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自治区藏医院民族医药古籍文献整理研究项目成果丰硕

今年计划出版10至20部天文历算古籍

2020-06-04 11:16:09   来源:西藏商报   作者:李海霞


  2010年,自治区藏医院启动了民族医药古籍文献整理研究项目,进行古籍文献的搜集、抢救、整理工作。2014年,在自治区藏医院副院长银巴的带领下,该院文献研究所和天文历算研究所编制完成了包含600多卷珍藏的藏医与天文历算古籍文献资料信息表。经过10余年的研究整理,目前,已经完成了145部藏医药、天文历算的古籍整理研究任务,并且已正式出版发行。其中,天文历算方面的古籍为46部,但还有许多古籍有待整理与出版。据悉,2020年计划完成10至20部天文历算古籍出版任务。

  藏族天文历算学是世代居住、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老百姓在长期生产活动中不断观察日月星辰、冷暖气候等天象和四时节气、动植物生长变化等自然现象,总结和积累实践经验并吸收周边天文历算学说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文化大观园里一朵瑰丽花朵。

  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流传下来的天文历算学方面的古籍资料浩如烟海。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这些珍贵的资料或遗失或破损,或被尘封,鲜为人知。面对这样的现状,经过前期的摸底调查,自治区藏医院于2010年启动了民族医药古籍文献整理研究项目,进行抢救性保护。其中便包括天文历算方面的古籍资料整理。

  6月2日,记者前往自治区藏医院,看到工作人员正在整理天文历算方面的古籍资料。“现在差不多接近尾声了,大概还有20余部没有整理,预计还要花两年时间。”自治区藏医院天文历算研究所实习研究员多杰介绍。

  听起来很轻松的一句话,背后是十几位专家的付出。在过去这些年里,天文历算专家们一边进行日常工作,一边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进行古籍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影印、出版等工作。

  搜集资料是所有工作的基础。但是,这些古籍文献分布零散、范围广,导致搜集工作难度非常大。“有关天文历算学的古籍资料非常丰富,但很多都流散于民间各地,前期摸底调查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哪里有消息,我们就到哪里去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多杰说。

  天文历算学的研究领域较广,不仅包括了五大行星运动值的推算,闰月和重缺日的设置、日月食的预报等,还涉及到依据天文历算学原理推算各地适宜的农耕牧作时机、物候、节令、地震预报、灾害性天气预报、人体脉相变化周期、各种藏药的采集时间等很多内容,研究内容辐射到多个相关学科领域。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工作人员搜集的天文历算古籍资料涉及到了白算(时轮历)、黑算(从汉族地区传来的五行占)、占音术、民间物候历等方面。到目前,自治区藏医院已经完成了145部藏医药、天文历算的古籍整理研究出版任务,并且已正式出版发行。其中,天文历算方面的古籍为46部。“最大的收获是2016年出版的《雪域藏医药历算大典》。”多杰说,还有《21部藏医药、天文历算文献整理研究》等。

  由于路途遥远,很多地方又不允许拿走古籍资料,为此,专家们走到哪里都带着扫描仪。“我们的很多古籍资料来自布达拉宫、哲蚌寺等地方,大多是古籍文献的孤本、珍本,是不允许带走的。所以,工作人员会先将所有资料进行扫描,后面再做进一步的处理。”自治区藏医院天文历算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扫描完毕后,再进行图片处理、打印、排版、校对等一系列工作。

  “古籍文献整理出版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影印。对母本进行扫描,再对得到的图片进行处理后出版。”多杰介绍,“二是电脑打字录入。这个更复杂繁琐,因为要将所有古籍资料上的内容重新输入、排版、校对。”

  相较于其他古籍文献,天文历算古籍文献资料的整理出版更为复杂。在整个工作中,编纂工作是非常繁琐的一个环节。不仅要保持母本的完整性和原始性特点,还要尽量做到更详细的校勘、注解和考证。

  参与了整个过程的多杰表示:“编纂这部分很费精力。因为不仅要扫描复印母本,还要掌握所有的资料。为此,大家将所有内容做成简易版的,一有时间就学习解读,为编写目录和撰写内容概要做准备。”

  在整理现场,记者看到工作人员互相配合,一人将原版上的内容录入电子文档中,另一人进行核对。“因为涉及到了很多数字、公式方面的内容。”多杰说,“尤其校对时,不仅要核对数字,还要对公式计算验证。同时,还要针对同一内容,与其他版本进行比对分析,力争做到最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