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让农牧民幸福是西藏人权治理的最好体现

2023-11-09 10:35:48   来源:今日中国   作者:李国文


  “现在生活便利了,收入相对稳定了,日子真是越过越有希望了。”家住西藏自治区那曲市色尼区那兴塘社区的央庆拉姆笑着说,她还盼着几个儿女今后有更好的发展。

  47岁的央庆拉姆有8个子女,大儿子从昌都市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后,成为该社区的一名工作者,大女儿在市里的甜茶馆上班;其他孩子分别在甘肃民族大学、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那曲市第二中学上学。

  移民搬迁:搬出新生活

  那兴塘社区位于色尼区那曲镇,是当地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该社区占地面积6万余平方米,共30栋楼,有搬迁群众455户2003人,于2019年完成搬迁入住,涉及色尼区12个乡镇。

  2019年搬入那兴塘社区前,来自色尼区那么切乡果峡村的央庆拉姆在市里租房住,打工拉扯孩子长大。由于丈夫过世早、孩子多,虽然所有孩子吃、住、基本学费都由学校免费提供,但生活仍然困难。色尼区政府实施移民搬迁工程后,将全区12乡镇455户困难家庭统一搬迁至那兴塘社区,根据家庭人口免费提供90-120平米住房。

  搬迁后,央庆拉姆一家继续享受原来村里的草场补贴和生态补贴等政府相关政策福利。“家庭年纯收入由此前约3万元人民币提高到了现在的7万元左右。”25岁的大儿子其美多杰告诉记者,“我和大妹可以上班了,阿妈专门在家照顾还在上学的小妹妹们。”其美多杰期待着弟弟妹妹们都能考上好的大学,在拉萨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对比小时候在村里的生活,其美多杰说,那时村子里夯筑的土石结构房子不够结实,“用水用电、洗漱卫生和网络等都没有现在方便,冬天也没有暖气”。现在,热爱音乐的他爱玩抖音,经常上传自己唱的歌曲,分享生活的点滴。

  谈到搬迁户的就业与收入来源,那兴塘社区负责人次仁群措介绍,为使异地搬迁农牧民“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社区向区政府相关部门申请了项目资金,落实了“那曲市牧发扶贫产业项目”和“中央扶持度假村项目”配套产业项目两个。社区通过就业需求摸底,协调解决住户中就业困难的50多人在度假村就业,同时,闲置劳力还可以通过自己编织的民族手工艺品进行销售获取收入。

  从乡村到城镇,从土坯房到敞亮新居,从苦日子到甜日子,易地扶贫搬迁搬出了动力和活力。次仁群措说,搬迁农牧民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他们在政府的帮扶下,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感受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

  “搬迁是方式,就业是基本,致富才是目的。”那曲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周清科说,“通过扶贫项目发展集体经济是助力搬迁农牧民融入社区生活的途径之一。”

  长期以来,西藏的脱贫之路仍然面临着地广人稀、农牧民居住分散,扶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等难题。据了解,截至2015年底,西藏的贫困发生率高出当时全国19.62个百分点,整体处于深度贫困状态,是全国唯一的省(区)级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

  “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成为西藏自治区300多万人的共识。西藏自治区各级政府从现实区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运用最科学策略,采用最精准方法,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期间,全区建档贫困人口为62.8万人,其中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实现脱贫26.6万人,占全区建档贫困人口的42%,成为建档贫困人口脱贫的重大渠道与实现可持续发展致富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南木林县孔朗村朗巴纺织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索朗

  专业合作社助力乡村振兴

  走进日喀则市南木林县达那乡孔朗朗巴纺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天已经黑下来了。“吱呀吱呀”的织布声不时从里间作坊传出来。孔朗村几位织女们或席地纺线,或给布匹染色,或在织机上织布。其熟练的手法传承着手工编织这门古老技艺。

  在外面展示间,墙上和玻璃柜里展示着各式氆氇、邦典、毛毯、卡垫等,精致的做工、独具魅力的纺织技术让人赞不绝口。

  43岁的合作社负责人索朗编织技艺精湛、心灵手巧。2023年7月3日,由国家农村农业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举办的第一届全国农民技能竞赛在山东省聊城市举行,索朗成功晋级决赛圈,获得了手工编织赛项总决赛三等奖。谈起此次参赛经历,索朗记忆犹新:“去山东参加比赛,与从全国3000多名报名参赛者中初选出的300多位选手同台竞技,令我大开眼界。经过一整天的紧张操作,精心编织的牛头装饰挂件获奖。”

  该合作社成立于2019年5月,由11户家庭共出资230万元创建,现有工作人员25名。据了解,合作社成立至今,索朗先后带头为达那乡、热当乡、甲措乡、南木林镇和卡孜乡五个乡镇的130多名妇女培训编织技艺,提升职业技能。每一批学员学成之后,合作社都会免费为学员赠送一套编织设备和工具,并通过编织承包的方式,带动当地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2023年以来,合作社销售额达45万元,纯利润30万元,合作社在每年利润中拿出一部分资金投入孔朗村社会民生等事业当中。合作社实现了村集体、带头人、群众增收的多赢目标,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达那乡党委书记扎西次仁向记者介绍,编织一套藏式卡垫,按照其图案复杂程度,需要20-25天左右,合作社以6000元、7500元、8500元三种加工费支付给员工。目前,达那乡孔朗村每年从合作社能承揽编织工作约180套,增加家庭收入超过130万元。

  旦增曲珍是孔朗村合作社的一名工人,学习卡垫编织技艺已经有3年,她告诉记者,“只要有时间随时都可以来编织,农忙时就晚上来这里编。平均下来每月有2000-3000元收入,在家门口就可以赚钱,还能照顾家里孩子。”

  达那乡位于南木林县东南部,平均海拔4100米,共有4个行政村、622户2992人,属于半农半牧乡。近年来,达那乡政府动员各村致富能手,成立合作社,带动群众家门口就业增收。“2019年以来,我乡先后成立了编织类、藏式家具类、养殖类、桶装水类、机械租赁类等28家合作社。”扎西次仁说,“全乡共有5家编织合作社,每年实现编织类收入达到664.8万元,占全乡经济总收入的12%。”

  一门古老技艺,成就了一个产业,造福了一方百姓。近年来,日喀则市南木林县政府依托当地特色产业优势,充分发挥像索朗这样的致富能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带领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与日喀则市南木林县孔朗村的专业合作社不同,那曲市申扎镇曲布村牧民特色产品养殖加工销售专业合作社更像一个集团化的集体企业,村民的所有经营活动都在集体企业统一管理下。

  曲布村的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各家的生产资源——牲畜、草场、劳动力按照23%、27%、50%进行入股。成立之初,村民人均年收入仅1800余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4.6余万元。十余年来,合作社积极开展短期育肥基地、畜牧养殖、民族服饰加工、乳制品制作、开设茶馆等6类实体产业,目前,人均年收入达到1.8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35万余元,实现了连续十余年的稳步增长。

  在合作社开的茶馆里当厨师的嘎玛曲尼特别喜欢现在的生活,“我在茶馆工作可以提高自己的厨艺,年底还可以拿到合作社的分红,日子过得比以前好多了”。嘎玛家2022年从合作社拿到4万余元的现金分红。

  合作社负责人才旺扎西介绍了合作社成立以来所获得的荣誉——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自治区级生态村、那曲市先进合作社、那曲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扎乳制品制作技艺、那曲市2021年度民族手工业企业(合作社)标准化建设示范点等。

  才旺扎西说,合作社是带领农牧民致富的“领头羊”,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农牧民,一头连着千变万化的大市场。那么如何更好地搭起这座“过河桥”?以市场定产业、做好产销对接、提供相关服务——才旺扎西在实践中找到了答案。

  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改变了农牧民的生产经营方式,提高了农牧民生产积极性和生产效率。据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发布,截至2023年6月,全区登记注册的农牧民合作社11980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38家、自治区级示范社118家;全区在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的家庭农牧场9472家。2022年,全区入合作社的农牧民近30万户120万人。

  “一口锅”改善农牧民饮食

  2022年5月25日,一条拉萨男子用传统高压锅煮面条、被从锅内喷洒而出的面条挂满一身的短视频,走红了网络,引起网友们积极关注。

  西藏海拔高、气压低、沸点低,食物不容易煮熟。市场上高压锅压力标准是针对内地平原地区,功能较为单一,不能很好满足高原群众烹饪需求,很难保留食物最好的口感。如何煮熟煮好饭菜,是高原民众一直所思所盼的事情。

  视频中反映出的这件关系高原群众生活的“小事”,正是自治区政府民生工作中的“大事”。早在去年2月初,区政府组织有关专业机构、6家炊具龙头企业力量成立技术攻关小组,开始研制适合高原群众使用的“一口锅”。

  经过20余次技术研讨和研究改进,一系列贴合高原生活实际的高原多功能炊具、高原蒸箱、高原烧水壶、高原户外产品等30余种高原厨具产品相继出炉。2022年11月20日,西藏尚厨炊具科技有限公司在拉萨经开区正式投产,年产量100万只高原专用压力炊具。2023年1月17日,高原炊具首次在拉萨上市销售,受到市民群众热捧。

  2023年3月25日,自治区发布《关于支持高原地区多功能系列烹饪炊具产品推广应用的实施方案》,提出开展农牧民、城镇居民补贴推广,鼓励企事业单位使用工会经费支持推广,建立销售网全面推广和加强文旅产业推广4种推广方式。根据方案,自治区对每户农牧民、城镇低保户补贴300元及城镇居民补贴200元的方式,购买市场价数百近千元的高原炊具。

  西藏尚厨炊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帅龙告诉记者,政府面向广大农牧民补贴推广的是12L高原压力锅,政府以400元的成本价向该公司统一采购,每户牧民只需花100元就可以在各乡村推广点购买到,“截至目前,这款12L压力锅已经售出35万个”。

  谈起新旧高压锅的优劣,几个月前购买了12L高原压力锅的日喀则市南木林县达那乡空朗村村民多吉亚培说,旧高压锅升温、沸腾、排气时间都很长,泄气还要淋水。“这款高原多功能压力锅针对不同食物有不同的按钮,操作简单,泄压非常快,拨一下就自动泄压。”

  如何选好一口适用、耐用的锅,本是小家庭自己的事,把群众身边的这类小事当作政府的民生大事来抓,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西藏自治区的这口高原压力锅,烹调出的美味佳肴,可谓暖胃又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