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汉藏通婚 见证幸福

2017-09-01 09:56:46   来源:西藏在线   作者:陈可


  切洼乡坐落在318国道沿线,距仁布县城11公里,是日喀则的“东大门”。位于切洼乡的普纳村是5家机关事业单位和2家企业的驻地,并建有佳木斯开发区,其中有46家商户在此经商。他们分别来自甘肃、青海、四川、山东、黑龙江等地,包括藏族、汉族、回族、彝族、萨拉族等民族。因为地理位置优越,这里汇聚了来自祖国大江南北的人们。
 
  普纳村有59户人家,有5户为汉藏通婚家庭,央珍夫妇就是其中一户。十五年前,藏族姑娘央珍跟着哥哥在亚东打工,认识了来自四川成都大邑县的徐文军。相识不久,两人便结为连理,十一年前,夫妻两人搬到普纳村居住,他们承包了村里的三座蔬菜大棚。在最初的两年多时间里,丈夫教给央珍种菜的技术,很快,央珍就可以自己种植豇豆、辣椒、西红柿等蔬菜了。据她所说,每年卖菜就可以挣上两万多元。丈夫外出在定结县修路做电工,每年也有五万元的收入。两人育有一个儿子,今年14岁正在上中学。六七万的年收入让一家三口的日子过得十分富足和美。
 
\
  图为藏族妇女央珍。陈可 摄
 
  央珍说,丈夫徐文军只会一点藏语,所以她刻苦学习汉语以便于交流。因为兼顾汉藏两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他们家往往会过两个年:藏历年和春节。过藏历年的时候,丈夫徐文军会和藏族汉子一样,按照藏族风俗过节。过春节的时候,央珍会做一桌子饭菜,请来亲朋好友,按照汉族习俗过春节。因为丈夫是汉族,虽然在生活习惯等方面有很多的不同,但他俩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相同的人生追求,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村子里不同民族的人很多,大家在一起十分和睦融洽,就像一家人一样。
 
  在央珍夫妇的带动和民族通婚优待政策的鼓励下,村中又陆续出现四户民族通婚家庭。这些通婚家庭大都在夫妻的共同努力下改善并提高了生活水平,过上了富裕美满的小康生活。藏族有一句谚语说:“相亲相爱,犹如茶与盐巴。”看到他们每一个家庭虽然民族不同、风俗不同,但都父慈子孝、婆媳和谐、兄弟情深、夫妻恩爱,十分幸福美满,让人无比欣慰。普纳村就是西藏众多民族融合幸福生活的一个缩影。西藏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已在全社会形成了通婚光荣的良好氛围,不断谱写西藏民族团结进步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