导,全面深化对西藏工作的规律性认识,系统总结党领导人民治藏稳藏兴藏的成功经验,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既是一个宏大的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命题,思想深邃、内涵深刻,逻辑严密、布局完整,进一步明确西藏工作的新地位、新特征、新目标、新布局、新思路、新要求,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等多个领域进行全面部署,系统回答了一系列事关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确立起新时代西藏工作的“四梁八柱”,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边疆民族工作规律的科学认识和对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真理追求,开辟了党治藏稳藏兴藏理论新境界。

  四、历史观:坚持群众史观,深入践行党在西藏的群众路线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正是遵循这一重要观点,我们党提出了群众路线,并把它作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从某种角度看,党在西藏工作的历史就是为了各族群众并且依靠各族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伟大实践进程。党的治藏方略不是无主体的抽象理论体系,而是坚持人民至上、满足各族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行动指南。

  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党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推动民生事业取得有效进展。特别是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上,中央针对西藏工作先后召开五次座谈会,使群众路线在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得到深入践行。这一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衡量西藏工作标准的著名论断:“关键是看怎样对西藏人民有利,怎样才能使西藏很快发展起来,在中国四个现代化建设中走进前列。”为之后西藏发展提供了有力指导。总体而言,这五次座谈会都将改善人民生活作为西藏发展的重点任务,注重发扬各族群众团结一心、自力更生的精神,制定实行休养生息、实施对口援藏、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等政策措施,使西藏呈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生态良好的全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践行群众路线,提出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明确“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总要求,为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生活品质提供了科学指引。西藏自治区党委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从实际出发,把习近平总书记为西藏明确的“四件大事”,具体化为“四个创建”奋斗目标,并作出具体部署。全区各族干部群众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统一思想、真抓实干,推动西藏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使西藏步入发展最好、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历史时期。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定维护核心、注重思想引领,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着力提升人口素质、推进人心凝聚、加强人才培养,才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夯实党在西藏的执政之基。

  本文系2022年度西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专项资金青年项目《在推进“四个创建”中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方法论研究》(立项批准号:22CKS03)、自治区“珠峰英才”计划“高原文化名家”主持项目“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西藏人口人心人才战略(工作)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西藏自治区党委党校马克思主义教研部)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