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改革开放40年】 秦俑不变 社会巨变

2018-07-12 14:51:11   来源:大秦之声   


  1974年陕西省临潼县西杨村农民打井时发现了陶制秦兵马俑,经考古工作者发掘发现,秦兵马俑3个陪葬坑出土数千件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1979年10月秦兵马俑博物馆正式开馆。中国社科院2015年发布中国景区国际知名度及海外游客旅游意愿排行榜20强,秦兵马俑景区名列第4位。
 
\
 
  央广网发 图片来自秦陵博物院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负责人介绍,秦兵马俑景区成为中国旅游景区的标识性景点,不到长城非好汉,不看兵马俑、不算到中国。秦兵马俑景区自1979年至2017年累计接待海内外观众超过9000万人次,包括20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美国时任总统里根参观后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全世界的人都应该来看一看。”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参观后说:“我搞了十几年考古,也到过许多国家的考古工地,从来没见过这样振奋人心的场面。这里的一切,给我留下了永恒的记忆。”
 
  40年来兵马俑没有变,参观兵马俑的游客的服装、相机、心态、见识千变万变,每年几百万络绎不绝游走在秦兵马俑景区,他们的精神面貌、眼界视野随着国门开放发生了巨大进步跨越。景区外宾从三三两两到成群结队,从背包客到座上宾,他们看到的是中国人发自内心笑迎八方游客的真诚、中国开放大门越开越大的自信。可以说,秦兵马俑见证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旅游文博事业发展全部历程。
 
\
 
  游客用高像素手机、ipad拍照  央广网发 图片来自秦陵博物院
 
  兵马俑迎客,正装游客曾是风景线
 
  上世纪80、90年代,前往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参观的观众多为政府官员、科教文工作者和外国来宾。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从事了25年讲解工作的张银玲回忆:“90年代,来博物馆参观的国内散客很少,我们讲解的对象大多是一些政府官员、会议团体、课外活动的学生。男士们着装统一,中山装、西装为主;女士们规规矩矩地踩着高跟鞋。”那时个人度假旅游、休闲参观还不太普遍,一张50元的票价也不便宜。陕西本地老百姓看过兵马俑的人也不多。
 
  游客从“到此一游”到追寻文化内涵
 
  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升,黄金周、小长假催热了旅游消费。慕名而来的观众对秦兵马俑情有独钟,秦兵马俑博物馆门前日日人声鼎沸、天天人头攒动。讲解员张银玲告诉记者:“我还记得十几年前很多人来看兵马俑的场景,那个时候交通并没有现在方便,从西安到临潼坐旅游车要2个小时,很多观众进馆时都背个大包,包里面装的各种吃的、大水壶、什么都有。”
 
  2000年后,前来参观兵马俑的游客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增加,年龄层次、职业也更加丰富,多以旅游团旅游为主。既有西装革履穿皮鞋的,也有拿着大水壶、小马扎穿布鞋的;既有六七十岁的老人,也有刚上大学的青年人,国内游客占比明显增加。一到中午时段,展馆门前的大台阶上一坐一大片人,吃面包、火腿肠、榨菜、泡方便面,旅游团游客三三两两铺着报纸围坐一团,或是吃着自带的零食,或是打盹休憩。
 
\
 
  2004年参观兵马俑的游客 央广网发 图片来自秦陵博物院
 
  秦陵博物院社教部主任何宏说:“十几年前很多游客都认为兵马俑是一个景点,讲解员讲解的是故事,很多游客往往听一听就得了,基本都是‘到此一游’的心态。但是近几年我们感觉到不少游客来这儿是为了深入地了解秦文化、秦历史。不少观众经常会在参观时向我们讲解员提问,这是游客真正对历史文化知识‘渴求’的体现。”
 
  默默伫立的秦俑目睹了老百姓日新月异的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游客从最开始的“游不起”到“公费游”,从凑热闹、赶时髦、追潮流的“到此一游”到如今来兵马俑感受秦历史、了解秦文化的“深度游”,逐渐趋于理性、成熟的旅游心态折射了思想的深化、精神的变化。
 
  博物馆亲民化取向更受欢迎
 
  2017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接待游客达685.3万人次。杭州的夏女士是第二次参观兵马俑,她告诉记者:“十几年前我在西安上大学时来过一次兵马俑。这回陪儿子认认真真地参观了一次,秦文化的强大震撼到了我和儿子。”
 
\
 
  央广网发 图片来自秦陵博物院
 
  近年来,秦陵博物院不断通过特色展览、体验活动、互联网、高科技技术应用等加强博物馆的功能,增强博物馆的亲民化。秦陵博物院副院长田静说:“秦陵博物院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路发展至今,博物馆的亲民化逐渐加强,不少游客都会再来第二次、第三次,因为每次来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博物馆从‘高大上’逐渐走近老百姓,走到每个人的身边。”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发展为老百姓创造了更多出行、旅游、扩展视野的机会,百姓对各地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秦始皇兵马俑这个2000多年前的宏伟之作在近40年中被来往的观众一次又一次重新认知,老百姓所见之景、所睹之事被赋予了更多的时代内涵。
 
  要闻快讯
 
  1.杨凌在全国率先试点家畜、种苗资产抵质押物贷款
 
  杨凌日前获批“金融支农服务创新试点”,将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试点家畜和种苗资产抵质押物贷款,并探索形成政府、银行、保险、产权登记交易中心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五方联动”的融资机制实施方案,解决农业融资难的问题。
 
  2.陕西省PPP项目落地率破50%大关
 
  陕西省纳入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管理库项目截至2018年7月10日共计232个,总投资额3235.67亿元。其中落地项目115个,总投资1911.16亿元,项目落地率为50%,较上年末增加7个百分点。
 
  3.汉江渭河相继形成今年第1号洪水
 
  陕西省防总昨日23时起把渭河IV级防汛应急响应升级为Ⅲ级。 强降雨造成陕西省20条河流26站出现洪峰46次,8条河流超警戒、3条河流超保证,渭河、汉江干流分别形成今年第一号洪水。
 
  4.陕西省6月空气质量:安康市第一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近日发布了2018年6月及1~6月陕西省城市空气质量状况和县城空气质量状况。13个市(区)空气质量由好到差依次是安康、商洛、杨凌、汉中、宝鸡、榆林、铜川、延安、韩城、西安、渭南、西咸、咸阳。
 
  5.陕西省二季度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陕西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昨日发布二季度陕西省主要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数据显示,二季度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求职个人求稳心态较为突出,首选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的求职个人数同比分别增加了127.98%和43.81%。
 
  6.“格列卫”等43种特殊药品纳入西安市医保
 
  西安市日前已将包括格列卫在内的43种特殊药品纳入医保。这43种药品包括临床必需、疗效确切、价格昂贵、需特殊管理的7种药品和人社部规定的36种谈判药品,其中,有治疗乳腺癌、胃癌等25种肿瘤以及部分高值特药。
 
  7.陕西省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启动
 
  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暨第五届陕西省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昨日启动。本届大赛涉及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互联网6个行业,365家企业报名参赛。
 
  8.西安市公布26个“无预售证”房地产项目名单 一律不得对外销售
 
  西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近日公布了2018年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一批房地产开发项目名单,其中涉及26个项目。本次公布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在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之前,不得对外销售。
 
  9.西安开往广元成都重庆方向列车全部停运
 
  受强降雨影响,西安北开往广元、成都、重庆方向的各次列车昨日全部停运。车站方面提醒,由于旅客退改签较为集中,旅客可以在30天内,持车票在全国任意车站办理退票手续,不收取退票费用。
 
  10.西安-武汉高铁今年内开工
 
  西安到武汉高速铁路西安至十堰段将于年内开工建设。西安到武汉高速铁路由武汉到十堰段、西安到十堰段组成,线路全长657公里,全程按350km/h速度设计,高铁建成后西安到武汉最多只需2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