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天下第一道班

2020-06-05 09:27:37   来源:西藏日报   


  1990年,地处唐古拉山口的青藏公路109道班迎来了一份独享的殊荣,被国家交通部命名为“天下第一道班”。

  当时的青藏公路承担着85%以上进藏物资和90%以上出藏物资的运输任务,被誉为西藏的“生命线”,而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是整条青藏公路最高的路段,也是整条公路中自然环境最严酷、工作条件最艰苦的地方。这里终年坚冰积雪,年平均气温-8℃,最低时达到-40℃,一年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刮8级以上大风,空气中的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45%,被人们称为“生命禁区”。109道班自1954年成立以来,工人换了一茬又一茬,有的子承父业、有的是夫妻、有的是兄弟,他们几乎都患有高原性心脏病、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肺气肿等4种以上的疾病。但工人们在道班安家扎根,树立了“养路为业、道班为家、人在路上、路在心上”的主人翁精神。1983年4月,唐古拉山顶突降暴雪,40多辆汽车被困,道班上的20多名工人顶着凌厉的风雪在山顶昼夜苦战。公路通了,工人们的手套却和皮肉冻在一起,他们只能用刀子一片一片割下来,鲜血淋漓。像这样的事例,109道班的工人们经历的太多太多。他们战风雪、斗严寒,使青藏公路唐古拉山30公里国道年年保畅通。当许多人乘车能一次安全顺利地通过唐古拉山,便可引为一生的骄傲。而109道班的养路工人们却长年累月地工作、生活在那里,在生命的禁区里创造着不平凡的业绩。

  109道班不仅护路还救助遇险的各类人员。唐古拉山口是青藏线的必经之地,也是气候最为变幻莫测的险关要道。徒步、骑行和自驾的游客甚至磕长头的朝圣者、灾区群众,都是109道班救助的对象。有人说,唐古拉山上有多少雪花,109国道职工就有多少个动人的故事。1985年11月,连续十几天的暴风雪袭击了整个唐古拉地区,109道班所担负的唐古拉山垭路段也严重堵塞。工人们迅速把被风雪困阻的过往司机、旅客都接到了道班,腾出自己的住房,安排他们住下,而自己却围在牛粪炉旁过夜。当工人们得知安多县扎沙乡、措龙乡被大雪封镇,29名老人、孩子被困在一米多厚的积雪中,粮食和衣物都被埋在雪中而极度危险时,他们又立即赶到那里,把灾民接到道班,腾出住房,安排食宿。1989年唐古拉山遭受特大雪灾,为了保证公路畅通,道班工人们清除道路积雪,连续奋战两昼夜,使427台车安全顺利通过了唐古拉山。仅这一年,他们就帮助拖车、卸车、装车、看守车辆600多台次,救助旅客600多人次。道班的工人们还主动将毛毯、皮大衣以及自己多年舍不得盖的新被子毫不犹豫地拿出来救助他人。人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说:“在这高寒的世界屋脊上,还有如此热情的工人和如此温暖的道班,真是想不到!”

  道班成立至今,他们救助的人不计其数,但从未向被救助者收过一分钱。109道班珍藏着十多本旅客留言,在道班救助站的墙壁上,同样写满了旅客的留言,字里行间满是得到帮助的人们对道班的感激之情。在这条公路线上,有多少因病或缺少氧气危及生命的人得以复苏,有多少受阻风雪的人们享受了温暖,有多少车祸、事故和不测的困难得到帮助。这一切全部凝固于道班会议室里那一面面红色的锦旗和奖状,长久地留在了这个充满爱心的花园里,又随着那热盈盈的泪水和频频挥手告别的致谢而带向远方……

  包括109道班在内的高原养路职工们默默践行着“两路精神”,在漫漫青藏路上“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用热血和忠诚书写了一部“艰苦创业、勤俭养路、甘当路石、奉献终身”的不朽史诗!

  文稿由西藏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区地方志办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