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人类首次徒步穿越大峡谷

2020-07-17 09:48:24   来源:西藏日报   


  1998年12月3日,20世纪末科学探险史上一次伟大壮举在赴雅鲁藏布大峡谷诞生。中国科学家、新闻记者、登山健将和当地民工共同创造了人类首次徒步穿越世界第一大峡谷的历史壮举。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在世界屋脊造就了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也造就了世界最深隧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同样的世界之最,却赋予了不同的历史意义。据记载,首次登上珠峰的不是中国人,然而,人类首次徒步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却由中国人自己实现。1998年10月,一支由我国的57名科学家、记者、登山队员以及上千名挑夫结成的庞大科学考察探险队奔赴雅鲁藏布大峡谷,对其进行了正式的探险考察。这是雅鲁藏布大峡谷近600公里的地段,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更令人激动的是,他们用5个昼夜走过了大峡谷核心地段近100公里的无人区。

  11月7日,科学探险考察分队、瀑布考察小分队与当地民工共80余人离开大峡谷大拐弯顶端西南侧的门巴族村庄门仲,浩浩荡荡进发无人区考察雅鲁藏布干流瀑布。这是一次生命与大自然的搏击、是一次惊险而有意义的考察活动,历时5个昼夜完成了预定的任务。从拉萨出发前,考察队还为此专门给每个队员分发了防蚂蝗的高筒厚袜。尽管有备而来,对蚂蝗仍然防不胜防。小分队第一天仅仅爬了四个多小时的山路便宿营在一个叫色青山的半山腰上。这个宿营地海拔1700多米,原始森林下杂草丛生,随处可见身体呈纺锤形、暗绿色或淡黄色的蚂蝗。临睡前,每个队员都在帐篷内外喷洒杀虫剂,尽管其味儿呛人,也得忍着以防蚂蝗。即便这样,西藏登山队员甲措的脚背还是遭到蚂蝗的袭击,蜇出了浓浓的鲜血。看着蚂蝗那股“钻”劲儿,不得不令人“佩服”,几下功夫就直插厚袜,钻进皮肤内。初识蚂蝗的人看此情景,胆战心惊,整夜睡不安宁。

  第二天上午9时,考察队继续向山上爬行,到了中午14点左右,翻过了海拔3000多米的色青山。这时,小分队里唯一的女队员、中央电视台的记者牟正篷出现了强烈高山反应,举步维艰。下山的几个小时路程几乎是在民工的搀扶下,才到了加拉白垒峰脚下的营地。这天收获最大的是中国科学院贡嘎山高山森林生态研究站站长、分队长张文敬教授,他根据这里的环境、气候特点,一路细心观察终于发现了天然濒危珍惜树种——红豆杉。从加峰脚下的营地出发,开始了第三天的行军。这天又翻过一座海拔3100米的高峰。当下到海拔2000多米的山腰时,向导央吉指着一块弹丸之地说:“今天就在这里宿营。”这时,大家愣住了:“这么多人怎么能住在这里!”天色已晚,大家开始刨山掘土,挖出一块安置帐篷的平地。祸不单行,一直睛朗的藏东天气,突然乌云笼罩下起了连绵细雨。躺在一半着地一半悬空的帐篷内,地面又潮湿,稍不小心就会连帐篷带人掉下悬崖,队员们一夜不敢睡觉,许多队员干脆就和民工烤火取暖,度过了一个不眠的夜晚。第四天清晨,雨还在下个不停。上午10时,通过和民工负责人商量,还是决定继续前行。向导说,前面的路必须自己动手开辟,过去猎人开出的小道长满了新的小树、杂草。大家齐心协力劈荆斩棘才开出一条十分勉强的小路。许多地方还要系上保护绳大家才能攀绳而下。在这条路上,与其说是走路,还不如说是滑行,泥路边长满了荨麻,队员们不时被扎得“哇哇”叫痛。总算在天黑前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绒扎大峡谷瀑布可能存在的地方,一片乱石嶙峋、水声滔滔的雅江边上。第五天上午,从营地往山高谷深方向去寻找大峡谷瀑布,终于发现了浪花四溅、涛声阵阵的瀑布。科学家们对此进行了有关特征数据的测定,记者们拍摄、录像,大家对此感慨不已,一致认为“不虚此行!”以前对这个瀑布是否存在一直存在争论。这次考察不仅解开了这个迷,而且还发现是一条多级瀑布。高登义总队长说:“这样大江大河主干上的瀑布不仅在中国是第一个,而且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考察过程中,这些主要由中共党员组成的考察队队员们时刻都在面临生死的考验,身体极限的考验,大自然严酷的挑战。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风餐露宿,饱受饥饿、寒冷、缺氧、暴晒种种艰辛;考察途中遇到过毒蛇、猛兽、旱蚂蝗、毒蚊和马蜂的威胁;遇到过山崩、雪崩、冰雪封山、泥石流等险情;在攀行悬崖陡壁时,科学家们系生死于一根绳索,拼死攀渡,用一根百十米长的绳索悬挂到河边去测量瀑布群……考察过程中,有人摔伤骨折、有人因病虚脱休克,有人数天连续发高烧,有人在过独木桥时不慎滑落到冰冷的河水中而冻僵,还有人受草爬子叮咬淋巴发炎等等,但大家始终团结一致,努力拼搏工作,终于实现了中国人率先徒步全程穿越大峡谷这一伟大壮举。同时,科学家们还开展了地理地貌、地质、水资源、大气物理、植物生态、昆虫、测绘等多学科的科学考察,填补了科学上的空白,取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环境保护,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故事文字由区党委党史研究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