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特稿:直面新冠“大考” 共佑人类健康福祉

2020-12-16 11:09:24   来源:新华网   作者:张忠霞 葛晨


  新冠疫情是百年来全球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影响范围之广、病亡人数之多、抗击难度之大,历史罕见。
 
  世纪大疫,是对世界的一次集体“大考”。回首这“疫”年,人们更加真切地意识到,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各国必须携手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共同佑护人类的地球家园。
 
  “疫”之考:百年一遇大流行病突如其来
 
  当地时间2020年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日内瓦宣布,新冠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拉响了全球公共卫生的最高级别警报。接下来6周里,全球确诊病例从不足万例飙升至12万例。谭德塞于3月11日宣布,新冠疫情从特征上可称为大流行。
 
  历史上,重创人类社会的传染病大流行曾多次出现。14世纪中叶,被称为“黑死病”的鼠疫席卷欧洲,约三分之一人口死于这场瘟疫。1918年暴发的西班牙流感,在全球造成几千万人死亡。但多少人能想到,进入21世纪,传染病大流行仍然给人类生命健康构成巨大威胁!
 
  世卫组织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数以“加速度”飙升,6月29日达到1000万例,之后每增加1000万例的时间不断缩短:44天、37天、31天、21天、17天,在11月26日超过6000万例后,又于12月13日突破7000万例。
 
  打开疫情统计地图,地球上几乎没有国家幸免。与历史上大疫相比,新冠疫情防控难度大,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病毒太过“狡猾”,具有高隐蔽性等特征。人们至今仍难说已彻底了解新冠病毒,仍有许多科学问题有待解答,比如病毒传染性与致病力会否减弱等。从防控实践看,在防疫情与保经济之间怎样保持平衡,防控常态化怎样做得更好,考验着各国治理能力和水平。个别国家政客散布疫情虚假信息,自身抗疫不力却企图“甩锅”他国,干扰了国际抗疫合作大局。
 
  “疫”之战:“隧道尽头的光芒”已现
 
  站在年底复盘这场战“疫”,世界作为一个整体以及不同国家交出的“答卷”如何,让人看得更加清楚。人们同时越来越相信,“这将是历史上第一个可以控制的大流行病”。原因有三:在第一时间对疫情及病毒有了科学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有效防控措施;药物和疫苗科研攻关迅速推进,尤其是疫苗研发进展顺利,让人开始看到“隧道尽头的光芒”。
 
  与几十年前不同的是,基因组测序等技术的飞速发展让人类“破译”未知病毒的时间大幅缩短。比如,中国从发现新冠疫情到分离出病毒毒株,前后只用了一周;从病原体分离到初步研发出检测试剂盒,只有3天。中方第一时间分离鉴定出病毒毒株并向世界共享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为全球科学家展开药物、疫苗、诊断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
 
  在抗疫实践中,各国民众也逐渐接受了从戴口罩到保持社交距离、从快速识别病例到全面追踪密切接触者、从隔离病例到必要时“封城”等一系列科学防疫举措。孩子们开启网课模式、成年人远程办公……各种新技术不仅助力抗疫,也促进疫情期间人们“云上”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的转型。
 
  新冠药物和疫苗的研发进展之快前所未有。世卫组织迅速召集全球科学家,拟定新冠科研“路线图”,确定了中短期科研重点。药物研发“兵分多路”,现有药物加紧筛选,特效药研发夜以继日,中医药效果也受到关注。中美欧等研究人员多线推进,第一时间着手研发不同技术路线的新冠疫苗。
 
  近期,频频传来关于新冠疫苗的积极消息:阿联酋、巴林给予中国国药集团新冠灭活疫苗正式注册,德国生物新技术公司与美国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疫苗在英国、美国等国获批紧急使用,法国、罗马尼亚、葡萄牙、墨西哥等国发布接种战略,俄罗斯、英国和美国启动大规模接种。
 
  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总编辑理查德·霍顿说,他目睹过世界各地的许多流行病和人道主义紧急状况,但“从未见过全球科研界作出如此迅速的反应”。
 
  “疫”之启:团结合作是最有力武器
 
  历史上,每次疫病流行都让人类付出惨痛代价,但人类社会也在与疫病的斗争中进步。“黑死病”让人们开始反思城市整洁的重要性,19世纪的霍乱引发了大规模的城市再开发计划,西班牙流感让人们意识到社会公共卫生系统干预和流感预防的重要性。新冠疫情,又会给世界带来什么启示?
 
  首先,团结合作是人类抗击疫情最有力的武器。病毒没有国界,疫病不分种族。面对新冠这个全人类共同的敌人,各国唯有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才能共克时艰。正如谭德塞所言:“在所有人都获得安全之前,没有人是安全的。”在这场大流行的不同阶段,包括中国在内,各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不同形式协调合作,正彰显了相互支持和团结的精神。
 
  其次,主要大国应当发挥表率作用,提供更多全球公共产品,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中国在做好自身防疫工作同时,发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全球人道主义行动,向150多个国家和9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为有需要的34个国家派出36个医疗专家组,并宣布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国际社会普遍称赞,中国为推动抗疫国际合作树立了典范。
 
  第三,尊重科学。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反复强调:“这是一个讲科学、求团结的时刻。”历史上,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面对充满未知数的新冠病毒,中国等国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为人类战“疫”增强了信心。环顾全球,也有个别国家奉行政治优先策略,贻误战“疫”时机,疫情不断加剧,严重程度令人震惊。
 
  第四,生命至上。中国在新冠“大考”中经受住了考验,重要一点是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各国国情不同,在面对疫情大流行时可能会采取不同的应对模式,但生命重于一切,生命权、健康权作为“关键人权”,应该成为各国抗疫的根本出发点。
 
  谭德塞曾说:“单枪匹马,我们必输无疑;万众一心,我们一定能赢。”新冠“大考”表明,各国人民生命健康从未像今天这样休戚与共、紧密相连。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未来各种新发传染病可能还会不断侵袭人类,但只要各国携手共同佑护人类生命和健康,就一定能战胜新冠疫情和其他公共卫生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