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吉卓嘎:西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成功密码

2023-05-26 10:58:49来源:西藏在线网
  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党组副书记、厅长德吉卓嘎在“分论坛三:西藏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上的发言。
 
  西藏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文化始终是西藏各族人民的情感纽带、心灵归属、精神家园,西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在西藏得到充分体现,人民群众文化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各类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前所未有的保护和传承,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时代高原儿女的崭新面貌生动诠释着一个伟大时代的文化现象,这是中国之治、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自信在西藏的成功实践。
 
  纵观西藏发展史,西藏各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共生共存,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及歌舞、文学、艺术、美术、建筑、服饰、工艺品、风俗、饮食、节庆等,构成了西藏特有的人文景观。西藏有着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浩瀚的古籍文献资源,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见证和精神家园,承载着民族悠久历史的记忆,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中一颗璀璨明珠,见证着各民族间的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已成为新时代西藏繁荣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回顾新西藏 70 多年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历程,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推行一系列有利于民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方针政策,投入巨大人力财力物力,和西藏各族人民一道共同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民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向往得到极大满足,各族群众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一是领袖关怀,国家重视。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我们保护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向“2019·中国西藏发展论坛”致贺信,强调要“繁荣优秀传统文化”。2021 年,总书记在视察西藏时察看八廓街风貌,走进特色商品店、询问旅游文创产业发展、西藏文化传承保护等情况,询问布达拉宫保护管理情况。布达拉宫文物、经书典籍等,既是中华民族的珍品,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国家高度重视其保护传承研究,对珍贵文献研究给予了极大支持,有力推动了中华文化传承与交流。
 
  二是实施文物保护前所未有。国家先后投资近 4 亿元实施了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西藏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累计安排文保项目 244 个,总投资 34 亿元,涉及文物本体抢救性项目、平安文物项目和布达拉宫文物古籍文献保护项目。目前,西藏拥有世界文化遗产 1 处(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0 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616 处。这些珍贵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中华民族精神,各类文物保护成果展示活动向全世界讲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必将由各族人民共同开拓。
 
  三是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前所未有。自 2006 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超过 4 亿元,用于西藏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现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3 项(藏戏、格萨尔、藏医药浴法),国家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分别为 106 项、96 名;自治区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分别为 460 项和 522 名,16 个非遗项目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加大非遗工坊建设,助力乡村振兴,非遗活态传承由个体到群体的飞跃,使昔日的“下里巴人”“黑骨头”的农奴和铁匠,如今成为备受瞩目的振兴乡村的能人明星。国家高度重视藏戏发展,2013 年西藏自治区藏剧团入选全国 39 家重点地方戏曲院团之一,实现了专业藏戏、民间藏戏队伍同步发力,呈现出舞台化藏戏与民间传统藏戏竞相发展,既满足了藏戏爱好者的多元化需求,又实现了藏戏的创新创造发展,一批精品剧目广受好评、屡获国家大奖;153 支民间藏戏队 3000 多人推动着传统“八大藏戏”民间版常演常新,深受群众喜爱。西藏传统戏曲、舞蹈、曲艺、器乐和歌曲等七大艺术集成志书和《西藏六大剧种志》编纂完成,为艺术创新创造奠定了良好理论基础。全区现有 130 多名格萨尔艺人,其中,国家级格萨尔非遗传承人 2 人,自治区级 16 人,格萨尔艺人从旧西藏四处流浪说唱英雄史诗的“乞丐”到如今步入国家艺术殿堂,倍受尊重的人民艺术家。
 
  四是开展古籍普查应用前所未有。截至目前,全区已基本完成了各地市约 1160 多家收藏单位及个人的古籍普查登记任务,普查总量达 1.37 余万条、制作版本书影 6.9 万多幅,已初步形成了以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为主,地市县文化部门、收藏单位、个人为参与主体的古籍普查和保护网络体系。在布达拉宫等 6 家全区重点古籍收藏单位中已完成自治区档案馆古籍普查任务,全面启动罗布林卡、布达拉宫等收藏单位普查工作。全区已有 291 函珍贵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西藏博物馆、布达拉宫管理处、西藏档案局(馆)、罗布林卡管理处 4 家古籍收藏单位成功进入“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五是推进依法保护依规管理前所未有。颁布实施了《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条例》《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办法》《西藏自治区文物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关于加强我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我区古籍保护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等一系列法规政策性文件,基本建立起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主体,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相配套的法规体系,为我区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提供了保障。只有依法、依规管理,才能确保西藏优秀传统文化真正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藏语言文字得到广泛使用,如,2022 年 3 月,在北京首都剧场由中国著名表演艺术家濮存昕执导,一群来自西藏自治区话剧团、曾就读于上海戏剧学院的青年藏族演员们,用国家通用语言和藏语交替演出了《哈姆雷特》,演出获得了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六是实施人才培养前所未有。通过学校专业培养、师傅带徒弟培养、跟班跟岗培养、集中办班培养、“请进来送出去”培养等多渠道宽领域全方位推进优秀传统文化队伍建设,命名西藏大学、西藏藏医大学等全区 29 所大中专院校为“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示范基地”,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从孩子抓起来,让优秀传统文化根植孩子幼小的心灵。藏戏表演人才培养实现由过去师傅带徒弟模式到整班委托培养转变,一批批学员学历实现从中专到大专、到本科、再到研究生的持续提升,成为新时代藏戏艺术发展的中坚力量,涌现出了一批批像国家一级演员、团长班典旺久为代表的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藏戏艺术领军人物。大力开办文艺骨干培养班,按照分级分类培养方式,实现了对全区 10 个专业文艺团体、76 支县级艺术团、5492 支行政村文艺演出队近 10 万人的轮训、调训,有力提升了文艺大军的整体素质。应该说,我区专业文艺队伍和扎根基层的民间艺人已成为构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西藏每 36 人中就有 1 人成为了文艺工作的专兼职传承者、弘扬者、演艺者。
 
  进入新时代,展望新生活。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大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加强文物保护挖掘研究阐释、加强非遗传承保护发展、加强古籍普查整理保护,让文物“活”起来、让非遗“火”起来、让古籍“用”起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更好融入生产生活各方面,融入各民族血脉、造福各族人民。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传播体系建设,充分展现好一个文化繁荣发展的新西藏。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