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在开幕式上的致辞

2021-05-22 14:59:4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   


\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中国同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共克时艰,为全球抗疫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最先在中国武汉发现并被科学命名。由此拉开了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国利用自己应对突发重大灾难的数千年来积累的经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制度优势和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资源优势,通过全面动员的的方式,通过严格的封锁管制策略,通过防疫专业队伍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全民配合,在几个月内基本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在中国抗疫最困难的时期,“许多国家的领导人、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驻华使馆,联合国有关组织、有关地区组织和国际机构、外资企业以及国际友好人士,以各种方式向中国人民表达真诚问候、提供宝贵支持。”这是中国人永远铭记在心和感激不尽的。

  但是,现实世界却并不都是像中国一样的态度。有些是因为各国国情各不相同而采取了不同的举措,有些是防治策略乃至科学资源的不足,有些则是国内政治的需要,还有些是国际关系的问题,是针对他国的误解乃至敌意。中国最早发现并命名这一新型病毒的原因之后,就被一些充满敌意的国家或组织或个人肆意攻击。由于该事件最早在中国武汉被发现其高传染性、最早由中国命名,这一重大事件似乎与“中国”及“中国武汉”脱不了干系。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前国务卿彭佩奥及众多对中国不满的西方政客、新闻媒体、社会大众,藉由此事对中国进行攻击、污蔑,甚至毫无道理、毫无根据地提出所谓“索赔”的荒唐主张。这说明,在危机、风险、灾难面前,各国并没有完全达成共识,全人类还没有形成团结一致应对灾难的行动能力。这是十分令人惋惜的。
 
  中国作为国际社会负责人的一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及时与国际社会沟通。中国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组织主动通报疫情信息,第一时间发布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第一时间公布中方的诊疗方案和防控方案,积极同许多国家、国际和地区组织开展疫情防控交流活动,毫无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同时,中国在自身疫情防控压力巨大、防控物质早起短缺的情况下,尽己所能为国际社会提供援助,向32个国家派出34支医疗专家组,向15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283批抗疫援助,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和出口防疫物资。2020年3月15日至9月6日,中国出口口罩1515亿只、防护服14亿件、护目镜2.3亿个、呼吸机20.9万台、检测试剂盒4.7亿人份、红外测温仪8014万件,为全球疫情防控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支持。
 
  2021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形势尚未得到控制。比如印度、尼泊尔等地局面更加困难。其活动时间越长,波及面越广,受感染及死亡人数越多,各种影响将越大。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气候变暖以及面向平民的猖獗暴恐活动等等,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敌人。面对威胁,我们人类似乎还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共同理念和合作机制。在人类面对大规模国际性的公共卫生事件及公共灾难时,各国之间加强合作、信息沟通、相互支持至关重要。然而,现实却并不令人满意。我们看到了这一过程中的相互竞争乃至互不想让各种争斗,从定名污蔑、索取赔偿主张,到封锁防疫物质、不公平分配疫苗资源,再到体制、价值观、乃至意识形态之争,面对人类的共同灾难,各国之间、不同群体、不同文化之间的共识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人类的分裂似乎更加严重。这恰恰是我们在面对灾难时应当极力避免的。中国有句古话,患难与共,才是真正的朋友。面对共同的灾难,我们人类似乎还遵循着“自保”优先、甚至不惜落井下石的丛林法则。
 
  在全球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人类联系日益密切,越来越成为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的共同体,不论文化、种族、国家,我们面临的共同调整越来越多。在地球村这样一条“大船上”,我们已经休戚与共,命运相互连在一起。只有通过合作和深化相互的合作,才能使大家共享和平和安全;相反,面对共同灾难,竞争、争斗乃至相互转嫁矛盾、相互甩锅,表面上看似乎自己赢得了与对手之间的竞争,但这并不能带来自己的安全,对全人类的安全也于事无补。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充分展示了不同国家、不同体制、不同文化之间的防疫策略。在国际合作中也看到了不同国家间的竞争。疫情尚未过去,灾难还未结束,我们面对共同难题时的分歧依然十分显著。人类学家如何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以利于将来的合作,任重而道远。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国家,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问题上凸显了中国高度重视人民生命的理念,彰显了自身文化与疫情防控体制的特色。
 
  中国不仅高度重视国内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而且倡导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并以实际行动帮助挽救了全球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比如把疫苗作为国际健康公共品的主张),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诚愿望。当然,这与西方一些国家高度提倡所谓“自由”有所不同。中国人也高度热爱“自由”,但自由与生命相比,尤其是与大规模的人类健康相比,如何平衡二者的关系,其实是可以深入研究的。其中的经验教训也许有利于人类社会应对未来的风险与挑战。
 
  从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中,尤其是以中国自身的经验和教训中,我们会得到什么启示呐?
 
  一是面对工业化之后形成的大规模的各种风险和灾难,各国需要提高控制风险的意识和能力。经济全球化的快速进展既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性和经济社会发展,但也使风险全球化了。紧紧促进投资、贸易、资本的全球化是不够的,必须与经济全球化一样,逐步建立全球化的公共秩序、伦理规范、建设全球化的社会。
 
  二是增强各国民众应对灾难的全面动员参与协作意识,强化更大范围的有效合作体制机制。针对突发公共灾难,单靠个人、企业、基层社区是不够的,必须用规模优势抵抗大规模风险,这是保险学中的“大数定律”。面对重大灾难,必须有效发挥政府的作用。市场化进程中对政府作用的污名化必须调整。当然,政府干预必须具有广泛的社会共识,必须以促进绝大多数人乃至全社会的福祉为核心。政府不仅是必要的,符合人民整体利益的公共决策更是必不可少的。
 
  三是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国际合作的互信。新冠肺炎疫情以一种特殊形式告诫世人,人类是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重大危机面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团结合作才是人间正道。全球性的危机,各国尤其是不同文化群体的公民,更需要树立地球村意识和全人类的合作意识。人类是一个大的共同体,整体利益是一致的,危机时刻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共度难关。
 
  总之,应对重大灾难的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应对灾难不仅需要广泛的共识,更要形成和发展广泛合作行动的能力与机制。应对灾难的过程中,人们深切地体会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的必要性、重大意义及其广泛感召力。这一理念也是人类应对共同挑战、建设更加繁荣美好世界的正道。正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所说,“只有坚持多边主义、走团结合作之路,各国人民才能够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问题,共建美好地球家园。”相反,“任何自私自利、嫁祸他人、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的做法,不仅会对本国和本国人民造成伤害,而且会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