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西藏五十年:吟唱东方的《荷马史诗》
2015-08-20 14:47:34   来源:国际在线   

查看原图

  第一次见到33岁的布琼,我很难把这位戴着眼镜、身着时尚运动服、手腕上还系着一串佛珠的普通藏族青年,与说唱艺人这个职业联系在一起。可一旦听他吟唱起藏族古老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这位腼腆甚至显得有几分拘谨的小伙子顿时化身为滔滔不绝的口才大师,他的表情立刻变得凝重犀利,举手投足间充满了自信。

  对于听不懂藏语的我,布琼解释道:“我刚才讲的是《格萨尔王传》第一回赛马称王的故事。大意是,格萨尔王在13岁以前被邻国的部落驱逐到一个山沟里生活。在他13岁那年,上天降下了旨意,让他参加邻国的赛马节,终于赢得王位。”

  相传,格萨尔王出生于公元11世纪左右,是位半神半人的英雄。他英勇善战,斩妖除魔,锄强扶弱,备受藏族人民的推崇爱戴。而被誉为东方“荷马史诗”的《格萨尔王传》就是讲述他生平故事的一部长篇巨制。作为世界上篇幅最长的史诗,《格萨尔王传》长100多万行、两千多万字,千百年来一直被世世代代的藏族艺人们广为流传吟唱,堪称是藏民族文化的“活化石”。2009年,《格萨尔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与任何一门传统说唱艺术的师徒相授不同,布琼学习和传承《格萨尔王传》的路径是“受命于天”。出生在藏北草原那曲地区的他说,当地很多说唱艺人都经历了和他类似的神迹:就是大病一场,或者是做了一个梦,便醍醐灌顶般记住了格萨尔王一生精彩的人生传奇,“小时候,同龄的小孩子都会说话了,我还学不会。有一次去那曲孝登寺拜佛,念了几回经,我就会说话了。在我11岁那一年,有一次我在山上放牧睡着了,梦见两个分别穿白衣服和红衣服的和尚冲我走过来,他们手里都拿着经书。穿红衣服的那位和尚正要把经书递给我的时候,突然一只狗跑过来,把我从梦中唤醒了。当我醒过来,看见一个穿红衣、骑红马的人围着我转,嘱咐我把格萨尔王的故事讲下去。当时,我虽然知道《格萨尔王》的传说,却没办法跟别人讲清楚,自己就像疯子一样胡言乱语。按照我们藏北的传统,像我这样的情况,必须要请高僧大能来为我灌顶。在那之后,我才能够清清楚楚把这部史诗给背出来。”

  布琼说,讲述格萨尔王那些兵戈铁马的故事成为少年的他心中无可取代的寄托。17岁时,他开始在大场合上露面。五年之后,闯出了些名气的他又与其他说唱艺人一起在艺馆演出。这一唱就是11年。

  布琼所说的艺馆类似中国内地的相声馆、评书馆,老百姓们在这里点上一壶茶,就能听艺人们侃侃而谈,“我每天都会唱,我们艺馆里有二、三个说唱艺人,你说上两个小时,我再接着说。原来大家都(生活)在(同一)地区,现在聚在县里(说唱)也成了规模。基本上,说什么内容是由我们来定,但(观众中)要是有懂《格萨尔王传》的人来听,他们也可以点播。”

  过去十几年中,布琼就像是古代西方的游吟诗人,足迹踏遍了整个那曲地区,“说唱艺术在咱们藏族老百姓当中特别受欢迎。我去过索县、尼玛县,现在又来到了申扎县。老百姓非常喜欢我的演出,因为在我们牧区,大家都是从小听着格萨尔王的故事长大的。”

  布琼指着自己胸口一个标注着那曲地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铭牌,脸上写满了自豪,也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以前我还没有(政府颁发的)专门证书。去年,(西藏)自治区政府把我评为传承人。可以说,成了传承人、说唱《格萨尔王传》就是我的技能和生活的重心。以后,我还要出书、出碟子,去更多的地方演出。我对未来很有信心。”

  无论风吹雨打,布琼每天都会穿上一件代表大将的古代藏族传统服饰,在艺馆里抑扬顿挫地讲述着自己最崇拜的英雄格萨尔王的传奇故事。他说,自己并不担心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听众群会萎缩。他要一直唱下去,因为有藏族人的地方,就会有吟唱《格萨尔王》的艺人,“没有比说唱《格萨尔王传》更让我开心的事了。平时生活中有什么烦恼或者不愉快的事,只要一上台,进入那个状态,所有的苦恼就都没有了。”

  2014年,作为西藏地区格萨尔王说唱艺人最集中的地区,那曲地区成立了《格萨尔王》说唱艺术基地。在那曲地区各县每年举行的大大小小的赛马节上,纪念马术了得的格萨尔王的说唱表演自然也成为赛马节上的重点戏。正是有着像布琼这样传承人的不懈努力,在西藏的大街小巷、在喧闹的艺馆,人们依然能够听到那些亘古流传下来的传奇故事,《格萨尔王》始终萦绕在西藏儿女的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