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市索县嘎美乡达萨卡村党员次欧:让更多人吃上“手艺饭”

2025-05-09 10:03:20来源:西藏日报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图为次欧正在裁剪藏装。 记者 万靖 摄

  那曲市索县嘎美乡达萨卡村,平均海拔4000米,距离县城80.5公里,地理位置较偏远。曾经,这里的农牧民世世代代只能依靠采集虫草、养牦牛为生,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生活条件较为艰苦,生活品质更是无从谈起。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达萨卡村群众的思想也随之不断变化,其中,“一技在手,吃穿自由”的观念深入人心。达萨卡村致富带头人次欧的经历生动诠释了掌握技能,可以让生活更美好。

  次欧,现年57岁。为拓宽家里的增收渠道,自18岁开始,次欧四处拜师学艺,没日没夜地练习手缝针法、提升缝纫技能。“手指扎破了就擦掉血迹、继续缝。”他回忆起当初学习缝纫技术的经历时说道。期间,次欧还学习了木匠、铁匠的手艺。

  “新衣服老大穿,穿旧了给老二,缝缝补补给老三。”次欧打趣道,“在以前生活相对拮据的时候,有了这门手艺,家里人即使穿着补丁衣服,御寒倒是不用担心了。随着缝纫手艺越来越精湛,我会用旧的布料为家人制作合身的藏装,渐渐地,街坊邻居也会上门找我做衣服,自此我也吃上了‘手艺饭’。”

  2017年,次欧从一名普通牧民,成长为一名党员。“我会一如既往保持为民初心,以实际行动为民奉献。”他说。

  技能转化实现自我价值,使次欧信心大增。在那曲市“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群众性竞赛活动中,他带着自己精心制作的手工缝纫作品参赛,在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取得了优异成绩。该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技能的肯定,也让他在全乡乃至周边乡镇小有名气。众多顾客慕名而至,争相购买他的手工缝纫制品;更有大量顾客通过线上交流,预订其手工缝纫制品。次欧的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

  同时,作为一名党员,次欧在积极靠自身勤劳致富的同时,还传授技能给当地的村民。

  “我现在有5名徒弟,我把我的毕生技能都教给了他们。他们已完全掌握缝纫基本功,并免费为村里的群众提供缝纫服务;凭借木匠和铁匠手艺,大概一年能为他们家庭增收近5000元。虽然钱不多,但最主要的是改变了他们以前闲散的生活习惯,让他们通过一技之长过上更好的生活。”次欧说。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次欧的故事只是一个缩影。像他这样的奋斗者还有很多,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拼搏进取,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乡村全面振兴增动力、添活力。(记者 万靖 通讯员 益西卓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