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借”社区参与之力

2016-07-14 10:57: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罗云鹏


  在13日举行的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研讨会上,与会多领域专家及学者表示,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借”社区参与之力共管。

  据了解,UNDP-GEF(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青海三江源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总投资2385.5万美元,已于2013年8月开始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索加-曲麻河、扎陵湖-鄂陵湖和玛可河保护分区的12个示范村开展社区共管试点。

  “牧民参与社区共管是最低成本、高效益的保护。”UNDP-GEF青海三江源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经理范隆庆表示,社区共管模式需要政府在政策法规上给予明确支持、在村级层面上要有明确的实施主体、村民认同村级管理制度、社区共管实施主体成员的能力以及可持续性的资金作为保障。

  素有世界“第三极”之称的青藏高原是全球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该区域涉及青海、西藏、新疆、四川、云南、甘肃等省区高原面积257.2万平方千米,截至目前,青藏高原共有国际重要湿地10处,拥有羌塘、三江源、可可西里和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组成的全球最大的自然保护区群,初步构建了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为促进中国生态安全奠定了良好基础。

  自2011年开始,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和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合作,在三江源的4个社区,培训了超过80名牧民监测员,并在20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按照5X5公里的网格建立了雪豹监测网络。

  “过去5年的实践表明,社区与自然资源具有紧密联系,当地牧民作为主体管理者对生物多样性研究具有正向影响。”山水自然保护中心项目主任赵翔认为,牧民不仅可以掌握社区监测技术,而且应该在雪豹研究与保护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青藏高原地域广阔,保护和科研人员数量有限,有必要应用社区共管模式管理和保护野生动物。”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博士后刘炎林认为,目前中国还没有建立基于种群数量的野生动物管理体系,基于‘传统和本土生态知识’的快速评估对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决策可能更为及时可用。

  气候变化立法项目国际专家TerryTownshend认为,社区共管是由所在地牧民参与的公民科学,他希望,为了更为有效地保护自然遗产,必须鼓励更为广泛的公众参与到公民科学中来,并把他们创造的科学分享出来。

  2015年1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

  “国家公园内部和当地社区的参与是保护区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的重要环节,也是公众参与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趋势,当地社区如不能从保护中获益,资源保护也不可能持续。”三江源生态环境协会秘书长哈希·扎西多杰说。

  青海省行政学院三江源生态文明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教授马洪波表示,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中不仅要坚持生态第一的原则,突出国家公园的国家性、公共性和公益性,而且还需增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实施方案和相关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通过建立多元共治(体系)、发挥农牧民群众主体作用的保护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