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西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2021-03-02 15:23:41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作者:王超


  原标题:西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综述:绿色为底绘就美丽西藏  

  “和以前相比,现在生活垃圾实行定点堆放,周围的污水沟得到了有效治理,生活环境越来越好。”家住拉萨市城关区纳金乡藏热社区卓吉佳苑的刘先生说。

  这只是近年来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不断向好的一个缩影。

  过去的一年,西藏自治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加快建设美丽西藏、打造国家生态文明高地,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大美高原更加靓丽,各族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越来越强。

  生态空间更优更美

  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成群结队的鸟儿在河面上、湿地里尽情嬉戏,赤麻鸭悠然戏水、斑头雁低声吟唱、黑颈鹤翩翩起舞……

  近年来,以黑颈鹤、斑头雁、赤麻鸭、白唇鹿等为代表的野生动物在林周县自然保护区内自由栖息,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动人画面。

  自然保护地及其体系建设是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美丽西藏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全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2020年4月,西藏自治区专门召开会议研究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和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

  2020年8月,经全区各级各部门和专家历时4个多月的共同努力,西藏自治区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外业调查和评估工作完成,形成了《西藏自治区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审查稿)》,首次实现了对西藏自然保护地范围和功能区界线的系统调查评估和建档立卡,通过整合优化基本实现了“优化总体布局、提升保护效能、解决矛盾冲突”的目标,为推动自然保护地科学保护、系统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罗庆伍表示,自然保护地是生态保护红线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的76%。生态保护红线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是“三条红线”中最重要的一条线,是国土空间规划基础支撑,对确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至关重要。要通过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红线的评估调整,准确划定需要重点保护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空间,并为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

  “十三五”以来,西藏自治区生态空间不断优化,全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红线面积53.9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45%。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建设各类生态功能保护区22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格局全面形成。

  生态保护不断加强

  “以前,拉萨河两岸随处可见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通过整治清理,现在拉萨河河水清澈,两岸风光越来越美了。”家住仙足岛的索白老人看着风景如画的河岸连连赞叹道。

  近年来,拉萨市依法依规整治河湖流域存在的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四乱”行为,切实保护良好的河湖水域环境,为广大市民群众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针对“四乱”问题,拉萨市河长办要求各县(区)严格按照时间节点进行整改,按照敏感水域和重点河段划分要求,严格划定河道采砂敏感水域和重点河段,公布重点河段、敏感水域采砂管理河湖长、行政主管部门、现场监管部门和行政执法部门责任人人员名单,充分接受社会监督。严厉打击非法河道采砂行为,发现一起、打击一起,绝不姑息。

  “十三五”以来,西藏自治区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排污许可制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严控56个重点河段、敏感水域采砂行为。完成生态资产评估和碳汇经济研究。落实各类生态补偿资金296.3亿元,更多群众吃上了“生态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社会自觉。

  同时,“五个标志性战役”深入推进。西藏自治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有力实施,节肥节药、清洁生产大力推广,垃圾分类回收积极推行。重点江河湖泊水质全部达到III类以上标准,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9.4%,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获得全国“优秀”。

  迈入“十四五”,西藏自治区将编制实施生态文明高地建设规划,研究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加强国门生物安全监管。开展三江源国家公园西藏片区规划建设,进一步做好珠峰、羌塘国家公园申建工作。全面推行林长制。稳步推进飞播造林试点,开展海拔4300米以下“四旁”植树,完成造林110万亩,确保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9%以上。

  生态建设扎实推进

  “根据气象数据显示:1978—2014年,沿江一线沙尘天气减少率为0.8天/年;实施江北防风固沙绿化工程以来,2015—2019年,沿江一线扬尘天气呈明显减少趋势,减少率为3.3天/年,沙化治理取得明显成效,雅江防护林已成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组成部分。”山南市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裸露沙丘、风沙肆虐,到如今大部分地区水清岸绿、风景宜人,雅江河畔华丽蜕变的背后,是国家的大量投入、自治区的科学决策部署以及山南几十年如一日在全民义务植树、造林技术探索、科学严格管护等方面的辛勤付出。

  区林草局生态修复处处长米玛次仁表示:“‘树上山’项目,让城市增添了绿绿的底色,加快了生态环境修复的速度,同时也催生了‘美丽经济’,对于西藏自治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具有积极意义。”

  “十三五”以来,西藏自治区深入实施重点区域生态公益林、防沙治沙等工程,5个市(地)、3个县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1079个“无树村”和10.5万“无树户”全面消除。全面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新发现珍稀野生动物5种,目前陆生野生动物种类达1072种,黑颈鹤增至8000多只,藏羚羊突破20万只。如今的西藏,冰川草地溪流纯净如初,飞禽走兽游鱼欢快怡然,成为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