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9日 星期二


拉萨市民政局排查修复道路(街巷)指示牌873个

2024-03-19 09:38:28   来源:西藏商报   作者:德吉央宗


     \
 
绿色道路指示牌。
 
  “为什么有些路牌是蓝底,有些是绿底?”“夺底路的‘夺底’是什么意思?”“赛马场为什么建在慈松塘?”“为什么许多路名都是音译?”近日,拉萨市的道路(街巷)指示牌进行了新一轮的更新修缮,吸引了不少市民关注、讨论。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命名的依据与倾向有哪些?命名程序又是怎样的?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进行走访调查并采访了拉萨市民政局。
 
  是自然档案 也是文史图卷
 
  “嘉措,为地域名,藏语意为大海,位于拉萨罗布林卡北面一带,此地处于流沙河末端,形成了不少湖泊,因而被称为‘嘉措’。”家住加措社区的曲桑老人手捧一本《拉萨市古地名名录》,走在罗布林卡北侧的嘉措路上,一边回忆着散布在附近的水泊,一边为记者指出那些水泊曾经的位置。
 
  拉萨市区位于拉萨河谷的冲积平原上,特殊的河谷地形塑造了拉萨南北窄而东西狭长的城市形态。因此,拉萨市内许多地名具有极其鲜明的“山地水泽色彩”。
 
  沧海桑田,光阴如梭。高楼大厦取代了田园牧场,也给城市原始的自然风貌蒙上了一层面纱。万幸的是,我们能从路名、地名隐约窥见,这块土地最本真的模样。譬如意为岩石山沟的“巴尔库”、意为狭域阔地的“夺底”,又譬如形容地形似大象伸出的鼻子的“纳金”。
 
  现如今,形如大象的“纳金”上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水泊如星的“嘉措”已经是一条宽阔整洁、两岸植柳的柏油马路,往日趣景已不复存在。但得益于“纳金路”“嘉措路”等记录当年自然风光的路名,让漫步于此的人们得以畅想城市的原始风貌。
 
  地名、路名见证着城市自然风物的变化。与此同时,地名也是基本的社会公共信息,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积淀。如因藏历元月三日举办赛马活动而被命名的慈松塘(注:“慈松”藏语意为“三日”,“塘”是“坝子”)、因历史事件而得名的朵森格路(注:“朵森格”意为石狮子,指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所在地),以及意为红旗的塔玛路、意为解放的金珠路……
 
  音译还是意译? 拉萨市民热烈讨论
 
  “当热路是什么意思?”“圣陶路是什么意思?”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拉萨的很多道路命名十分考究,或音译、或意译。对此,广大市民又有不同的看法。
 
  赞同意译的市民认为,音译无法体现路名背后的含义。“拉萨的很多路名都蕴含着非常有趣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色彩,单纯地将它进行音译,无法向人们传递出其背后的深意。”家住拉萨市城关区电影花苑的旦珍次仁说。
 
  而赞同音译的市民认为,有些地名如果真的按原意翻译会非常冗长,不便记忆。“例如康昂多路,意思就是城堡前沿的道路,如果道路指示牌上真的翻译成这样,就显得太长太啰嗦。而且就算翻译得信、达、雅,例如‘堡前路’,原本音译的老路名大家也早已习惯了,尤其是老一辈的人。”家住雪新村的扎西次仁表示,拉萨是个旅游城市,假如一位游客向一位拉萨人问“堡前路”是哪里,只知道藏语中叫康昂多路的人可能无法答上来。
 
  也有市民认为,在寓意美好、表达无误的情况下,以音译来呈现路名反而更能彰显拉萨这座多民族城市的特色。“就比如我特别喜欢慈松塘这个翻译,象征美好慈悲的慈,象征坚韧常青的松,比起意译的‘初三坝’感觉更添了一丝浪漫色彩。”家住仙足岛花园小区的多吉措说。
 
  命名有严格规范 拉萨路牌将持续修复完善
 
  市民游客对拉萨的地名、路名往往存在多样的个性化理解。那么,拉萨的道路命名究竟以何为依据呢?记者从拉萨市民政局了解到,拉萨的地名、路名是严格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地名管理条例》规范命名的。
 
  “按照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地名标志的有关规定,东西走向的道路(街巷)其指示牌为蓝底白字;南北走向的道路(街巷)其指示牌为绿底白字。”拉萨市民政局三级主任科员单巴加措告诉记者,此次民政部门对道路(街巷)指示牌的清理、维护、更新,是拉萨市城乡环境综合大整治行动的一部分,整治行动开展以来,拉萨市民政局共排查出损坏、重复、标识不清晰、丢失、内容错误的道路(街巷)指示牌873个,目前已全部修复安装完毕,后期将持续修复完善。
 
  “依据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地名命名应当按照反映当地地理、历史和文化特征,尊重当地群众意愿,借鉴采纳专家、学者建议,方便生产生活且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则开展命名。”单巴加措说。
 
  “拉萨是个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城市,各民族的语言、发音习惯都大不相同,所以在为一处新的道路或桥梁命名时,一方面保留历史地名、延续历史文脉,另一方面,又能以音译为准,命名规范、便于使用。做好地名工作,对服务拉萨市经济社会发展、便利人民群众交往交流,传承历史文化将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单巴加措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