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追梦少年 挖虫草的孩子进京记

2016-10-10 11:46:11   来源:中国网   作者:杨佳


  2016年8月,33名来自青海东部大山里的藏族孩子把他们精心准备的舞蹈和木偶剧带到了北京。舞台上孩子们用传统的歌舞和木偶诠释着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

  第一次在北京见到科巴艺术团的孩子们是在他们驻扎的酒店。我比约定的时间稍早到了大堂,坐等对接的老师。安静的大堂里渐渐出现了孩子的身影,一个、两个、三个、一大群,他们个个皮肤黝黑,大多上身穿着一件白色T恤,正面印着一个卡通人物形象(后来知道那就是强巴神),臂膀的位置印着四个字“热梦科巴”,我知道自己找到人了。

  七点多,孩子们赶去吃早饭。我一路跟着走进了“渝乡美食”。孩子们不是第一次来这里,老板熟识的递上包子和豆浆,有些孩子着急口渴,自己去打茶水。看着孩子们吃饭,我有些担心会影响他们,退出了门外,远远的用长镜头拍摄。除了阳光的眷顾,有些女孩子身上的装扮还是很有特色的,红珊瑚项链和手串,还有银质耳环,最明显的还是脸颊上的那片“高原红”。

  回去的路上,加洛东智拿着一杯豆浆,边走边喝。我与他攀谈起来,我问,与酥油茶相比能喝的习惯吗?他顿了顿说,还是酥油茶好些。加洛东智是艺术团团长先巴的儿子,今年12岁。回到酒店,经过加洛东智的允许我进了房间,床头放着两摞哈达,一摞是金色,一摞是白色。后来先巴团长告诉我,这些是为了那些在他们梦想路途中提供帮助的人所准备的。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和蔼的先巴团长,还有他的另外一个儿子东智加。我的出现让他们有些拘谨。

  热梦科巴艺术团今年来了33个孩子,18名女生,15名男生。八岁的格日多杰是团里最小的孩子,在他的眼里,世界就是个游乐场,一切都可以成为玩具。他在酒店转门里玩了许久,直到老师招呼大家集合,才悻悻的走出来。音乐和舞蹈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情感表达能力,这一点在孩子身上显得尤为突出。当才让吉老师用手机放出音乐,坐在地上的孩子们便跟着和唱起来。

  八点半,孩子们集合,乘车赶往中间剧场。路上三五成群的聊天、叽叽喳喳的打闹着,我突然看见坐在对面的旦增闹吾独自一人静静的坐着,眼睛望着窗外。窗外的北京淅淅的下着细雨,盛夏的绿植排满忙碌的街道,不知道什么触动了孩子的心弦,让他如此安静。短暂的路程,孩子们蹦跳着走进中间剧场的后台。第一步是化妆,孩子们一窝蜂的挤到了房间里,老师们挨个给每个孩子美妆。他们已经习惯了这阵势,调皮的孩子开始捣蛋。开心果李加才旦描了眉毛、涂了唇彩,自己拿着睫毛夹站在镜子前挤眉弄眼,努力的赚取着别人的笑容。路过看见的孩子和老师总会开怀的笑着继续投入忙碌的准备工作中。旦增闹吾像是回过神来,看到别人都涂了唇彩,自己拿了来对着镜子涂,涂得嘴唇又红又厚,大家笑不过来,他自己不好意思又擦了去。18岁的李加才让是舞蹈艺术团年龄最大,也是个子最高的演员。他去年才开始参加训练,在歌舞剧中出演老师一角,平时还要辅助教学。别人都在玩闹的时候,他拿出了《团结》藏语歌词,再熟悉一下,一会还要上台演唱。

  当舞台上灯光亮起,孩子们伴着音乐,踏着轻快的步伐,撒着风马纸登场了。

  2013年,一位深圳支教老师的到来,第一次为科巴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向外面的窗户。历时5个月,她带领26名科巴孩子在凛冽的高原寒风中排练,用原汁原味的青海藏歌舞和纯净的梦想打开通往外面世界的大门。这位老师叫蒋小苗,她告诉我,当初排练歌舞剧,就是想发挥当地孩子们能歌善舞的优势,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属于他们的自信,然后把歌舞剧比作礼物,带到城市,和城市的孩子们一起分享纯真的快乐。她特别强调,城市孩子有城市孩子所拥有的,山里的孩子也有他们的天地。希望借助歌舞剧,让更多的人们认识孩子们、认识这个美丽淳朴的地方。

  这部舞剧叫《热梦科巴》。团长先巴告诉我,热梦是藏语对梦的称呼,科巴是他们所生活的村子。舞剧描述了这群孩子身上发生的真实故事,但更像是科巴村的一本画册,里面充满了科巴的生活片段,有虫草、放牧、还有信仰和梦想……

  热梦科巴艺术团8月初抵达北京,17号返程,十多天的行程内安排了7场演出,其中包括首次演出的木偶剧。演出之外,艺术团还给孩子安排了丰富的参观交流活动,去天安门看升旗、参观中科院实验室、国家博物馆、国家大剧院等,以及参加国际青年文化艺术交流表演等活动。

  科巴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藏族村落。在青海东部化隆回族自治县境内,位于山峦和沟壑之中,距离北京1945公里。从外界进入这个被大山遮掩村落,要翻越好几座山口,尤其要经过一座地质灾害严重的大山,稍微天气不好,道路就要中断。山中孩子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只能面对赤裸山崖玩耍,除了具备基本教学条件的小学,剩下就要帮家里放羊、赶牛、种地。为了走出大山,为了能在舞台上演出,这些孩子在露天野外训练,承受着严酷环境的磨练。

  在科巴村里几乎家家都有佛龛,煨桑炉和架起的经幡,也恰恰是这大山的隔绝,造成了这里依旧保留着大量先民生活的痕迹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这次带来的高原木偶剧就是以此为背景由徐青雯老师导演创作的,使用的木偶也是她按照传统工艺制作,为此她在大山中生活了一年。

  值得一提的是木偶剧《魔幻狐狸东智加》。这是根据先巴团长的另一个儿子,加洛东智的弟弟,现年10岁的东智加所写作文改编的。让我记忆深刻的是首演前的一件小事。导演小徐老师在舞台旁告诉东智加,在几次彩排中,他在最后出场时的位置和翻滚的动作不到位。当其他孩子在舞台上疯跑时,他自己开始在舞台地板上练习。由于翻滚动作没抓住要领,头和臂膀磕的生疼。他坐起来,没说也没叫,一手捂着肩膀,一手捂着脑袋。过了许久我过去搭话,才发现孩子的眼眶里浸着泪水。

  “魔法,我恨你!”东智加翻滚着出场,为他的木偶剧落幕,台下的大小观众都响起掌声。演出后他告诉我,那篇作文是去年3月从西安演出后回到山里写的。我追问,今年还会再写吗,他说不想增加大家(表演的孩子们)的压力。我笑着想,他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是我们之间的共识。

  这已经不是艺术团的孩子们第一次走出连绵起伏的大山,去年他们在梅兰芳大剧院进行了首演,除了北京,还在深圳、西安、西宁等地进行过表演。演出行程结束后,参观国家大剧院时,孩子们骄傲的告诉我,明年他们就要去香港演出了……

  越接触,越发觉自己喜欢这些孩子,打心底里喜欢,不仅是因为他们活泼可爱,更是因为他们逐梦前行。我想起舞剧里那首诗:

  科巴在哪里,大山就在哪里;

  孩子在哪里,云霞就在哪里;

  桑烟在哪里,神明就在哪里;

  心灵在哪里,梦想就在哪里。

  八岁的格日多杰是艺术团里最小的孩子。在他眼里,世界就是个游乐场,一切都可以成为玩具。中国网 杨佳 摄影

  在去剧场的路上,旦增闹吾望着窗外。外面的世界在孩子们的心里还是一个巨大的问号,等着他们去慢慢揭开。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前几日,孩子们在天安门广场上看升旗时手里拿着的国旗落在了车上,记忆留在了他们心里。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到了中间剧场,孩子们进入后台开始化妆。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捣蛋的旦增闹吾自己涂唇彩,涂完逗大家一乐,他又自己擦掉。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李毛卓玛和其它女孩一样,都扎着传统的辫子。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导演王洪波和团长先巴在舞台上安排演出事宜,告诉孩子们什么地方要注意。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格日多杰要在第一场演出后唱首歌,团长先巴让他先练习练习。格日多杰的歌声洋溢着童真很容易俘获观众的心。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孩子们的世界还不够理性,很多事情要私下做工作,王洪波导演倾听着小演员的诉求。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演出的道具都是按照传统工艺制作,这个虎头面具要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观众逐渐入场,灯光暗了下来,荧幕上开始介绍小演员们。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演员们在幕后准备入场。18岁的李加才让是舞蹈艺术团年龄最大,也是个子最高的演员,他去年开始参加训练,在歌舞剧中出演老师一角,平时还要辅助教学。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科巴在哪里,大山就在哪里;孩子在哪里,云霞就在哪里;桑烟在哪里,神明就在哪里;心灵在哪里,梦想就在哪里。孩子们撒着风马纸登场了。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饰演周毛卓玛的拉毛才让说,“爷爷,爷爷!山的那边是什么地方?……我想去那边看看,不管是挖虫草,还是放羊,我想去那边看看。”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强巴神啊,山的那边是什么?强巴神也摇着头。孩子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但对外面的了解是一片空白。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志愿老师来到科巴村,孩子们围着老师问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歌舞剧中的故事都是现实生活的再现。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团长先巴在幕后观察着孩子们的表现,有时他会提醒孩子们鼓掌跺脚,也为孩子们加油打气。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格日多杰在后台收拾演出道具和服装,八岁的他不会遇到找不到鞋子衣物的问题。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吃完午饭,在下午演出前,孩子们在后台休息。女孩们安静的休息,聊天。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午休时间,男孩们聚到一起总免不了打打闹闹。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周毛卓玛今年9岁,是团里最小的女孩,演出结束后她拿着老师的手机给妈妈打电话。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上台前,李加才让和志愿者鲍婉婷一起检查木偶,保证台上演出顺利。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东智加在舞台上练习翻跟头,姿势不对,磕碰了脑袋,捂着头坐了许久。我上去搭讪,发现东智加眼眶里浸着泪水。刚刚小徐老师告诉他,彩排表演他出场的位置不合适,他独自在舞台上练习。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孩子们在舞台幕后等待观众入场。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木偶剧开始前,小徐老师依旧在与孩子们沟通演出的细节。小徐老师是木偶的制作者也是木偶剧的导演。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第一幕木偶剧叫《魔法狐狸东智加》,就是那个在舞台上疯跑打闹的东智加的作文改编的。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魔法,我恨你!”东智加翻滚着出场,为他的木偶剧落幕。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赢得了台下的掌声。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另外两部木偶剧是《勇敢男孩久太》和《羊羔花姑娘》。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化隆热梦科巴艺术团在2014年完成歌舞剧《热梦科巴》的排练,并在西宁、深圳等地演出。2015年初,又完成儿童剧《阿姐周毛》的创作和排演。同年,完成民族舞蹈《强巴神舞》的创作,并以该舞蹈参加“2015北京国际青少年文化艺术交流周”演出。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表演结束,孩子们带着他们的木偶准备上台,与观众面对面交流。面对观众,有些孩子还是有点羞涩。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演出的间隙,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刘晓明来到舞台上为孩子们授课。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授课结束后,刘晓明和孩子们一起合影,他让孩子们表现出凝固的瞬间。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手拿相机的王洪波讲,“小徐老师曾在2012年的一个夜晚,站在黑漆漆教室里说,‘只要能带学生到山外去看一眼,让她做什么,吃什么苦,她都能忍受’”。木偶剧成功演出,王洪波说这时的小徐老师一脸轻松。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幕后的老师们陆续登台。登上舞台,走出大山,他们才是让孩子们梦想高飞的翅膀。由左至右依次是才让吉、宋丹、徐青雯、先巴团长、宋婷、高宇和张鑫。舞剧的导演蒋小苗老师因身体原因未能参与到此次北京演出。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这是今年孩子们在北京的最后一场表演,演出落幕灯光暗下来,后台才开始忙碌。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演出结束,孩子们的心也放飞了。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演出的行程结束后,孩子们来到国家大剧院参观。他们被剧场内精致的道具模型吸引,驻足观看。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表演团里最小的女孩周毛卓玛害怕乘扶梯,自己走楼梯,跑的飞快。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第一次乘扶梯,拉毛卓玛两手紧张的抓住扶手。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格日多杰望着国家大剧院纪念品商店里的音乐盒,看了又看。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孩子们来到国家大剧院参观,演出的节目单里有儿童剧目,我问孩子们,你们想来这里演出吗,或许明年就是这里了。孩子们骄傲的说,明年我们去香港演出了。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1945公里,这是孩子回科巴村的总路程。火车第二天早上10点到西宁后,还有5个多小时的大巴等着他们。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我问孩子们想家吗,孩子们说不想,却托着行李箱跑的飞快。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孩子们都上车了,他们说回去又要投入到训练当中了。孩子们用他们的努力为自己换取了一张通向更广阔世界的车票。 中国网 杨佳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