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中国两会彰显扩大开放坚定决心

2019-03-18 13:36:39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陈小方 杨军 冀勇 单士磊 李亚洲君 张春友


  中国两会虽已闭幕,但外界观察中国改革风向的热度依然不减,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受到冲击的背景下,今年中国两会释放的信号更加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的两会释放出了中国坚定决心进一步扩大开放的信号。
 
  外商投资法引热议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外商投资法,这不仅是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也彰显了中国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信心。
 
  多家外媒在评论中称,制定外商投资法是中国深化对外开放的最新举措,将为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提供与时俱进的法治保障。外商投资法将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外国投资者的长期经营,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最新版本的外商投资法草案在全国人大会议获得表决通过,并将取代目前外商在华投资所适用的“外资三法”。此举展示了中国政府创造更加公平商业环境的意愿。作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对外开放领域内最重要的法律之一,外商投资法的通过意味着中国在扩大开放的道路上更加注重规则的制定和遵守。
 
  美联社评论称,外商投资法明确规定国家依法保护外国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业的知识产权,不得利用行政手段强制转让技术,这必将为外商投资权益提供更全面、更有力的法治保障。
 
  日本《读卖新闻》刊文分析称,新法表明了中国在知识产权问题上的态度,明文规定保护外国企业的权利。韩国《中央日报》社评称,中国政府正在强化对外国企业的保护政策,这将给韩企创造更多机会。
 
  法国《欧洲时报》的报道认为,当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努力增加外商投资吸引力,竞争在加剧,中国推动外商投资法的制定,可谓正当其时。
 
  报道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形成了以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为主的外商投资法律体系,但时至今日已难以适应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需要。比如,外商再投资如何认定,中国现有的法律条文没有相应的说明,而外商投资法则弥补了这一短板。
 
  俄罗斯国际文传社在报道中称,与以往不同,中国不再只停留于向外资提供优惠措施,而是同时优化外商的营商环境。“请进来”,还得“留得住”,外商投资法明确提出设立外商投诉工作机制、采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并对保护外商知识产权、不得强制技术转让等方面关注较多,适应了外商诉求变化的趋势,提供了与时俱进的法治保障。
 
  关注改善民生举措
 
  两会期间,国外主流媒体广泛关注中国在减税降负、扩大就业等民生问题上取得的新成就和新举措。
 
  新加坡《联合早报》在报道中称,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宣布近2万亿元人民币的减税降负“大礼包”,这超出市场预期且非常精准。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认为,“减税政策”是本次政府工作报告的亮点。按照报告,这次减税在于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并举,减税水平高于以往力度。
 
  日本广播协会(NHK)在报道中提到,中国利用1000亿元人民币为1500多万人提供技能培训,称新增就业的措施“似乎是所有举措中最重要的”。
 
  韩联社则关注到,今年中国两会就教育、医疗、食品药品安全等民生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以解决就业、子女教育支出增多、医保药品范围扩大、稳定房价等问题。
 
  斯里兰卡也对中国两会中的改善民生举措尤为关注。斯中友好协会代表、经济学家基尼特·德席尔瓦说,“中国两会召开的这些日子,我协会一直在关注、学习两会,并且收获颇丰。作为中国的老朋友,我们乐见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在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方面。习近平主席的卓越领导是世界领导人的典范”。
 
  经济政策全球瞩目
 
  在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受到冲击的背景下,今年中国两会所提出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增长目标也引发外界关注。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这不仅关系着中国经济今后的发展,也将对世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俄罗斯塔斯社等多家国外媒体都关注到,“发展”“改革”和“经济”是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最常用的三个词。塔斯社在一篇题为《“发展、改革、经济”成为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最热门词汇》的文章中指出,今年中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一方面对去年中国的发展成果进行总结,另一方面设定今年的预期目标。据塔斯社统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发展”一词共出现132次,而“改革”和“经济”则分别出现92次和51次。
 
  此外,俄新社、俄卫星通讯社、RT电视台等媒体连日来也先后播发《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中国GDP增长预期目标为6%至6.5%》等多条消息,对中国两会尤其是两会中提到的中国经济增长相关议题进行了重点报道。
 
  塔斯社刊发的题为《中国将通过创新和结构改革确保经济增长》的文章中称,中国政府计划在2019年继续推行通过创新和结构变革确保国民经济增长的政策。中国政府表示,为实现2019年目标,要正确把握宏观政策取向,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加强政策协调配合,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美国有线电视台、《纽约时报》等美国主流媒体,在中国两会期间也聚焦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纽约时报》称,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将2019年称为中国经济的“关键之年”,强调“要做好打硬仗的充分准备”。李克强总理说,“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复杂更严峻,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更多更大”。报道称,李克强总理还提出了市场解决方案,强调“坚持以市场化改革的思路”。他说,“政府要坚决把不该管的事项交给市场。”
 
  韩联社也评论指出,今年中国两会期间公布的2019年经济增长目标,以及中国所采取的发展策略,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新公布的经济增长目标透露出中国政府更加务实的态度:根据对经济大势的冷静判断来制定目标。
 
  发展模式引发关注
 
  韩国《亚洲经济》报道分析认为,中国两会是外界观察了解中国发展、中国政府向外界诠释发展目标和相应政策的重要机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以此再次重申中国的发展定位,并表明中国将继续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发挥中国应有的作用。
 
  斯里兰卡卡迪加马战略研究所研究员巴拉纳说,中国的发展模式对其他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中国对世界上很多国家的经济转型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当地人民脱贫致富、改善生活条件提供了发展机遇。
 
  韩国庆北大学教授李政泰分析认为,中国政府在两会期间提出的继续完善反腐败政策、依法治国、减税、社会保障、教育改革、健康中国、缩小贫富差距、脱贫、环保以及强化社会治安等议题,进一步彰显了中国政府领导层的执政意志和方向。
 
  李政泰认为,中国政府确立的调整2019年经济增长目标、扩大政府财政支出以激发国内消费市场活力等措施,表明了中国政府将统筹做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决心。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受到冲击的背景下,中国政府释放的强化就业政策、加大产业振兴力度以及实施民生支援措施等积极信号,均表明了中国政府在促增长、恢复企业和消费者信心方面的施政方向。另外,中国政府在对外政策方面提及的继续扩大贸易多边主义、维护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积极参与WTO改革等举措,也向外界释放了中国将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烈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