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月14日 星期四


首页 > 2018全国两会西藏篇

“幸福乡村”建设让藏族农牧民过上了新生活
2016-05-20   来源:   作者:

  人大代表谈西藏边境小康村建设
  
  图为西藏全国人大代表、林芝市委副书记、市长旺堆就边境小康村建设发言。记者 姚海全 摄
 
  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幸福乡村”建设让藏族农牧民过上了新生活
 
  新春佳节期,记者从拉萨市出发,沿着新建成的拉林高等级公路来到藏东南的林芝市。经过之处,时时都能感受到“幸福乡村”建设让农牧民充满幸福感。
 
  布巴新村是察隅县扶贫搬迁示范村之一,共63户藏族人家。该村藏式风格浓郁,建筑崭新而整齐,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视、电脑、电冰箱、冲水厕所、太阳能淋浴等现代化用具。更让记者惊叹的是,这些藏族人家居然用上了消毒碗柜。
 
  “我家都没用上消毒碗柜呢,看看他们庭院里的枇杷、石榴、葡萄,这生活连我们都羡慕。”下察隅镇副镇长边巴卓嘎感慨地说。
 
  而在墨脱县,过去门巴族、珞巴族那用木瓦、石板或茅草盖顶的吊脚楼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规划有序、民族特色浓郁、与青山相融的边境小康村新居。
 
  门巴小伙才旺多杰的家,是一栋二层的现代化小楼,400多平方米的特色民居里,客厅、厨卫、卧室、卡车库一应俱全,家里干净整洁,家电齐全。为了村容整洁,墨脱村还实现了人畜分离,将全村牲畜集中喂养。
 
  过去,墨脱物价之高令所有外来人咋舌;如今,这里的物价已同外界差别无几。记者发现,农贸市场上鸡、鸭、鱼、肉、蛋、蔬菜和瓜果品种齐全,基本能满足当地需求。
 
  同样喜人的景象出现在米林机场旁的邦仲村。整齐的藏式院落、纵横交错的水泥路,崭新的幼儿园、现代化的商铺、家家房顶上飘扬着的五星红旗,将这个边境村庄的新面貌展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有菜篮子工程、边境小康村项目、机场商贸物流园、江心岛科技示范园、希尔顿酒店、华发酒店会展项目等。”村主任罗布补充说,“村里家家户户致富奔小康,没有一点问题!”
 
  记者在巴宜区布久乡杰麦村看到,项目建设正在有序推进,有围墙改造、给排水工程、管网升级改造、停车场等,村容村貌水平不断提升。在当地,有4个“幸福乡村”已建设改造完成。
 
  “希望项目早点完工,这样我们劳作回家后,看着自己的家,心里也美,干事更有劲。”村民米玛说。

  来源:新华网   作者:陈尚才

  和谐藏区行:乡村振兴,伴着春风到“我家”……

  今年过年,与以往就是不同,张庭虎觉得心里总是美滋滋的。

  “瞧,还是旧房子、老院子,但心里甜,不是现在,关键是以后的日子。”老张摇了摇头,笑着嘴里蹦出道,“咱百姓,有希望!”

  张庭虎家住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黑马河乡然去乎村。上世纪60年代,不少人从湟源、湟中和乐都搬迁至此,这些人不仅带来了人气儿,还带来了不少新技术,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半农半牧的然去乎村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了周边几个牧业村羡慕的对象。

  好景却不长。

  脱颖而出的然去乎村农业优势渐渐败给了村子的“硬伤”。地理位置偏僻,加之交通不便,越来越多的村民因为孩子上学、外出务工等原因离开了村子。如今,原本有105户村民的小村庄只有17户长期居住。

  “过去,路不好走,从村上到乡上,得走一天。出趟门,坐车到了大水桥,30公里路需要走6个小时。你说,能留得住人吗?”看着村子的人越来越少,村支部书记张有元是急在心里,却又无可奈何。

  “一部分村民回了老家,40多户搬到了集镇上,还有些人住在县城,村里的人越来越少。”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2011年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也与然去乎村擦肩而过。

  所以,在镇党委书记严海明看来,然去乎村的发展无疑是滞后的。

  “镇上的其他三个村草场资源丰富,又靠近青海湖边,这几年都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一到这,整个村上全是土坯房,有的村民家里,连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别说上网,打个电话,还要爬到山坡上找信号……要说硬件设施,全县99个村,然去乎村估计是最差的。”

  其实,变化不是没有。

  2015年,村上的交通条件得以改善,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出行。但发展,对于然去乎村来说,似乎还是遥遥无期。

  “全村200公顷耕地,1800公顷草场,发展种植,农产品价格不高;发展养殖,和周边村子相比不占优势;发展旅游,地理位置过于偏僻……”就在村委会主任肖永仓一筹莫展之际,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从中央传到了村里——乡村振兴战略。

  今年1月11日,对于然去乎村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经过调研,然去乎村和其他的5个村一起被确定为共和县乡村振兴战略试点村,这也就意味着,然去乎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工作将得到快速推进。

  “一定下来,县上就决定拿出300万改善村上的基础设施和村民们的住房条件。按照规划,今年4月份就开始实施60户。1月中旬开始,我们几个村干部就开始去村民家走访。目前,已经有28户村民表示愿意回村上。”张有元如是说。

  今年56岁的杨生云早在2000年就搬到了集镇上。虽然儿女上学方便了,但他却离不开那片土地。当听到村干部带来的好消息,他立马决定回去。

  “我一直盼着回村上呐!回家盖几间新房,好啊!”杨生云激动地说。

  眼看村民做了几十年的“安居梦”就要实现了,严海明他们开始为如何“乐业”出谋划策。

  “村里如何发展经济,村民们的观念还不太统一,但我们初步确定两条路子。一是利用村上的气候优势建立温室大棚,二是建立饲草料基地。”严海明告诉记者,目前,村民们都盼着盖新房,只要这个项目启动了,大家的发展产业的信心就足了。

  没错,乡村振兴战略如同阵阵春风,唤醒了陈旧的然去乎村,为它注入了新的希望与活力。听,那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似乎就是然去乎村发展的号角……

  来源: 青海日报  作者: 咸文静 栾雨嘉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