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四月墨脱 这是一场故乡的“虫”逢

穿越700多公里,期待“小龙”回家化蝶飞

2020-04-21 10:30:58   来源:西藏商报   作者:李海霞


\

\

  从拉萨到墨脱700多公里,从海拔3650米到1170米,期间要翻越米拉山、色季拉山、嘎隆拉3座大山。这一路,从温暖半干旱高原季风气候到温暖半湿润高原季风气候再到喜马拉雅亚热带温润气候,变化着的不仅是眼前的风景,还有隐藏其背后多样的物种。

  不同的蝴蝶生长周期都不相同

  小龙是一只蝴蝶的名字。达娃是西藏蝶类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及蝶类志编研XZ201701-GA-05项目的主持人。今年3月份,他们在墨脱县背崩乡相遇。

  彼时,小龙出生没多久,刚完成第4次蜕皮(也就是5龄虫),即将化蛹成蝶。为何要将其带回拉萨?达娃表示:“人们常见到的蝴蝶,只是它的成虫,其实它的一生还包含着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而前三个阶段是蝴蝶对生态系统作用和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最主要的显示阶段,为了观察蝴蝶从整个的形态变化和对生态系统中的影响等,同时也为下一步蝴蝶保育工作做准备。就要蝴蝶从生物学角度更好地进行鉴定分析,掌握它区别于其他蝴蝶的信息。”

  为什么取名为“小龙”呢?达娃笑着说:“它在幼虫阶段头部有明显像龙角一样的突起,这个突起在幼虫孵化时和御敌时非常重要。达娃进一步阐述说:蝴蝶的幼虫形态各不相同,但都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进化得到的最有利于生存的形态,有的幼虫满身是刺,有的满身是刚毛,而小龙头部特化出突起,就是为了使得天敌知难而退,漂亮的突起和细长的身体。使得小龙特别像一条龙。”

  蝴蝶的幼虫很难找,为了躲避螳螂、鸟儿、寄生蜂等天敌,成虫会将卵生在比较隐秘的地方。发现小龙时,它在一片芭蕉叶上。因为缘分相遇,达娃对小龙百般呵护。每天都用相机记录它的成长史。还要掌握它生活环境的温度、湿度等等。

  到拉萨后不久,小龙从幼虫变成了蛹。这一次重返墨脱,达娃带着小龙一起。时时观察它的变化。也期待它能在墨脱蜕变成蝶,翩翩起舞。

  还要过多久才能化成蝶呢?达娃说:“不同的蝴蝶,生长周期都不相同。而且还取决于有效积温这一因素,所以不太能确定。”

  特殊地理环境造就物种多样性

  西藏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了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从海拔3760米的拉萨出发,小龙跟随科考队员们穿过了海拔4740米的米拉山隧道,又翻过了海拔4720米的色季拉山。最终在越过海拔3600多米的嘎隆拉后,回到了老家墨脱。短短两天,经过了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温暖半湿润高原季风气候区和喜马拉雅亚热带温润气候区。

  墨脱,在2013年前,还是中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城。拥有我国面积最大、类型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原始森林生态系统。并且具有世界上落差最大、景观最原始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生态旅游资源,一直以来,有“植物王国”、“世界基因库”的美誉。若不是亲眼所见,无法体会它的美。

  刚出拉萨,周围是整齐排列的农田。前不久播下去的青稞还没有探出头,但冬小麦已经有了绿意。两旁的山,还是光秃秃的模样。随着海拔一路降低,植被多起来了。但是在翻越几座大山时,明显感觉到气温不断降低,山上积满了雪,呼吸也跟着急促起来。

  一过嘎隆拉,海拔急速下降。打开窗户,贴面而来的是湿润的空气。这时,大片的杜鹃花出现在眼前,深红、浅粉、白色、米黄……色泽艳丽,将山林装点的分外美丽。继续往下走,已经看不到杜鹃花了,映入眼帘的则是墨脱楠木等植物。“垂直海拔落差非常明显。”同行的科研人说道。

  目前还无法判断具体是哪个种

  随着海拔降低,温度上升,我们看到融化的雪水汇聚成河奔腾而下。周围各类植物在丰沛水源的滋养下,以高耸的姿态往上生长,高大的树木,仿佛要直入云霄。

  赖于丰富的植物资源,这里有着极为丰富的蝴蝶资源。甚至还有很多特有物种和罕见物种。“蝴蝶是国际公认的对陆地环境变化高灵敏的指示生物。”达娃介绍,“因此,被用作生态质量和生物多样性监测的重要指标。”

  目前,科研人员在墨脱发现有两种锯眼蝶分布,会不会有第三种分布?那么,小龙是哪一种呢?“根据其食性、幼虫形态分辨,目前只知道是一只锯眼蝶属蝶类。由于同属的蝶类有着较比较亲的亲缘关系和分类地位,所以幼虫的形态基本相同。同时“在相同生态环境下,不同的物种进化出相同的形态”这就是著名的“趋同进化理论”。所以目前还无法判断具体是哪个种,等羽化成蝶后就可以进行分类了。”达娃侃侃而谈。

  入夜时分,墨脱又下起了雨。整座小城有被浸泡在雨水里,开窗便能闻到植物散发出的阵阵香气。此刻的小龙,还未成蝶。

   小常识

  锯眼蝶属目前在中国分布有5种,除少数种类分布在亚热带南缘外,其他均分布在热带地区,以单子叶植物为寄主,分布数量不多,种类稀少,为蛱蝶科眼蝶亚科较为特殊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