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2006年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5-12-18 13:09:11   来源:新华网   


2006年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1月12日在区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上
                         
自治区主席  向巴平措

 

  过去五年,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在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的大力支援下,紧紧依靠西藏各族人民,开拓创新,团结奋斗,胜利完成了“十五”时期的目标任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进入了推进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狠抓第一要务,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保持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西藏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117.8亿元增加到250.4亿元,连续5年保持12%以上的增长速度,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十五”末,西藏人均GDP已突破1000美元,进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2亿元,比“九五”末增长1倍多;进出口总额突破2亿美元,比“九五”末增长53.8%;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445亿元和180亿元,是“九五”末的3.07倍和2.2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2亿元,比“九五”末增长67.9%。经济总量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突出结构调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我们始终坚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三一二”到“三二一”的重大转变,现代产业建设开始起步。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总产量稳定在95万吨左右,继续保持了粮食基本自给。青稞、牦牛、白绒山羊等特色农牧业和劳务输出成为农牧民增收的两大亮点。第二产业质量和效益均有新的提高,工业和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4%、23.8%。到200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预计达到57.0%,比“九五”末提高了10.8个百分点。旅游业收入达到19.3亿元,游客人数超过180万人次。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分别增长了74.1%和5.2倍。积极争取投资,基础建设步伐加快。我们始终坚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努力激活民间投资,建成了一批对经济增长有重大支撑作用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项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89亿元,是“九五”时期的3倍。“117项目”、40周年大庆等重点工程项目,绝大多数已建成并发挥效用。西藏公路通车里程达4.37万公里,其中黑色路面3288公里,比“九五”末增加1倍。青藏铁路开工建设并提前全线铺通。航空运输快速发展,林芝机场开工建设。电力装机总容量达到50万千瓦,新增15万千瓦。基本实现了“县县通光缆、乡乡通电话”。积极引导投资向农牧区倾斜,重点实施了通路、通电、通水和农田草场水利、游牧民定居等建设项目,解决了8185户、4万多游牧民定居和58.8万农牧民饮水困难问题,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注重统筹协调,社会文明不断提升。

  我们始终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农牧区为重点,按照优先发展教育、创新发展科技、急需发展卫生、加强文化建设的要求,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西藏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十五”期间,社会事业累计投资达40.6亿元,是“九五”的7.5倍。“普六”任务基本完成,40个县通过“普九”验收,54个县通过扫盲验收,青壮年文盲率由39%降至15%;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初中阶段入学率和高中阶段入学率分别提高了10.1个、43.3个和17.3个百分点。加大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推广力度,科普宣传和科技培训加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新建乡镇卫生院445个,改扩建县级卫生服务中心42个,农牧区卫生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制度覆盖了西藏农牧民。新建县综合文化活动中心33个。以“三大重点文物”为主的文物维修保护工作明显加强。

  “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进展顺利,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84.87%和85.97%,分别提高了7.14和9.84个百分点。高度重视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生态环境保护得到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得到重视。审计、统计、新闻出版、体育、气象、人防、地震、妇女儿童和残障人事业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强化体制创新,改革开放稳步推进。我们始终坚持“框架一致、体制衔接”的原则,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了发展活力。“两个长期不变”为主的农牧区基本政策不断完善,草场承包经营责任制进一步落实。农牧区税费改革和综合配套改革进展顺利。初步放开了粮食购销市场。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向前推进。推行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制度。积极推进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和社会领域的改革。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取得阶段性成果。把开放作为加快发展和维护稳定的结合点,以对祖国内地的开放为重点,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45.3亿元,是“九五”时期的7倍。中央和国家机关、对口支援省市、国有大型企业无偿援建项目1081个,投资达44亿元,西藏与内地经济、技术、文化、人才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

  立足创业富民,人民生活明显提高。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农牧民增收这个中心任务,着力改善群众生活,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8411元和2075元,比“九五”末分别增长了30.4%和55.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农村恩格尔系数下降了19个百分点。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4.72亿元,完成扶贫搬迁2.5万户、15万人。认真落实就业和再就业优惠政策,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全部实现再就业,五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6.4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实现了“两个确保”,做到了“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实施了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制度。建立了特困群众的生活和医疗救助制度。加大经济适用房建设、小城镇建设和农房改造力度,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共同团结奋斗,民族关系和谐发展。

  我们始终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大力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大力宣传《民族区域自治法》,进一步增强了向心力和凝聚力。少数民族干部、妇女干部培养使用得到重视。藏语言文字工作得到加强。“兴边富民”行动成效明显。认真贯彻《宗教事务条例》,坚持“划清两个界限、尽到一个责任”的政策原则和工作要求,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寺庙爱国主义教育成果,维护了正常的宗教秩序。坚决反对分裂,社会局势日益稳定。我们始终坚持中央确定的对达赖集团斗争的基本方针不动摇,牢牢把握反分裂斗争主动权,旗帜鲜明地开展反分裂斗争,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了达赖集团等境外敌对势力的各种渗透破坏活动。加快基层政权和政法基础设施建设,基层基础得到巩固。强化军警民联防机制,有力打击了非法出入境和边境渗透活动。反恐力度不断加大。依法打击了“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严格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维护了正常的社会秩序。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人民内部矛盾得到及时妥善处理。加快职能转变,行政能力建设加强。

  我们始终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深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依法行政能力增强。主动加强与人大、政协的联系,积极办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议案、提案、建议。基层民主建设进一步推进。深入开展“四五”普法,公民法制观念明显增强。五年来共制定政府规章39件。成立了自治区发展咨询委员会,促进了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勤政廉政建设、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执法监察、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等工作扎实深入。人才培养、引进、调整、稳定、使用等工作得到加强。推行了公务员公开考试录用、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任前公示制度。大力加强公务员的教育培训,公务员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刚刚过去的2005年,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自治区成立40周年大庆之年。在这一年里,西藏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为“十五”计划的顺利完成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我们突出农牧民增收这个首要任务,坚持创业富民,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组织、引导和扩大劳务输出,有效增加了农牧民收入;突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抓两头促中间,优先发展优势地区、优势产业,大力扶持边境地区、艰苦地区,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突出农牧区这个重点,坚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牧民免费医疗补助,提高“三包”经费标准,促进了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突出改善群众生活这个根本目的,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特困群众生活和医疗救助制度,完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西藏继续保持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头,继续保持了社会局势日益稳定的大好局面。预计,西藏生产总值达到250.4亿元,比上年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1亿元,增长1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自产产品出口达到3187万美元,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4;城镇新增就业1.4万人。

  这些成绩的取得,既为“十五”时期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又为“十一五”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十五”时期,我们坚定不移地抓发展,经济社会从加快发展走向跨越式发展;我们旗帜鲜明地抓稳定,社会局势从基本稳定迈向长治久安;我们注重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人民生活从绝大多数贫困群众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向整体过上小康生活迈进。目前,西藏正处于历史上发展和稳定的最好时期,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十一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十一五”期间,西藏总体发展环境比“十五”时期更加有利。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和中央关于进一步做好西藏发展稳定工作的意见,为继续做好西藏工作指明了方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特别是中央支持、全国支援的力度不断加大,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为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宝贵机遇。“一个转折点、两个里程碑”的光辉历程,为进一步做好西藏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各族群众谋跨越、奔小康的愿望日益强烈,加快发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社会局势正在从基本稳定走向长治久安,保持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有一个好的社会环境。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大好形势,十分珍惜历史经验,十分珍惜宝贵机遇,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乘势而上,又快又好地推进跨越式发展,促进社会长治久安。

  “十一五”时期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发展和稳定两件大事,确保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确保国家安全和西藏长治久安,确保西藏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一根本指针。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把中央关心、全国支援和西藏各族人民艰苦奋斗相结合,继续保持经济较快增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建设步伐,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注重发展社会事业,走符合西藏实际,具有区域特色的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生态良好、资源节约、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西藏进程。

  必须始终把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加大投入力度,引导农牧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促进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必须着力实施“六大战略”。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实施好基础设施先行战略、特色经济发展和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开放带动战略、科教兴藏和人才强区战略、适度集中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根据“十一五”期间的形势和任务,今后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继续保持“十五”时期西藏生产总值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较快增长的态势,力争西藏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到2010年西藏人均GDP与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进入全国中等行列,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在本世纪中叶同全国人民一道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基础设施继续完善,产业建设取得突破。以教育卫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居民消费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改革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万元GDP能耗控制在国家规划指标以内。反分裂斗争机制进一步健全,社会局势更加稳定。和谐西藏不断推进,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十一五”规划《纲要》突出了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增强了发展指标的约束性、预测性和指导性;围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重点发展领域,提出努力方向和相应的政策措施。在规划制定方法上,通过专家咨询、群众建言献策,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等活动,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使规划既集中体现党委、政府的决策意图和施政方针,又凝聚各方共识和群众智慧,是西藏人民建设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的行动纲领。

  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十一五”时期的任务,涉及到方方面面。首先是: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把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心中装着群众,遇事想着群众,凡事为了群众,采取一切办法,举西藏之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广大农牧民过上现代文明幸福生活。

  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继续完善农牧民增收政策,优化农牧业结构,充分挖掘农牧业内部增收潜力,大力发展非农产业,积极培育劳务经济,逐步构建农牧民作为投资主体、经营主体、受益主体“三位一体”的长效增收机制。扶持乡镇企业和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扩大规模,带动农牧民增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培育市场营销主体,扶持农牧区经纪人队伍。加大组织引导、技能技术培训、信息服务力度,促进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

  切实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扩大财政对农牧区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积极引导援藏资金、项目向农牧区倾斜。整合资金、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建设通电、通路、通水、通讯及社会事业等农牧区基础设施。到2010年,所有乡镇和80%的建制村通公路,基本解决农牧民用电问题,消除无电乡(镇)、无电村,基本解决农牧区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实现乡乡通邮、村村通电话。加快实施以农房改造、牧民定居和扶贫搬迁为重点的农牧民安居工程,力争经过5年努力,使全区80%以上的农牧民住上安全适用的住房。引导群众崇尚科学文明,追求社会进步,促进农牧民转变传统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

  推动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进一步引导资金项目向“三农”倾斜,建立稳定的农牧业投入增长机制。着眼于保护和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提高粮食单产行动计划,确保粮食品质得到提高,继续保持粮食基本自给。加强农田草场基本建设和农畜产品基地建设。加大农牧业综合开发力度,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项目,提高农牧业防灾抗灾能力。强化政府提供公益性农牧业服务职责,加强农牧业科技队伍建设和农牧民技能培训,建立健全农牧业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农产品市场、动物防疫和植物保护等农牧业服务体系。加快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牧业,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水平和效益。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增加投入,“整乡推进”扶贫开发,提高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因地制宜,大力开展定点扶贫、科技扶贫、产业扶贫,对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易地扶贫。扶持和引导农牧民从事旅游业、特色产品加工业等非农产业,提高脱贫致富能力。继续深化农牧区改革。全面落实和完善“土地归户使用、自主经营、长期不变”,“牲畜归户、私有私养、自主经营、长期不变”和“草场公有、承包到户、自主经营、长期不变”政策,探索建立农牧业经营新机制。扶持和发展农牧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改革对粮食生产和农用生产资料的补贴办法,加大补贴力度,完善补贴方式。建立良种推广补贴机制。建设动物防疫体系,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深化农牧区税费、农牧区义务教育体制、强化乡镇服务职能等综合改革。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发展能力

  纲要中“十一五”时期的任务时强调,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启动和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强建后管理运营,进一步改善发展条件。

  着力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公路建设为重点,统筹发展铁路、航空、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建设四通八达、安全通畅、经济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点整治改建青藏、川藏、中尼、滇藏、新藏等干线公路,基本建成沥青路面。加强省道及区内环线建设,加快县通沥青路和乡村公路建设,力争80%以上的县通沥青路。推进口岸公路和国防公路建设。加强乡镇客运站台建设。完善青藏铁路配套工程。加快建设林芝—拉萨—日喀则铁路。建设阿里机场,大力发展区内支线航空运输。加快建设格尔木—拉萨输气管道和拉萨—日喀则、拉萨—山南—林芝输油管道。

  抓紧完善综合能源体系。坚持以水电为主,多能互补,集中与分散供电相结合,加快电源和电网建设步伐,力争到2010年西藏电力装机容量和建设规模达到120万千瓦。开工建设巴河雪卡、巴河老虎嘴、雅江藏木、拉萨扎雪等一批重点电源项目。积极推进农牧区水电开发,因地制宜开发太阳能、地热、风能发电。实现林芝电网与藏中电网联网,实施农网建设和改造工程,完善城市供电网络,提高供电能力。根据自治区政府与有关能源开发企业签定的战略合作协议,加快开展雅鲁藏布江和藏东南“三江”流域水电资源开发规划和前期工作,积极推进“西电东送”接续能源基地建设。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兴建旁多、拉洛和江北等一批骨干水利工程,搞好农田草场水利设施建设,形成较完备的灌溉体系。加大现有灌区改造力度,积极开展节水灌溉。强化管理,保护和利用好水利设施,提高运营效率和效益。以大江大河为重点,加强流域综合治理。

  继续推进城镇防洪工程建设,提高防洪标准。推进信息化建设。以固定通信网、移动通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互联网等通信基础网络建设为重点,构建大容量、高速率、高质量、高可靠度的统一基础信息传输平台。加快宽带通信网、新一代互联网、数字广播电视网建设,促进三网融合。以电子政务网络、应急管理信息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等建设为重点,积极推动西藏的信息化进程。加快农牧区邮政、电信设施建设,逐步拓展行政村通邮工作,改善乡村通信条件。

  “十五”时期积累的宝贵经验

  五年来,西藏各族人民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团结奋斗,创造了宏伟的业绩,谱写了无愧于这个伟大时代的辉煌篇章牎这是中央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无私支援的结果,是自治区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西藏各族人民团结拼搏、共同努力的结果。

  “十五”建设成就令人鼓舞,实践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切体会到: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们推进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方针,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西藏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是指导我们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的强大思想武器;

  ——牢固树立发展是解决西藏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的思想,坚持实干兴藏、创业富民,是我们凝聚人心、执政为民的根本途径;

  ——始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高举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伟大旗帜,巩固发展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是实现跨越式发展、长治久安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

  ——中央的无比关心、全国的无私支援和西藏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是建设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坚强后盾和强大动力;

  ——高度关注民生,把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不断改善群众生活,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今后工作中需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西藏仍属于我国欠发达地区,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有待改善,增收任务艰巨。基础设施依然落后,产业建设刚刚起步,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不强。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公共服务水平急需提高。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工作压力不断加大。人口与生产要素分散,建设和管理成本高。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关联度和市场化程度比较低。生态环境脆弱,建设和保护任务繁重。人才匮乏、结构不合理,公务员和其他人才队伍素质与跨越式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达赖集团的干扰破坏,仍然是影响西藏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一些地方、部门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亟需改进。对以上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