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画说统战

2022-07-04 16:26:46   来源:中新网   


  高原多民族社区——拉萨河坝林社区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河坝林社区因历史和地理因素,社区居住着汉族和藏、回、白、东乡、撒拉、维吾尔等10个少数民族。此外,社区还拥有300多年历史的拉萨清真大寺,社区西面一公里左右,是历史更为悠久的藏传佛教寺庙大昭寺。

  河坝林社区是名副其实的多民族社区,各民族联姻是普遍现象。据悉,每年社区会在中国传统春节、中秋节及藏族的藏历新年、雪顿节和穆斯林的古尔邦节(宰牲节)等重大节日时邀请各族社区民众齐聚,共度节日。

  得益于近年来社区民众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相互理解宗教信仰,多民族和谐共处已成为社区日常。

  2019年9月,河坝林社区作为模范集体受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表彰。多年来,河坝林一直践行、落实国家的民族政策,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工作,促进社区各民族民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

2022年4月22日,拉萨河坝林社区百姓路过西藏拉萨清真大寺前,社区一派和谐景象。 本报记者 江飞波 摄

2021年,西藏举行百对佳人集体婚典,本次婚典中有30对来自南京,10对来自拉萨警备区,68对来自拉萨和墨竹工卡县。图为佳人们携手走上红地毯。 中新社记者 贡嘎来松 摄

2020年2月14日,西藏自治区向湖北省捐赠首批抗击疫情驰援物资。 中新社记者 何蓬磊 摄

2021年1月24日,西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拉萨闭幕。图为代表们走出会场。 中新社记者 何蓬磊 摄

2021年6月25日,多位世界冠军赴藏助学,鼓励学子“做自己的冠军”。 中新社记者 贡嘎来松 摄

2022年5月25日晚,《文成公主》大型史诗剧开启试演场,5月26日该剧第十季演出正式盛大开演。 中新社记者 贡嘎来松 摄

  宗教学府创新办学方式

  2011年10月,西藏佛学院在拉萨正式落成开院。西藏佛学院坚持传统经院式教育和现代学院式教育相结合,教学内容从过去僧尼只修单一的佛学知识转变为多元化发展,其中佛学课占比六成,其余还包括政治、法律、历史、计算机以及文化等。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西藏佛学院院长,珠康·土登克珠此前表示,西藏佛学院的创建,是藏传佛教中国化的有效途径。

  截至2021年,西藏佛学院已为西藏全区寺庙培养毕业学员1300余人,培训僧尼2600余人。

  珠康·土登克珠表示,办学期间,西藏佛学院始终坚守“教派不偏”的包容思想,面向西藏全区藏传佛教五大教派招收学制班学员、预备班学员、培训班学员,聘请五大教派知名经师,实行平等教学。坚守“显密结合”的学修体系。按照藏传佛教先修显宗再修密宗的学修步骤,分设了显宗班、密宗班。

  值得一提的是,西藏佛学院对少年活佛学员单独设班,采取与国民教育院校联合培养的模式,使佛学教育与九年义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按照基础文化知识、佛学理论分别为8比2和7比3的比例进行教学。

2022年4月15日,西藏佛学院僧尼学习使用电脑编辑经文文档。 本报记者 江飞波 摄

  “90后”网红迪龙:介绍僜人文化和察隅县风情

  僜人俗称“僜巴”,是一个生活在我国西藏边境的族群,人口较少。迪龙是位“90后”,网名“西藏僜人阿普”,其所在的西藏林芝察隅县下察隅镇沙琼村是一个僜人聚居村。

  据悉,下察隅镇是西藏为数不多的亚热带地区,高耸入云的雪山、峡谷,还有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及特殊的少数民族风情,是迪龙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来源。

  2017年起,他通过制作短视频、直播带货等途径,介绍僜人文化和察隅县风情,推广当地名优特产。目前,迪龙在各类短视频平台上有超过200万粉丝。粉丝数量的不断增加,让当地的野生天麻、灵芝、羊肚菌等长在深山的宝贝走向了大山外更广阔的市场。

西藏察隅县僜人“网红”迪龙在当地做网络直播。 本报记者 江飞波 摄

  昌都强巴林寺:拥有爱国爱教优良传统

  强巴林寺位于西藏昌都市卡若区昂曲和扎曲两水交汇处,是藏东地区最大的格鲁派寺庙,因主供强巴佛而闻名。它是宗喀巴的弟子喜绕桑布兴建的,被誉为“藏东第一禅林”。

  2021年7月,在一场宗教界代表人士座谈会上,强巴林寺高僧罗松江村讲述,强巴林寺历来就有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1950年昌都战役时,年仅12岁的帕巴拉活佛拒绝外出暂避的建议,主动派人与解放军接洽,表示拥护昌都解放,并为解放军送去了粮食、饲料等物资。

  2020年2月,为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强巴林寺僧人自发为湖北武汉捐款114万余元。罗松江村说,这展现了新时代西藏爱国爱教宗教人士的风采。

航拍夕阳下的西藏昌都强巴林寺。该寺被誉为“藏东第一禅林”,拥有优良的爱国爱教传统。 本报记者 江飞波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