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2018年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8-02-23 11:17:12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这一伟大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这一伟大思想,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这一伟大思想,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我们必须长期坚持;这一伟大思想,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未来五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党中央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重大判断,是解决我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大历史机遇。同时,我区还面临着各族人民同以达赖集团为代表的分裂势力之间的特殊矛盾。我们要更加深刻地把握发展是解决西藏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履行好治边稳藏职责,全力以赴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坚定不移补短板、谋发展,让发展成果最大程度惠及各族人民,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西藏推向前进。
 
  未来五年,也是我区转型升级、缩小差距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央实施“七大战略”、打好三大攻坚战,为我区有效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提供了机遇;中央对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和“三区三州”实施倾斜扶持,为我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机遇;中央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为我区加快边境地区发展、强边固边提供了机遇;中央深化经济结构调整、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我区保持投资规模、培育重点优势产业提供了机遇;中央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为我区补齐科技人才短板提供了机遇。同时,我们也面临既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又要在转型中缩小差距,既要千方百计保持投资规模又要应对投资边际效益递减,既要集中力量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又要加快完善产业结构,既要发挥好投资拉动作用又要加快实现发展动能转换等挑战。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新时代带来的新机遇,用好用足中央的宏观政策和扶持政策,促进经济全面繁荣、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同时,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在高质量发展中调整结构、缩小差距、补齐短板、迎接挑战,扎实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边稳藏重要战略思想和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重要指示,按照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和区党委九届三次全会的部署,紧紧围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主要矛盾、西藏各族人民同以达赖集团为代表的分裂势力之间的特殊矛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好、补齐短板工作总基调,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全面落实“七大战略”,以处理好“十三对关系”为根本方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努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奋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国家安全和西藏长治久安,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生态环境良好,确保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总的目标是: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态势,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全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接近或达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城乡基础设施条件加快改善,绿色产业体系和市场经济体系加快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升,各族群众生活质量水平持续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文化广泛弘扬,社会局势保持全面和谐稳定,边防持续巩固。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按照党的十九大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军民融合发展“七大战略”,始终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根本保障,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正确处理好“十三对关系”,着力实施“十大工程”。
 
  一、着力推进幸福安康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西藏各族人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打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加强政府和扶贫职能部门作风建设。落实“三个新增”、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到2020年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建立健全政府促进、市场调节、劳动者自主选择的就业机制,促进全社会劳动力多渠道就业创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依靠科技进步和特色产业发展,创造条件让群众增收致富,让群众获得更多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不断增强群众在发展中的获得感。保障各族群众健康。落实健康西藏2030规划纲要,基本实现各族群众大病不出区、中病不出市、小病不出县,到2020年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0岁。发展体育事业。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行动,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战略。着力推进监管体制改革和依法治理,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保险制度,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和应急救灾能力。发展好老龄人口、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事业。
 
  二、着力推进改革创新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将改革进行到底。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优化特色优势产业要素配置,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发展质量。深化农牧区改革,坚持“三个长期不变”政策,推进“三权”分置,发展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深化国企国资改革,调整布局,加强监管,培育一批具有市场影响力、竞争力的国有企业。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优化机构设置,合理配置资源,强化服务职能,深化简政放权,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继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举债融资,有效防范化解风险。推动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发展,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育,支持实体经济直接融资,支持保险产品创新。优化发展环境。推行“负面清单”,规范用好中央赋予的特殊优惠政策,支持非公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帮助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促进市场公开公平,不断优化招商营商环境。推进开放发展。加强与周边省区和对口支援省市、中央企业的经济交流合作。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主动对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打通面向南亚开放重要通道。
 
  三、着力推进美丽西藏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我们必须贯彻美丽中国思想,坚定建设美丽西藏。推进绿色发展。节约集约利用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严控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和温室气体排放,发展循环经济。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考核。加强生态保护。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严禁“三高”项目进入西藏,继续实行矿产资源“一支笔”审批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深入实施污染防治计划。构建生态屏障。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推进地球第三极国家公园建设。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沙化土地和退化草原、湿地治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那曲种树的批示精神,推进国土绿化,实行全民造林,到2020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2.3%。加强生态环境监管。落实自然资源资产、生态环境管理和生态保护修复责任,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应用,努力建设生态文明高地。推进绿色强区。积极发展高原生态产业和高原生态经济。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建立湿地、水生态补助奖励机制,让更多群众吃上“生态饭”。
 
  四、着力推进固边稳藏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要求,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我们必须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加强边境地区建设。坚持屯兵与安民并举、固边与兴边并重,扎实推进兴边富民,大力推进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边境地区路网密度和通达深度,开工建设日喀则至吉隆口岸铁路。稳妥推进边境地区水电开发,确保边境地区用电人口全覆盖。大力实施“互联网+”边境发展计划,高质量完成628个边境小康村建设任务,继续提高边民补助标准。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推进基础设施军民共建共享、应急保障军民协同发力、国防动员全面有效。发扬优良传统,深化新时代“双拥”内涵,做好军地人才转化,加快构建全要素、多领域军民融合发展格局。筑牢国家安全屏障。提高国防保障服务能力,全力支持驻藏部队完成各项军事任务,努力推动国防和驻藏部队现代化发展。做好优抚安置工作,解决好部队官兵的后顾之忧。加大民兵和预备役部队等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力度,积极推进联训联演常态化。
 
  五、着力推进科教兴藏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我们必须坚持科教兴国基本国策,深入贯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推进科教兴藏。坚持科技引领。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坚持重点领域创新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结合,围绕特色优势产业、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力争掌握一批拥有高原特色的核心关键技术,到2020年基本建成符合西藏实际的科技创新体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教育强区,抓好立德树人,实现“五个100%”,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大力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教育提升工程,加强高中阶段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完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办好特殊教育。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大人才培养,实施好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工程,积极培养优秀企业家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队伍,确保到2020年高技能人才占比、人才贡献率大幅提升。加大高新技术应用。积极推动内地先进适用技术对西藏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做好引进,推动高新技术产品在西藏的试验和推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西藏建设。
 
  六、着力推进基础促进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要求,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我们必须贯彻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思想,以项目为抓手,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加快完善提升公路网,实现进出藏通道高等级化、边防公路和农村公路畅通化;加快实施青藏铁路电气化改造、川藏铁路建设,推进滇藏铁路、中尼铁路、新藏铁路前期工作;加快完善机场布局,积极发展支线和通用航空;加快以水电为主的电源点建设,建设全区统一电网,加大藏电外送通道建设;加快实施青藏油气管线建设;加快大中型水库建设,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加快覆盖城乡的通信网络升级改造,消除通信盲区,推动建设智慧西藏;加快完善邮政服务体系,实现村村通邮;加快推进现有路网、电网、通信网和物流通道向境外延伸。
 
  七、着力推进文化繁荣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我们必须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西藏各族人民共有精神家园。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增强“四个自信”,把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宗教观,深入开展新旧西藏对比教育和感党恩教育,全面增进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塑造积极健康的道德风尚。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弘扬主旋律,创作一批特色文艺和广播影视精品力作,推进文艺事业从高原迈向高峰。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满足各族群众的文化需求。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和数字文化服务网络,打造地(市)级城市“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建成一批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基地(园区)和产业群,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大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建成完备的文物和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和保护名录,形成较为完善的机制和体系。促进对外文化文物交流。
 
  八、着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我们必须贯彻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强化优势带动、协调发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农牧区“十项提升”,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健全基层村居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牧民群众技能培训,支持引导群众不离乡不离土就近就地就业创业。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统筹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边境地区和偏远地区协调发展,积极推进以拉萨为中心,辐射山南、林芝、日喀则、那曲的3小时藏中经济圈建设,协调推进昌都、阿里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落实“一个中心、六个支撑、一批镇群、若干小镇”城镇建设布局,加快改善城镇基础设施,提升县乡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打造充满活力的产业园区。创新园区服务管理,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通过加快打造一批经济开发区、绿色工业园区、科技创新园区、生态农业园区、现代牧业园区和文化创意园区,引领区域发展。
 
  九、着力推进产业富民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要求,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我们必须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培育具有地方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重点发展七大产业。推动高原生物产业快速发展。积极发展绿色农牧业、健康农牧业、品牌农牧业,进一步优化特色农牧业产品结构,加大高原作物深加工,做大做优藏药产业,做精做优林下资源开发,打造高原生物产业品牌,力争2022年实现产值300亿元以上,生产更多高原健康生物制品。推动特色旅游文化产业全域发展。突出特色高端精品方向,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特色景点景区;积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大系统促销,拓宽进出藏通道;推进旅游与特色文化深度融合;强化市场规范,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力争2022年旅游总人数达到70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富民。推动绿色工业规模发展。重环保、强科技、创品牌。重点推动天然饮用水产业发展;布局好绿色矿产业,突出抓好铜、锂等优势矿产品的规模开发;积极发展绿色建材业,推进装配式绿色建筑应用,满足建设需要,降低建设成本。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壮大发展。加快电网建设,拓展电力外送通道和消纳市场;加快在建水电项目进度,推进新的重大水电项目建设;推动光热、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力争到2022年完成能源投资2500亿元以上,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600万千瓦以上。打造国家清洁能源基地、“西电东送”接续基地和辐射南亚的能源基地。推动现代服务业整体发展。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业,加快打造顿珠金融园,发展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积极发展农业服务业,完善良种、农资、农技、培训、信息、流通服务,推进农业现代化;积极发展工业服务业,培育科技研发、仓储物流、信息咨询、经营管理服务主体,为发展绿色工业提供条件;积极发展城市服务业,提升教育、医疗、餐饮、酒店、交通、水电、快递等领域服务水平,满足群众需要,扩大社会就业。力争到2022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以上。推动高新数字产业创新发展。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和人工智能、生物工程、新材料应用等高新技术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发展电子商务,实施网络扶贫;推进北斗卫星导航和全球定位系统、新能源汽车、高寒探险旅游装备制造等技术应用和发展;推进拉萨高新区数字经济示范建设。力争到2022年高新数字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推动边贸物流产业跨越发展。牢牢把握国家战略定位,把全区作为守土固边前沿,加大边境贸易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交通干线、口岸要镇仓储物流培育力度,大力发展边境贸易、边民互市贸易、边境加工贸易,促进群众增收致富;振兴商贸,促进国内外市场内联外通。
 
  十、着力推进和谐稳定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我们必须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加强民族团结。全面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努力建设全国民族团结模范区,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着力在“导”上下功夫,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深化平安建设。构建社会治安立体化信息化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分裂破坏活动,加强危爆物品管控,强化实有人口管理,集中整治社会治安突出问题。深化城镇网格化管理,推进乡村平安建设。强化网络安全管理。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坚持把维护稳定作为硬任务和第一责任,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和宗教极端活动,全力确保全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创新社会治理。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加强网络综合治理。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完善信访、仲裁、法律援助多类别的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