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一位广东医生的"援藏情怀":13年3进藏成"首席专家"

2019-03-04 09:46:58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作者:刘泰山


  刚从林芝回到广州,刘庆华脸庞干燥潮红,内心依然牵挂着藏区:“这次援藏期限已满,但接藏事业没有结束,只要当地需要,我随时准备再进藏。”

  今年42岁的刘庆华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1999年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内科肾脏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从2005年起,他先后3次参加医疗援藏工作,帮助林芝市人民医院创建“三甲”综合医院,探索多方医疗援助长效机制,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

  三次援藏行,一生援藏情

  2005年夏,刘庆华作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博士医疗队队长,参加了广东省首届“健康直通车”赴西藏林芝开展义诊活动。看到当地美丽的自然环境,也看到了落后的医疗条件,巨大反差深深刺痛了他的心,“作为共产党员,我深感责任重大,总觉得应该为这里做点什么。”

  2007年,刘庆华第二次赴藏,带队来到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的拉萨当雄县。他们深入牧区,行程数千公里,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在调查了1355名群众后,发现当地肾脏病、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等疾病高发,经过研究分析,命名为“高原肾脏病综合征”,引起国际医疗界关注,调查数据也为当地疾病防治指明了方向。

  2017年5月,中组部组织开展“医疗组团式”援藏工作,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领到为期一年多的援藏任务。因担心高原缺氧,报名者并不多。“我知道高原缺氧的厉害,儿子才1岁多,父母也需要照顾……但是我有进藏工作经验,年龄也合适,便说服家人,又踏上援藏之路。”刘庆华说,这也是维护国家稳定、民族团结的需要。

  来到林芝后,刘庆华担任广东省“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副队长、林芝市人民医院内科副主任、血透中心主任。“刚开始,工作压力非常大。当地医疗人才匮乏、技术落后,我们这些援藏医生既当专科医生,也要当全科医生。但每救治一名患者,群众与我们感情就亲近一分。”

  抓管理、带队伍、传技术

  西藏地区慢性肾脏病发病率高达19.1%。腹膜透析(简称腹透)作为一种居家治疗方式,有很多独特优点,尤其适合于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偏远地区和欠发达地区。

  刘庆华不仅在林芝市人民医院建立腹膜透析中心,并计划协助6个县开展腹膜透析,让交通不便的患者在家开展透析。在他带领下,林芝市人民医院成功开展了西藏地级市医院首例腹膜透析置管手术、林芝首例血液透析滤过治疗、首例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挽救了更多尿毒症患者。

  刘庆华牢记“组团式”援藏使命,全面推进肾内料和血透中心的学科建设,变“输血”为“造血”。他帮助医院完善血透中心各项规章制度20余项,主持编写了《血液透析中心各项流程指引》。坚持查房和临床带教结合,开展学术讲座、搭建交流平台,选派医生免费外出进修,逐步建立本地医疗人才梯队,培养青年技术骨干。

  刘庆华说:“一个人力量单薄,但集体力量却无限。”目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林芝市人民医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对口支援与协作关系,帮助其加快打造一批特色科室、拳头科室。

  缺氧不缺精神,援建就是历练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骆腾介绍,之前两批援藏医疗队没有单独成立党支部,影响了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刘庆华发现这一问题后,向上级组织申请获准,成立了第一个援藏医疗队党支部。

  刘庆华带领援藏医疗队党员医生,利用节假日组织开展义诊、下乡送医送药、去敬老院和孤儿院体检、引进专家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服务更多的藏族同胞,树立了“组团式”援藏医疗队良好形象。

  去年11月18日凌晨,林芝地区发生6.9级地震,引发余震300多次。刘庆华安抚稳定队友情绪,坚定地说:“救死扶伤是我们医生天职,服务群众是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地震引起群众伤亡,这里更需要我们医生、更需要我们党员!”就这样,刘庆华组织党员带领医疗队继续留守医院,照常上班查房、出门诊、抢救患者。

  地震3天后,林芝市人民医院迎来“三甲”终审。刘庆华安排科室工作,做好迎检汇报,同时作为后勤保健组组长,每天检查评审专家身体,保障他们的安全。最终,林芝市人民医院创“三甲”圆满成功。

  2017年,刘庆华被评为“优秀援藏干部”,还被西藏自治区政府聘为“援藏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