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一位年轻活佛眼中的西藏佛学院

2022-06-30 09:49:42   来源:中新网   作者:赵朗


夏仲活佛在西藏佛学院一场活动上发言。 本报记者 赵朗 摄

  第二十三世夏仲活佛阿旺洛桑丹增曲吉尼玛,是西藏佛学院首届学制班学员,现已毕业多年。采访中,这位年轻活佛说,过往学习经历,让他接受了传统经院式和现代学院式教育,受益颇多。

  在他看来,西藏佛学院的建院,是西藏引导藏传佛教健康传承发展,培养爱国爱教优秀僧才的重大决定,是高度重视藏传佛教事业的具体体现。

  夏仲活佛表示,过去10余年,西藏佛学院以“政治过硬、教派不偏、显密结合、僧尼共学、教研并重”的办学理念,培养了一大批在政治上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宗教上有较高学修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并具有现代科学知识的优秀僧才。

  他说,西藏佛学院培养的优秀僧才现如今已成长为藏传佛教健康有序发展的中流砥柱,已成为新时代“三宝”事业的栋梁之材。

  作为一名藏传佛教法脉继承者,他说,非常荣幸在西藏佛学院这片佛国沃土上聆听了俱德上师们给予的谆谆教导,学习到了符合时代发展的科学文化知识,这些善妙教言如同一粒粒智慧的种子在心田开花结果,不仅使他在学修的道路上与日精进,更是在今后弘法利生的事业上得到无量护持。

  西藏佛学院建院以及办学理念仅是藏传佛教中国化实践的缩影。西藏自治区宗教事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西藏不断深化宗教领域法治宣传教育,进一步提升寺庙僧尼法治意识,定期、系统组织僧尼学习宪法、民法典、《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条文和民族宗教政策法规。

  2018年以来,西藏还持续开展了“遵行四条标准,争做先进僧尼”教育实践活动。

  “提升寺庙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进程。”前述宗教事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西藏各级各部门把社会治理理念引入寺庙管理服务领域,把寺庙当成基本的社会细胞和社会单元。自2011年起,西藏自治区统筹资金,对寺庙水、电、路和通信等基础设施进行提升和改造,着力解决寺庙防洪排涝、垃圾处理、消防安全、寺院重点建筑修缮和文物保护、巷道硬化、僧舍改造等问题。

  西藏出台了一系列利寺惠僧政策,对全区寺庙僧尼保障了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免费体检等。同时定期举办藏传佛教教义阐释论坛和研讨会,鼓励藏传佛教界代表人士对藏传佛教经典教义作出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新阐释,藏传佛教中国化迈出了新步伐。

  从战友到亲戚 多民族家庭其乐融融

2021 年6 月1 日儿童节,西藏佛学院与拉萨市第一小学举行联谊活动,孩子们一起朗诵诗歌、玩游戏等。本报记者 江飞波 摄

2020年7月,辽宁省辽阳市第一中学西藏班的126名藏族学生顺利完成初中课程,返回西藏家乡参加内地西藏班中考,准备开始新的学习和生活。 中新社记者 张伟 摄

  66岁的陈全银与65岁的才达是多年的老战友,1976年同在林芝市墨脱县当兵。40年前,陈全银退伍。因为车票,两人相识。才达邀请这位刚丢了车票的汉族战友暂住自己家。

  正因这次相识,三年后,才达把自己的妹妹托付给了自己的战友。这位珞巴族老人说:“当兵的时候,陈全银老实能干,放心地把妹妹托付给他。”

  从战友到亲戚,这层关系更亲近了。从此,陈全银安心在墨脱成家立业。5个儿女长大成人相继结婚,两辈人共同组成了汉族、藏族、门巴族、珞巴族多民族大家庭。

  在此生活数十年,陈全银能说一口流利的珞巴语,才达老人也能说地道的四川话。多民族家庭的其乐融融不仅体现在语言上,更多融入到了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在西藏,民族团结家庭并不是个例,有不少个人和集体也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目前,西藏全区荣获国务院表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40个、模范个人189人;西藏自治区级表彰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794个、模范个人2657人;63家单位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8家基地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拉萨、日喀则、昌都、阿里、林芝5个市地成功创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地(市)”。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自治区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

  西藏自治区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自治区1990年确立每年9月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月”,全区持续32年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创建工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2020年5月实施了《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这是西藏首次以立法形式对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进行规范,开创了模范区创建先河。根据此条例,西藏自治区研究制定实施了《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规划(2021-2025)》《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九进”实施方案》等政策举措。

  该负责人说,全面回顾西藏和平解放七十多年发展历程,尤其是深入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积累了必须坚持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10条基本经验。

  该负责人表示,这些经验,是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在西藏的智慧结晶,是做好新时代西藏民族工作的宝贵财富,必须长期坚持、一以贯之。

  金融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1年3月,林庆在阿里边境一线入户了解三农金融服务点情况。 中国农业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供图

  “西藏属于边疆民族地区,农业银行在西藏承担着特殊任务。在金融系统中,521个人工网点几乎覆盖到所有乡镇,5500多个三农金融服务点也遍布基层乡村。”中国农业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林庆在采访中表示。

  金融如何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采访中,林庆更多讲到了普惠金融的民族特殊性。他说,服务方面,开展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工作。比如在基层,部分老百姓不懂汉语,就设立专门的藏汉翻译部门跨过沟通鸿沟,安排精通少数民族语言的同志去服务老百姓。为了解决老百姓居住分散的问题,还推出了基层营业机构“3+2”金融服务模式,即3天在营业网点坐班,2天走村入户开展流动金融服务,现场帮助老百姓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另外,农行西藏分行掌上银行藏文版也已上线使用。

  他还提到,西藏分行是多民族的大家庭,目前,约80%的员工为藏族,还包括汉族、门巴族、珞巴族、回族、彝族、白族等在内的其他民族员工。

  他说,近年来,西藏分行不断加大了普惠金融信贷投放力度,创新推出了“牦牛产业贷”“藏鸡贷”“林卡贷”等20多个贴近老百姓生活的贷款产品。同时,运用数字化手段,推出了系列“e贷”产品,老百姓通过手机上的农行掌上银行系统就能申请贷款,满足生产消费中的多元资金需求。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该行农户贷款余额约320亿元人民币。

  金融助力支持春耕备耕。自1995年农行西藏分行成立,每年均要开展春耕备耕服务工作,尤其2014年以来,关于春耕备耕服务工作,每年年初均形成西藏分行1号文件助力“三农”发展。林庆认为,这也是西藏分行服务“三农”的宣言书。据统计,该行今年仅春耕备耕信贷投放就超过40亿元。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中提到“强边”。林庆表示,曾走访西藏边境地区,调研所有农行网点。在总行和分行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形成了关于加强“金融戍边”工作的重要文件,确定了28条政策,包括支持边境小康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边境产业发展等。

  他特别提到边境产业方面,在山南错那县和日喀则亚东县分别确定了一个边境村镇作为乡村振兴示范点,采取信贷扶持和无偿投入两种方式予以支持。

  如何一如既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林庆表示,将继续承担特殊使命,促进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与业务经营相融合,每年3月常态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组织建设,将基层党组织建成民族团结的先锋队;发挥农行独特作用,加大实体经济支持,服务好“三农”,做好“金融戍边”,满足民众多元化多类型服务需求;构建新时代农行发展新优势,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在三农金融服务、绿色金融、数字化经营等方面进一步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