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石榴籽” 浓浓民族情

记拉萨市民族团结模范家庭代表刘文化和拉姆次仁

2025-05-15 10:10:08来源:西藏日报作者:刘琳琳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在拉萨,有这样一对夫妇,他们如同小小的“石榴籽”紧紧相依,用自己的生活书写着浓浓的民族情。他们就是拉萨市民族团结模范家庭的代表刘文化和拉姆次仁。

  相识相爱:冲破重重阻碍的爱情

  2009年,刘文化从河南老家踏上了青藏高原,来到拉萨上大学。在这里,他结识了同班同学拉姆次仁。大学四年的朝夕相处,让两颗年轻的心渐渐靠近,他们相爱了。

  然而,这段感情从一开始就面临着诸多挑战。回忆起当年结婚的情景,刘文化感慨道:“我们两人这段感情曾一度遭到了来自父母、亲戚、朋友的反对,这期间经历了无数次的困惑。”但他们从未想过放弃,毅然顶住了来自各方的压力,彼此承诺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改变大家的偏见与误解。

  一段跨越民族的恋情想要得到认可并非易事。但他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因为他们深知,爱情的力量足以战胜一切困难。最终,他们携手走到了一起,成为民族团结的受益者,也自此决定要成为民族团结的坚定维护者。

  婚后磨合:在包容中创造幸福

  两人生活在不同风俗习惯的家庭里,面临的挑战远超想象。他们面对的不再仅仅是对方,还有双方父母、亲朋好友,以及数不清的生活琐事。如何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实现和谐融洽相处,成为他们要面对的最大困难。

  在磨合过程中,由于文化、观念的差异,他们有过面红耳赤的争吵,有过谁也不理谁的“冷战”。拉姆次仁的妈妈边巴桑姆回忆道:“他们小两口刚结婚那会儿,也会因为一些小事闹矛盾,但好在他们都明白家庭和睦的重要性。”刘文化也表示:“每次争吵后,一想到我们共同的目标是让这个家越来越好,便觉得再也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现在,“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成为他们一致认可的做法。

  随着女儿晓诺和儿子晓言的先后出生,让这个家庭充满了无限喜悦。拉姆次仁笑着说:“我们给女儿取名晓诺、儿子取名晓言,就是希望儿女能共同见证我们‘一起携手走到老’的诺言,也见证民族团结家庭的幸福快乐。”

  生活点滴:和大家融洽相处

  刘文化为人和善热情,工作认真踏实。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无论年龄大小,他都能和大家相处得非常融洽。同学兼好友多吉朗杰说:“我和刘文化认识十几年了,他性格很好,我从没见他发过脾气。朋友之间谁家有个啥事,他都会过来帮忙,就当自己的事一样。”

  在家庭中,刘文化对长辈的孝顺更是让人称赞。边巴桑姆感动地说:“前几年,我的腿患有严重的静脉曲张,文化专门休假带我去四川华西医院检查,住院期间都是他跑前跑后。出院后他还担心我一个人在拉萨没人照顾,腿恢复不好,就把我带回了他的老家,亲家一家人也对我照顾有加,现在我的腿完全恢复了……”

  刘文化夫妇不仅在家庭内部营造了团结和睦的氛围,在邻里之间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他们家庭和谐美满,尊老爱幼、团结互助,邻里关系和睦。在他们的不断努力下,先后获得了市级、县级“民族团结家庭”“民族团结个人”等荣誉。

  以身作则:传承民族团结精神

  作为党员干部,刘文化和拉姆次仁始终自觉作民族团结的表率。在单位,他们积极参与各类民族团结活动,向同事们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用实际行动感染身边的人。

  作为父母,他们经常向儿女讲述“剪不断”的爱情,教育儿女争做民族团结的“石榴籽”。刘文化说:“我们希望孩子们从小就明白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让这种精神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刘文化和拉姆次仁夫妇,就像青藏高原上的格桑花,在民族团结的阳光下绽放着绚丽的光彩。他们用自己的爱情、家庭生活和实际行动,诠释了民族团结的深刻内涵,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激励着更多人为促进民族团结贡献力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