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首页 > 读书 > 书讯 > 正文

一位藏族女博士的专业情怀

2017-06-27 13:56:41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周德仓


\  
作者:泽玉

出版者: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8月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新闻媒体在国人生活中的地位、功能、影响、正反效果等方面的研究很多。但有关西藏地区新闻传播的研究,更多的是宏观性、历史性的研究,具有现实性、针对性、接地气的研究还有较大的空间需要去填补。换言之,对一个变迁中的社会进行传播学研究,需要俯下身子,借用人类学、民族学的研究方法,走到高山牧场和青稞地里,去看看在野外劳作的人们和大众传媒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电视与西藏乡村社会变迁》一书就对此有所践行。作者带领读者行走高原,体会鲜活的生活场景。媒介在短短20多年里对西藏社会产生的影响,在这些场景中留下深刻的印记,足以触发社会研究者的思考,并以这些思考点为出发点,研究西藏现代化进程中媒介的功能发挥。

  比如,党中央赠送给农牧民的卫星接收器被直接称呼为“党中央”——在普通农牧民生活中,电视是他们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工具,能让他们听到来自北京的声音。农牧民生活富裕了,对精神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寄望于电视的传播功能,希望有更加丰富、更加贴近生活的节目满足他们的需求……

  对传播者和传播研究者而言,无论是身处传统媒体传播时代,还是新媒体传播时代,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用积极的舆论引导他们共建美好生活,是永不过时的主题。

  研究社会发展与传播的关系,要根据不同地域的实际情况设定问题、解决问题。基于西藏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即使是在媒体融合时代,电视媒体的传播力依然不可忽视。《电视与西藏乡村的变迁》一书在研究上可谓是把准了社会的脉搏,对电视与西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学术探讨。在揭示西藏发展与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的内在关系时,作者不仅仅分析了正面效应,也触及到负面问题,为西藏开展的有益的、卓有成效的传播活动提供了丰富、立体的参照系和政策建议。就研究理论而言,作者以问题为导向,以实际为依托,努力探求中国自身的理论与实践,而不是照抄照搬、理论平移。

  以上论述回答了西藏传播研究该怎么做的问题——新闻传播研究归根到底是对社会进行研究。由此,研究者就不能固守在书斋,需要走到人群中,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电视与西藏乡村社会变迁》正是如此实践后问世的。

  在此,我们来讨论西藏传播研究的另一个问题——谁来做这些课题?

  由于高寒缺氧、语言不通,内地研究者碰触涉藏课题,需要勇气和机缘。正因如此,西藏传播研究的数量始终与其重要性不相匹配。要对这样的困境有所突破,西藏学者就要有担当精神。《电视与西藏乡村社会变迁》的作者是国家培养出来的为数不多的藏族新闻学博士,作为本土研究者,她的身份使她对家乡的历史和藏地的生活有深入骨髓的理解。她熟悉家乡的点滴变化,她清楚在她的专业领域中应该如何去分析媒体、分析受众,从而让新知识、新科技得以更好地创新扩散。更为珍贵的是,作者在研究中始终秉持一个学者客观公正的态度,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证明,她将这样的研究视为责任所在。

  《电视与西藏乡村社会变迁》展示了一幅广播电视传播给西藏乡村生活带来巨变的现实画卷,其所具有的认知、反思、研究价值不言而喻。最让我们欣喜的是,西藏社会传播研究的学者以传统媒体研究为切入口,已然进入了“全景式”研究西藏传播的状态。如今,泽玉博士和她所在的团队又将对西藏新媒体传播展开深入调查。这让人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