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对于稳经济、促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今年以来,拉萨海关进一步优化政策“组合拳”,强化监管职能,助力打造“通道联、产业兴、边境稳”的高原开放高地,第一季度西藏外贸平稳实现“开门红”,月度走势明显转好,外贸韧性和内生动力也在逐步增强。
据海关统计,今年1—4月,我区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0.01亿元,同比增长7.7%。4月份,我区外贸进出口6.93亿元,增长13.9%。
拉萨、日喀则发力:“双引擎”驱动开放通道建设
3月的日喀则,远山的积雪尚未完全消融,樟木口岸却已呈现一派繁忙景象。搭载今年首趟南亚班列的150辆新能源汽车整齐排列在专用场地,即将通过樟木口岸运往尼泊尔。这批货物经由拉萨海关以“陆港申报、属地查验、口岸直通”监管模式,实现了从申报到放行的高效通关全流程。
拉萨海关所属日喀则海关负责人胡鈜介绍:“我们充分发挥国际陆地港物流辐射功能,支持‘南亚班列’常态化运营,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通关服务,出口货物可在陆地港申报、查验,利用电子关锁进行在途监管,实现无异常货物由陆地港到口岸‘一箱到底’无缝衔接。”
这种工作模式显著提升了通关效率。以往需要数天的海关通关流程,现在数小时内即可完成,为企业节省了不少运输成本。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4月,拉萨市外贸进出口16.87亿元,占全区外贸总值的56.23%,继续领跑全区;日喀则市进出口12.86亿元,同比增长42.1%,占全区外贸总值的42.9%。两市的进出口额合计占全区外贸总值的99.1%,为我区打造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提供了坚实支撑。
对尼进出口:最大贸易伙伴拓宽合作新空间
透过云层,一缕缕阳光洒向大地。迎着朝阳,载有16.29吨尼泊尔藏茜草等中药材的货车在拉萨海关所属吉隆海关关员的监管下顺利入境。这一幕,正是中国西藏与尼泊尔经贸往来日益密切的真实写照。
为推动尼泊尔中药材、青贮饲草等优质产品进口,拉萨海关持续开展尼泊尔优质资源调研,建立可推动检疫准入、可实际进口产品清单,帮助企业用好附条件提离、转场查验等便利化措施。1—4月,自西藏口岸进口尼泊尔中药材37.44吨,同比增长76.46%。
作为我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尼泊尔在西藏外贸格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从一组数据中可以看出:今年1—4月,我区对尼泊尔进出口13.1亿元,同比增长10.9%,对东盟、美国、欧盟分别进出口4.32亿元、2.44亿元、2.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8%、117.6%、79.8%。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21.61亿元,同比增长7.1%。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7.72亿元,同比增长25.9%。
与此同时,西藏自治区首个标准化进境水果指定监管场地在吉隆口岸正式建成并通过验收,尼泊尔柑橘等水果即将进入中国市场,走上消费者的餐桌,为西藏市场带来新鲜的“南亚味道”。
实施惠企举措:将特色产品带向国际市场
“国外消费者非常喜欢我们特色羊毛绒产品,购买热情也很高。”西藏圣信工贸有限公司外贸经理次旺罗布指了指商店里的羊绒围巾说,“今年的外贸订单很多,特别是获得AEO认证(经认证的经营者)以来,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西藏圣信工贸有限公司是一家研发、制造高原自产羊毛、羊绒及牦牛绒毛产品,传承发扬高原传统纺织文化的综合企业,出口商品主要销往印度、尼泊尔等国家。“海关为公司商品出口提供全流程服务,通关时间大大缩短了。”次旺罗布告诉记者。这种便利源于拉萨海关推出的一系列惠企举措。
今年以来,拉萨海关实施新一轮12条服务外贸高质量发展支持举措,结合民营企业产业链供应链特点,“一企一策”定制出口享惠最优方案,并及时跟进开展已实施政策效果评估,按照企业反馈完善调整措施。同时,建立重点企业库,加大信用培育力度,提供全天候预约通关、检验检疫证书“云签发”等服务,优化货物倒装、出境流程,压缩了企业的时间成本。
拉萨海关综合业务一处处长旦增介绍,今年1—4月,民营企业牢牢占据主体地位,进出口29.3亿元,同比增长7%,占全区外贸总值的97.6%;国有企业进出口0.59亿元,同比增长112%。
这一串串亮眼数据背后,是像西藏圣信工贸有限公司这样的本地企业,将我区特色产品带向世界舞台。站在新的起点上,拉萨海关表示,将以更贴心的服务助力西藏融入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精准定位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西藏赛道”,为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如今,一幅开放包容的发展新画卷正在雪域高原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