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jpg)
屋舍俨然、绿树成荫,群众在村口屋前闲话家常……走进林芝市各村镇,崭新的面貌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和美乡村”。从人居环境整治到乡风文明建设,林芝市的村镇,既有“面子”又有“里子”,群众收获了切实可感的幸福。
朗县拉丁雪村——
村居更新展笑颜
“和美乡村”,强调了“和”与“美”,是对“美丽乡村”和“宜居宜业乡村”的进一步升华与拓展。“和美乡村”的“美”着重于打造现代化乡村,不仅要求功能完备,还要保留乡土韵味,实现内在和谐与外在美观的统一。
朗县仲达镇,通过村居建设“小切口”,提升“和美乡村”“大面貌”。
在拉丁雪村,一栋栋藏式装修风格的新居错落有致,硬化道路连通村户,家家户户屋顶飘扬的五星红旗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
走进村民坚阿措姆的家中,300多平方米的新房拥有明亮通透的客厅、设施齐全的卫生间,她正在崭新的厨房里忙着盛装热气腾腾的牛肉包子招待客人。坚阿措姆的父亲扎西欧珠介绍说:“我们是2024年底搬到新房子的。家里三代都住在一起,有8口人。以前一家人全挤在两间房里,现在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房间,我们都非常高兴。”谈起新房,他激动不已,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近年来,朗县仲达镇累计投入3680余万元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惠及275户农牧民群众。除了拉丁雪村,解协村、堆许村等地群众也纷纷告别传统石木房,搬进了藏式风格的现代化新居,掀开了幸福生活新篇章。
察隅县雄久村——
生态保护绘美卷
“和美乡村”的“和”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来到察隅县竹瓦根镇雄久村,天蓝、地绿、水清,生态好,让人心情格外舒畅。与眼前的舒适环境形成对比的,是曾经蚊蝇乱飞、污水直排、因“脏乱差”为人熟知的雄久村。
竹瓦根镇党委、政府通过调研了解群众实际需求后,积极向深圳市对口援藏工作组“借力”,采取“群众自筹+政府投资”模式,开展污水处理系统改造提升、村道绿化、整村改建及亮化工程,做到村居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保护成果不断惠及民生。
尤其是污水处理方面,结合村情实际,配置了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完善水务设施运维管控信息系统及污水收集治理系统,对雄久村和美广场污水处理设施范围内的景观公园进行了提升。配套的太阳能曝气系统及太阳能在线监控系统使其能实现无人或少人化运维、自动化运维和集成化运维,真正实现生态性、系统性、循环性的新发展理念。据介绍,该排污设施项目共惠及雄久村35户132人。
居住环境提升连带周边生态保护工作也有了显著成效,彰显了“美”与“和”。
巴宜区更章村——
思想焕新促发展
“和美乡村”的“和”还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的“和”,强调了乡村的文化底蕴与精神风貌。
提起以前的巴宜区更章村,可谓“各唱各的调、各做各的事,村党支部凝聚力差、班子缺乏战斗力”。
2022年,更章村把准病因,对症下药,顺利完成了村“三委”班子补选工作。随后,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党员主动作为,群众积极配合,一些老大难问题得到化解,清除了影响村居发展的阻碍和安全稳定的隐患,有效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得到了全村群众的认可和信赖。
人心齐了,更章村党支部深入分析研判村庄发展思路,结合本村实际研究制定《乡村振兴发展一村一策》,并积极申请援藏工作队和巴宜区乡村振兴局的大力支持,打造了村里的老年活动中心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项目,切实将村内土地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资产。
在老年活动中心,村里明确以“双联户”为单位轮流经营,由“家厨巧手”掌勺,负责老年活动中心餐食、茶水制作,一边为老年人、困难家庭提供爱心助餐,一边又能对外营业,将老年群体的民生需求转化为发展动能。
为提升“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项目运营效果和吸引力,更章村依托自然生态优势,组织党员群众自发义务投工投劳600余人次,用石头、木头打造景观,为项目后期服务体验增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氛围,积极打造以自然为本、绿色经济为导向的生态发展示范项目。
强基础、兴产业,强组织、促民生,强治理、促和谐。如今的更章村,是人心和善、和睦安宁,焕发出勃勃生机,向“美”而生。
行走在林芝的各个乡村,我们能深刻地感受到,村容村貌发生了改变,乡亲们的生活品质有了提升,各村镇正在绘就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