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深化“组团式”援藏 开创援藏工作新局面

2020-09-29 11:25:53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邱熠华


\
在西藏山南市第一高级中学,来自湖北省黄冈市浠水一中的援藏教师范传汉(右二)和藏族教师扎桑(左一)指导学生酿造青稞酒。 张汝锋摄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为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援藏工作是西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是党中央的一贯政策,必须长期坚持,认真总结经验,开创援藏工作新局面。
 
  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是西藏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以来,中央从内地抽调大量教育、医疗领域的干部入藏工作。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西藏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奋斗和全国人民的积极支援下,西藏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现代教育、医疗体系,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近年来,根据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的加强人才和技术援藏的要求,“组团式”教育人才、医疗人才援藏工作深入开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开创了援藏工作新局面。
 
  “组团式”教育援藏:为西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西藏和平解放之初,中央就抽调内地教育人才赴藏工作。1954年,首批1500名援藏教师进藏。1974年4月,国务院批准《关于内地支援西藏大、中、专师资问题意见的报告》,规定师资援藏实行定区定校包干。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了“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援藏方式。2016年4月,由教育部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启动暨培训会议在拉萨召开,标志着教育援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根据2016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联合印发的《“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全国17个省市和30所教育部直属高校附属中小学,选派首批800名援藏教师组成20个团队,于2016年秋季学期前进藏,对20所中小学开展为期3年的对口支援,形成辐射效应,带动其他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升。这对弥补西藏教育短板、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通过实行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西藏农牧民子女高考录取比例得到提升。
 
  “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尤其注重激发、培育西藏教育内生动力,将师资支援与本地教师培训有机结合。比如,针对西藏理科教学短板,“组团式”教育援藏选派的数理化教师超过半数以上。“青蓝工程”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鼓励援藏教师与本地教师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共同承担教学任务,促进教师深入交流,切实提升了当地教学水平。
 
  在党中央及相关部委、有关省市和内地高校的大力援助下,西藏已形成了涵盖本科、专科院校的多层次、多类型的高等教育体系,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日益提升。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理、工、农、医、管等学科建设水平提升,增强了西藏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强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组团式”医疗援藏:留下一支不走的医疗人才队伍
 
  2015年8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和计生委联合发出《关于做好“组团式”援藏医疗人才选派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组团式”医疗人才援藏的序幕正式拉开。“组团式”医疗人才援藏改变了过去短期化、分散化的医疗援藏模式,实现从“单兵作战”向“组团作战”的转变。针对制约西藏医疗事业发展的人才、管理、设备3个短板,加强相关科室建设;建立“传帮带”制度,培养本土医疗人才队伍;借鉴内地医院先进管理模式,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按照“合理、可实现、可持续”的工作思路,主管部门和援受双方共同提出了一系列发展目标:“三个不出”,即2020年基本实现大病不出自治区、中病不出地市、小病不出县区;“两降一升”,即孕产妇死亡率降到80人/10万人以下、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到12%。和16%。以下,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提升到95%以上;“一个增加”,即“十三五”期间西藏自治区人均期望寿命提高2岁;“一个重点”,即着重加强“1+7”医院建设(1个自治区医院+7个地市医院),带动74个县区医院水平提升。
 
  “组团式”医疗援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突出各个医院工作的重点。比如,拉萨市人民医院重点加强“两中心、两专科”建设,即以北京妇产医院为主选派专家团队,建设妇产科中心;以北京市儿童医院为主选派专家团队,建设儿童医疗中心;充分利用北京市优势医疗资源,建设呼吸与危重症、脑卒中重症两个重点专科。昌都、日喀则、山南、林芝和那曲人民医院的定位是建设西藏医疗副中心,每家医院根据当地疾病谱和各自优势,重点建设1至2个特色专科,致力于能够开展腹部和剖宫产手术、急救以及常见病的住院、康复治疗,可承担常见病、多发病等中病的诊治,实现中病不出地市的目标。
 
  “组团式”医疗援藏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推动医院制度创新,将内地先进的管理模式引入西藏。援藏专家因地制宜,帮助当地医院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工作标准、规范执业行为,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
 
  “组团式”医疗援藏开展以来,西藏受援医院学科体系不断完善,医疗水平显著提升。援藏医疗人才在西藏各地市医院推广新业务、新技术400余项,指导建立了ICU、导管室、血透中心、病理科等科室。同时,空军总医院特色医学中心援藏医疗队等每月走村入户,重点摸排白内障等疑难、多发、危重疾病和孕产妇、新生儿等情况,大幅提升当地危重新生儿抢救成功率、白内障术后复明率,还高标准帮助当地医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留下一支不走的医疗人才队伍。
 
  经验和启示
 
  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通过深入推进“组团式”教育、医疗援藏,西藏教育、医疗等领域发展步伐明显加快。17个对口援藏省市先后选派1676名“组团式”援藏教育人才、505名“支教计划”教师,各对口高校选派312名援藏干部和教师进藏,帮助西藏建立起一支过硬的骨干教师队伍;从内地选派5批841名“组团式”援藏医疗专家队伍,助力提升西藏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实现“大病不出自治区、中病不出地市、小病不出县区”,群众因病致贫返贫率明显降低。
 
  “组团式”教育、医疗援藏,既是近70年来内地支援西藏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又是对口支援方式在新时代的伟大创新。从宏观统筹来看,“组团式”教育、医疗人才援藏是中央统筹对口援藏的机制创新,不仅对援藏目标进行精准定位,而且做细做实援藏工作,多层次建立统筹推进机制;从微观的援助运作机制看,“组团式”教育、医疗援藏着眼于建立切实有效的受援对接工作机制,真正实现了从“输血”向“造血”的转变。
 
  新时代的援藏工作,不仅需要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投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科学指导、统筹规划,从“两个大局”出发,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