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话剧《不准出生的人》在西藏民族大学演出

2019-12-04 09:42:41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作者:张黎黎


  “同学们好啊。”

  “好!”

  “我是你们的校友,1959级西藏公学的毕业生!”

  一阵惊喜过后,传来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11月28日晚7点30分,当话剧《不准出生的人》中拄着拐杖的耄耋老人尼玛深情喊出这样的话时,台下1500多名西藏民族大学师生沸腾了,这个饱受旧西藏苦难的老人居然是自己的“校友”。那一瞬,似乎老人曾经遭受的苦痛和迎来的幸福都变得更近了、更感同身受了。

  这是自治区话剧团《不准出生的人》在西藏民族大学的首场演出,也是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巡回演出的最后一站。从那曲、林芝、山南……一路演到渭水之滨的咸阳,近20场的演出丝毫没有让演员们疲惫,反而在演出中磨合、碰撞出了新的火花,也让情绪的渲染更加到位。

  “山路再难也比不上生活的路难,担子再重也不如主人手里那张债契重啊……”当平措大叔绝望的话响彻西藏民族大学文体馆时,台下观众发出了阵阵唏嘘声、感慨声。

  当18岁的尼玛奋起反抗,从管家手里夺下那根天天抽在农奴身上的“吃血”皮鞭,“咔嚓”折断时,台下则传来大快人心的欢呼声和掌声。

  当背景音乐“藏族人民再苦啊,再苦也有边,共产党来了,再苦也有甜呐”响起,当“金珠玛米”来到西藏,一轮红彤彤的旭日高升时,那种从苦难中得到救赎的释放感终于让大家长舒一口气,激动与欢快占据了舞台的全部情绪。

  ……

  而此时此刻,台下86岁的张元坤老人却早已热泪盈眶,50多年前的一幕幕交织眼前。上个世纪60年代,话剧《不准出生的人》在刚刚建校的西藏公学演出,建校的第一批学生都是刚刚得到解放的农奴,舞台上演的就是之前农奴悲惨的生活,那些真实的画面让他们想起了自己过去受的苦。

  1960年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到西藏公学任教的张元坤,和那些曾经是农奴的学生们一起观看了演出,现场学生们的愤慨、感激、幸福,那份最真实的情感从此深深刻在了张元坤老人的记忆里,让他更加用心地扑在自己所教授的马列主义理论课上,让更多农奴的孩子学到知识,并用知识来改变命运。

  “没有想到,时隔50多年,话剧《不不准出生的人》经过四次复排,再次走进西藏民族大学的校园。”这一次,和老人一起观看演出的已经是新时代的大学生们,他们中有一些是区外的孩子,也有一些是翻身农奴的第三代。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元坤老人的情绪愈发激动:“这部话剧真实反映了西藏农奴的悲惨命运,有力说明实行民主改革是西藏人民的必然选择。只有让新时代的孩子们懂得过去的苦难,他们才能看到今天新生活的来之不易,才能更好地珍惜今天的幸福日子。”

  一部话剧,见证了西藏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历史奇迹。一部话剧,串起了旧西藏苦难的痛,也串起了新西藏幸福的甜。一部话剧,更激发了新时代大学生建设美好新西藏的决心。

  “虽然以前在书本上也看过旧西藏的黑暗,农奴主的残酷,但是今天看了这部话剧,才让我对那段历史有了最真切的感受和体会。了解到西藏民主改革那段真实的历史故事,也坚定了我毕业后到西藏工作的决心。”李尚是西藏民族大学法学院大四的学生,明年即将毕业,“我既然是西藏民族大学培养的学生,就更要去建设美丽新西藏,用我自己所学的法学知识,为西藏法治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