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撞死了一只羊》:藏族题材文艺片的升级之作

2019-04-30 09:32:01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胡谱忠


  在好莱坞巨制《复仇者联盟4》在中国高调上映并获得垄断性排片的时候,另一个关于“复仇”的电影也公映了,这就是藏族导演万玛才旦根据藏族作家次仁罗布的短篇小说《杀手》,以及自己的短篇小说《撞死了一只羊》所改编的电影《撞死了一只羊》(以下简称《撞羊》)。但这个关于康巴地区复仇传统的故事,并不是真要加入“复仇者联盟”的大合唱,而是要在好莱坞的垄断性市场中,夺取国产文艺片的生机。

  相比以往万玛才旦的作品,《撞羊》已经是作者电影序列中前所未有的豪华阵容,堪称“大制作”:王家卫监制,“泽东电影”出品制作,张叔平、杜笃之、林强等电影节获奖者的加入,吕松野摄影,甚至林海的海报设计等,使得这部电影在品相上非常出色。影片在艺术上的设计更繁复,后期制作更精细。比如现实部分和回忆部分在声音与色彩上的表现和处理,都尽显文艺片对形式美感的追求。

  从 2006年拍摄第一部故事片《静静的嘛呢石》至今,万玛才旦的个人创作正经历一次“巨变”,从相对边缘逐渐进入主流文艺电影制作的“正轨”。文艺片是商业电影体制的组成部分,近期有潜质的大陆文艺片导演,包括快速成长的万玛才旦,成批地与香港电影资本强强联合,抢占市场先机,证明了迅速发展的内地电影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从电影本身来看,《撞羊》是一部标准的文艺电影,在视听语言上延续了《塔洛》里“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探索性变形镜头,以及对色彩与声音处理,营造出虚虚实实的神秘人生、文化哲理。电影中康巴茶馆的戏跟原著《杀手》相比,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影片通过两次黑白的回忆段落,使司机金巴和杀手金巴产生了精神联系,他们仿佛是穿越时空的同一个人,又或是现实生活中的同一个人。最后的梦境可以看成是司机金巴过去生命的写照,十分精妙地传达出了藏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当代人包括藏族人自身,对藏族传统文化可以有各种现代的阐释。可能有些观众会认为,《撞羊》只是在表现藏族传统文化精神,但其实也可以把它阐释为一种现代藏族人的精神苦旅,一种现代人精神分析式的对世界的理解与感悟。传统的“天人合一”哲理与现代人繁复的精神辨析之间可以相互打通,两者并不矛盾。这部电影在表现形式上有一种先锋性,在内容上和许多艺术电影一样,寄托了现代人对精神出路的焦虑。剧中戴墨镜的司机金巴,其行为举止与一个典型的现代人趋近:双重人格、沉湎于孤独、与社会疏离。现代社会的异化使现代人在精神出路上下求索,最终发现传统文化早已识破天机,并穷尽了人生的解脱与救赎之道。传统文化经常被赋予启示、疗救、治愈的功能,这已经成为万玛才旦电影主题与风格的来源。

  作为一个藏语电影的先行者与代表性人物,万玛才旦的电影和他的从影之路,对更年轻的藏族导演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目前,已经出现了藏语电影的“第二代导演”。他们生产的这种小成本藏语电影日益“风格化”,并已形成共同的文化特征。比如,电影中多是安多藏区的景观,题材、风格、主题也都近似:主题是藏文化精神;风格方面偏纪实、多用长镜头等。这种主题与风格特征是在过去十几年的文化背景中产生并形成的,具有相当的合理性与必然性。不过,从长远的角度看,这只是藏语电影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在当下中国电影人才辈出的氛围里,藏语电影涌现出新的内容和形式也指日可待。

  目前,藏语电影似乎只有《冈仁波齐》在商业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同一导演的另外一部电影《皮绳上的魂》却遭遇了市场“滑铁卢”。市场在藏族题材电影面前,似乎有点喜怒无常。在景观生产的意义上,藏族聚居区有独特的商业开发价值,但景观背后的内容才是电影市场所看中的核心资源。目前,藏语电影是藏族聚居区景观最主要的生产方,要突破商业电影市场对藏族题材文艺片的限制,应该配以何种内容,是摆在藏语电影人面前的一个大问题。这需要藏语电影的同仁们锐意进取,而万玛才旦等藏语电影的先行者更是责无旁贷。在这个意义上,藏语电影《撞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