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月14日 星期四


首页 > 西藏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西藏草原生态补贴机制凸显成效
2016-05-20   来源:   作者:

  近日,记者从西藏自治区农牧厅了解到:截至今年7月底,西藏2012年度草原生态补贴已到户资金15亿元,余下的5亿元由于受出栏率等跨年度统计因素影响,将在今年底全部兑现。

  奖励机制由来已久

  西藏农牧厅畜牧草原水产处处长蔡斌介绍,西藏作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全国试点地区,自2009年至今已经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具体包括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牧草良种补助以及牧民生产资料补贴等,共涉及资金20亿元。

  西藏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目前有天然草地12.3亿亩,占全国天然草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占全区总面积的68%。天然草地是西藏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长期超载过牧、投入不足等,西藏草原生态正面临着退化和生产力下降的严峻形势。为了加大草原保护力度,防止生态功能弱化,国家自2009年至2010年开始在西藏自治区的5个县区开展草原生态保护机制试点。2010年10月,国务院会议决定从2011年起,在内蒙古、新疆(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据悉,中央财政从 2011年到2015年,每年投入20亿元在西藏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对草原禁牧、牧区牧草良种和牲畜品种改良等实行奖励补贴。

  据西藏自治区农牧厅介绍,这项政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草原生态保护方面安排资金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补贴内容最多的一项政策。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即按照每年每亩6元的标准,对实施禁牧的牧民给予禁牧补助;按照每年每亩1.5元的测算标准,对未超载的牧民给予草畜平衡奖励;按照每年每亩10元的标准,给予牧草良种补贴;按照每年每户500元的标准,对牧民生产所用柴油、饲草料等生产资料给予补贴。

  草原生态补贴已补贴到户

  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到牧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构建绿色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举措,是推动草原畜牧业发展、促进牧民群众增收的重要举措。据西藏自治区农牧厅数据显示:2012年度,国家核定西藏全区禁牧补助面积1.2938亿亩;全区划定禁牧草场11637块,涉及农牧民173405户、825899人。

  据介绍,西藏每年还配套395万元开展草地资源监测工作;同时,在有纯牧户的68个县设立了3.04万名村级草原监督员。

  拉萨地区林周县农牧局局长郭果告诉记者,到今年7月底,林周县2012年度草原生态补贴已全部补贴到户。林周县为了解决草原退化和牧民就业渠道较窄、收入增长缓慢问题,还引导农牧民通过经营“家庭牧场”寻求致富途径。

  林周县举荣村主要以农区牧业为主,村民曲扎一家与大多数村民一样从事“家庭牧场”经营,他家6口人承包了24亩草场,现有大羊209只,加上每年大约400元的草原补贴在内,他家人均年纯收入7000多元。

  补贴机制促增效、增收“双丰收”

  “生态既是重要的发展成本,也是最现实的生产力。”西藏自治区副主席、那曲地委书记多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那曲地区既是一个牧业大区,也是一个生态大区。那曲地区草地面积6.32亿亩,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4.69亿亩。受自然条件、人口快速增长、传统牧业粗放式经营和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共同影响,草场超载过牧和草原退化现象严重,人、草、畜矛盾日益突出,改变单家独户、分散经营的传统牧业经营模式,提高单位草地产出率,已成为当务之急。面对当前的形势,我们要走出一条经济生态化、生态长远化的发展道路,加快转变牧业发展方式,大力实施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切实减轻传统牧业对生态的影响。

  在谈到具体措施时多托说,首先要加快转变牧业发展方式。坚持把产业化建设作为牧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和革命性变革,稳步推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重点抓好示范点建设,从政策、科技、人才、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不断提升合作组织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加快推进传统牧业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目前,那曲地区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达到262家,出资总额1.24亿元,牧业组织化程度和畜产品商品率逐年提高,为传统牧业向现代牧业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其次,要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2009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西藏率先开展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试点工作。2009年、2010年我们在安多、聂荣、班戈三县先行试点,兑现减畜奖励资金近6400万元、薪柴替代补贴资金4000多万元。2011年,自治区下拨7亿多元奖补资金,在全地区11个县(区)推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加快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建立,不仅加快了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而且牧民政策性收入明显提高,实现了草原畜牧业提质增效、牧民增收致富“双丰收”。再次,要坚持生态建设与保护并重,推动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我们坚持重点突破与面上治理相结合、工程措施与自然修复相结合,以重点生态保护工程为支撑,以强化生态环保监管为抓手,全面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

  来源:中国联合商报 CUBN记者 温艺晗 北京报道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