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首页 > 读书 > 书评 > 正文

《藏地心迹》:谁知雄鹰翔雪域

2020-06-09 08:04:06   来源:西藏日报   作者:蜀东泊客


谁知雄鹰翔雪域
——读长篇报告文学《藏地心迹》

\

《藏地心迹》一书封面。

  一部部述说西藏的书,为读者架起一座座通往神秘雪域的桥梁。周鹏程的长篇报告文学《藏地心迹》,通过描写重庆市委、市政府对口援助西藏昌都市的人物群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援藏工作的窗口。

  《藏地心迹》一书400余页30多万字,拿在手中沉甸甸的,翻阅起来却又让人心暖暖的。援藏干部抛家别子、流汗流血,甚至付出宝贵生命,在昌都市的党政机关、医院、学校等岗位上一干就是3年。他们实行“三步走”:一是提升医院、学校、行政机关等人员的综合素质,引领藏区人民“腹有诗书气自华”;二是“授人以渔”,打造“带不走的援藏队伍”;三是“传、帮、带”,在人才培养上为藏区实现具有自身“造血功能”的良性循环机制。

  《藏地心迹》虽然将党政干部作为援藏队伍中的普通劳动者来写,但群雁高飞靠头雁,援藏工作取得出色成绩与他们密不可分。

  昌都市卫计委保健办杨利坦言:“重庆第八批援藏工作队为什么这么团结,这么有活力,说句实话,主要是我们有一个好领队!”而他们的正、副领队,就是昌都市委常务副书记黎勇和昌都市常务副市长蔡家林。在采访时,黎勇却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任芒康县挂职副县长的璧山区安监局副局长颜广宇和北碚区交委副主任杨建伟两位援藏干部牺牲在了援藏路上。他再也完不成领导握着手交给他的“援藏完毕,要一个不少地给我带回来”的嘱托了。

  芒康县委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县长王代兵多次拒绝采访,理由是“援藏是一项国家行动,一个群体行为。群体有很多感人至深、可歌可泣的事迹;但聚焦到个体上,因为职业、分工甚至个性不同,大家也就是干了分内之事、履了应尽之责而已;比方自己,可以算努力尽责之人,但绝不是耀眼闪光之星”。

  事实胜于雄辩。重庆市第八批援藏工作队在头雁的带领下,群策群力,相继促成有关企业与昌都市达成合作意向项目100个,签订投资协议83个,协议投资137亿元,实际到位投资21.8亿元,为昌都市累计增加税收1.88亿元。

  《藏地心迹》刻画的党政干部政治觉悟高、实干能力强,他们积极进取、不畏艰险、不谋私利、一心一意为西藏建设而努力奋斗的可贵品质,是对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充分诠释。

  让责任成为担当。《藏地心迹》的援藏团队个体,多数是按程序申请审批后去的,也有特事特办,甚至直接点将去“完成政治任务”的。如毕业于重庆市医科大学、在行内小有名气的重庆三峡中心医院麻醉科副主任高德胜。虽然临时安排援藏,却一点也不敷衍,仅仅半年时间就指导500多例临床麻醉,救治150多例急危重症患者,麻醉70多例重危产妇,抢救复苏30多例新生儿,穿刺和静、动脉有关手术120多例。

  《藏地心迹》写到的医务人员很多。有来自重庆长寿区人民医院的“五朵金花”李小荣、张群、高峻、吴小兰、吴彦;有来自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的“善妙之地好门巴”谢君、王晓容、朱建华、哈斌、张双庆等。这些人物群像忘我无私的工作态度,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风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点亮生命的心灯。援藏教师队伍里,既有教学经验丰富、事业有成的实力骨干,也有初出茅庐、怀揣梦想的青年教师。他们“在场”和“融入”,为援藏教育工作递交了满意答卷。在《藏地心迹》里,我们看到每位援藏教师的援藏经历,都是一部战胜雪域高原恶劣环境气候,赢得藏区人民发自内心深处欢迎的曲折而又波澜壮阔的大书。他们站在青藏高原这世界屋脊上,用勤奋和汗水铸就平凡生命历程的同时,身负重托和期望,和孩子们一起为明天的梦想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