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月14日 星期四


首页 > 西藏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西藏制定“生态红线”构建“亚洲水塔”安全屏障
2016-05-20   来源:   作者:

  “今年,西藏将以‘史上最严’的新《环境保护法》为契机,制定严格的生态红线,更加严厉地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厅长江白14日说。

  据介绍,西藏目前已全面完成环境功能区划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同时将修订完善《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等一批适合西藏实际的环保法律法规。

  西藏加快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这一举措,将使亚洲近20亿人口受益。

  西藏高原是青藏高原和第三极的核心,是中国乃至南亚、东南亚的重要“江河源”和“生态源”,被称为“亚洲水塔”。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恒河、怒江等亚洲著名河流均发源或流经西藏。

  由中科院等国内知名学者新近完成的《西藏高原环境变化科学评估》指出:20世纪以气候快速变暖,近50年来的变暖超过全球同期平均升温率的2倍,冰川后退幅度和沙漠化正在加剧,人类活动对西藏高原环境有重要影响。

  江白说,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中国就开始启动了青藏地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1978年以后,相继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程。2009年,中国国务院批准实施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确定为国家重点生态工程。

  数据显示:自2004年至2014年底的11年间,西藏共计落实中央财政生态补偿资金达185.2亿元,包括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草原生态保护奖励补助、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等。

  此外,西藏还着重实施防沙治沙工程。截至目前,西藏共完成防沙治沙161.991万亩。目前全区各类沙化土地面积比2004年监测减少6.57万公顷,有效遏制了西藏高原沙化蔓延。

  “小时候堆在房前屋后的饲草、柴火都会被风吹得无影无踪,有时候还会发生沙尘暴。如今,雅江两岸的树越来越多,村旁的荒山也一年比一年绿。”西藏扎囊县孟卡荣村村委会主任嘎玛欧珠说。

  在增加生态建设投入的同时,西藏还大力推广电能、沼气、太阳能等替代能源使用,降低居民生活对干畜粪、柴草等生物质能源的依赖,减轻了对森林、灌木、草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农牧区传统能源替代率达到58.7%。

  得益于生态安全屏障工程的实施,西藏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功能发生了良性变化。中科院发布的数据显示,1990年至2008年,西藏高原森林、草地、湿地生态系统的多年平均水源涵养量为900.8亿立方米,2008年至2012年的平均水源涵养量为909.9亿立方米,前后时段相比增加了1.01%。

  “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功能的加强以及西藏在江河流域实施的生态工程,为经流西藏的国际性河流的水流量提供了保证。同时,减少了河流泥沙,改善了流域的生态环境,让流域国家百姓受益。”西藏自治区社科院专门从事生态研究的达瓦次仁说。

  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好现有良好生态,2014年,《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考核办法》出台,建立了环境保护与财政转移支付挂钩的奖惩机制,每年拿出1亿元奖励资金,调动各级政府环境保护工作积极性。此外,还制定了《西藏自治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西藏自治区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和分阶段限制排污总量控制方案》。(刘洪明、王守宝)


傍晚时分阳光照耀下的羊湖 摄影:张梦茹

  中国西藏网讯 近日,西藏“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正式启动。将主要开展取用水监控体系、水功能区域控制体系和水资源监控管理信息平台三项建设。

  据西藏自治区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取用水监控体系将对包括西藏5100矿泉水公司在内的西藏全区16个集中取水大户实现取用水量实时在线监测;水功能区监控体系建设主要以能力建设和应急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对西藏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进行监测;水资源监控管理信息平台主要包括信息传输层、数据资源层和应用交互层等平台建设,以信息安全体系为保障,以监控会商环境为决策场所。

  优质的水资源,给西藏带来的不仅是美好环境,同时也带来了希望和财富。2014年11月,“西藏好水?世界共享”主题宣传活动在北京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苗圩表示,工信部及各地工信主管部门将大力支持西藏做强做大以天然饮用水产业为代表的特色优势食品产业,协同推动全国食品产业的优化升级。据悉,工信部正在会同西藏自治区组织各方面力量编制《西藏天然饮用水产业发展规划》。

  目前,西藏天然饮用水产业初步打造成了品种较为丰富、覆盖高中端的产品序列。西藏将把天然饮用水产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力争用3—5年的时间使西藏天然饮用水产量达到500万吨以上,总产值达到400亿元以上,培育若干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天然饮用水企业集团。

  如何可持续发展,让雪域高原成为环境圣地,已成为国人共识。环境保护需要努力,更需要制度和政策划出底线。


拉萨河

  2013年10月《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考核办法(试行)》出台。该办法规定,环境保护考核结果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等。其中,评定为合格等级的条件,包括主要水体水质、县城建成区空气质量、林地或草地覆盖率、主要污染物减排、项目环评执行率、饮用水水源保护、污染防治、环境综合整治、城镇生活垃圾处理、产业政策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宣传贯彻等12个方面。

  2014年,环保部、发改委和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发布《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13-2020年)》。西藏75处湖泊榜上有名,约占全国的20.6%。其中,羊卓雍措、巴松措的水质达到Ⅰ类标准。《规划》提出,我国将对水质较好湖泊划分为5个自然分布区域进行保护,即东北湖区、东部湖区、云贵湖区、蒙新湖区和青藏湖区。其中,西藏75个湖泊的水质现状全部达到Ⅲ类标准,其中羊卓雍措、巴松措的湖水水质达到Ⅰ类标准。这些地方环境优美,游客众多,均是著名的风景名胜旅游区。水质的优秀,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人类自身对自然环境保护开发的体现。

  2014年7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再次出台《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将对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制度建设和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到2020年,西藏用水总量将控制在36.89亿立方米以内。

  西藏被称为“亚洲水塔”,是我国水资源最富集的省区,水资源总量、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亩均水资源占有量、水能理论蕴藏量、冰川总面积五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其中,冰川面积约占我国冰川总面积的一半。(本文内容综合自西藏日报、新华网、中国西藏网)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