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牦牛+青稞,托起百姓致富路

2020-12-21 14:04:53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王臻


  精准扶贫,产业是“根”。只有扶出产业,扶贫才算扶到了家,才能更好地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对于地处青藏高原,又是六盘山和四省涉藏州县两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全覆盖区域的青海来说,高原特有畜种牦牛和高原生命谷物青稞是立足先天自然条件优势,扶贫脱贫的关键产业。
 
  脱贫攻坚以来,我省立足高原冷凉气候和天然牧草优势,全面推进牦牛和青稞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财政补贴、小额信贷、互助金补助等,扶持贫困户发展牦牛养殖和青稞种植产业,形成品牌竞争力,促进产业壮大,群众增收。
 
  “青稞种植是我们增收的重要途径,我们把装好的青稞拿到村委会,那里有企业专门收购,收购价高于市场价。”今年,对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河卡镇宁曲村村民多杰来说,又是自家青稞丰收的一年。而多杰口中的“企业”,正是青海可可西里实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据了解,为了帮助宁曲村村民尽快奔小康,青海可可西里实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定向与村里5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有机青稞收购协议,以高于市场的价格进行收购,每年收购有机青稞100吨左右,带动贫困户增收约26.4万元。
 
  作为省级龙头扶贫企业,青海可可西里实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通过“科技+公司+基地+农牧民合作社+建档立卡农牧户+消费扶贫”和订单农业等生产管理模式,助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后续我们会将收购的青稞进行青稞糌粑饼、青稞麻花等产品的深加工。”可可西里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索南当智说。
 
      和《青稞扶贫产业实施方案》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牦牛青稞扶贫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以建立扶贫产业园为载体,建立牦牛青稞生产、加工、销售体系,
 
  通过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能人大户等农牧业市场经营主体,建立精准扶贫利益联结机制。
 
  从5个牦牛产业示范园到6万亩(0.4万公顷)青稞良(原)种繁殖基地,从牦牛良种扩繁基地、牦牛文化主题公园到30万亩(2万公顷)以上标准化、规模化绿色有机青稞生产基地,我省的牦牛、青稞产业基本覆盖青南地区,产业辐射带贫效果明显,成为贫困群众脱贫的支柱产业。
 
  九年前,当青海五三六九生态牧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陆爱卿来到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吸引她的除了青海高原绝美的自然风景,还有当地牧民养殖的牦牛。“牧民生产靠牦牛,生活靠牦牛,生态基础还是牦牛,又因为牦牛的独特性,那时我们就知道,牦牛就是牧民脱贫致富的‘金钥匙’,只要打好牦牛牌、念好牦牛经、算好牦牛账,不仅能够把牦牛产业发展起来,还能实实在在地帮助牧民走上脱贫路。”
 
  从那以后,从果洛、海北到海南、玉树,五三六九公司跑遍青海草原,探索实践出了“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牧户”的产业扶贫新模式,形成牦牛托管寄养和补饲相结合、精细分割分装和分类推销相一致、市场四季供应和品牌价值再创相促进的科学饲养、精细加工、包装销售和利益共享一体化的“牦牛银行”绿色发展新模式。
 
  九年的发展,如今的五三六九不仅是我省全产业链高端牦牛供应商代表之一,也是农牧民脱贫攻坚路上的好伙伴。公司与久治县6个乡镇建立了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收购合作社按标准饲养的牦牛10000余头,辐射带动牧户3000户。在贵南县,其养殖基地带动牧民种草1万亩(0.067万公顷),流转草山10万亩(0.67万公顷),连续三年为森多镇完加六村18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计724人分红225万元,户均增收12228元。
 
  自牦牛产业振兴计划实施以来,我省不断推进青藏高原牦牛产业发展进程,截至目前,已惠及50万农牧户。据统计,目前我省存栏牦牛近518万头,比2017年增加7.7%;从事牦牛肉、奶、毛绒加工的企业有500多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1家,产品种类200多种,带动农牧户50.6万户,占全省农牧户的50%。
 
  资源、产业、政策,依托这三大优势,牦牛和青稞产业的发展托起了我省农牧民的致富路。
 
  2018年以来,牦牛青稞产业重点企业已在深度贫困地区收购牦牛15万余头、青稞1.8万吨,有力带动了贫困群众增产增收。同时,结合正在开展的消费扶贫工作,以青海消费扶贫礼包的形式进行销售,与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联合实施“十万头牦牛产业扶贫示范项目”,签订扶贫大礼包推广销售协议,每个大礼包含1.5公斤牦牛肉,1公斤青稞米,定价为300元/个,预期收益将达20亿元。两项合计综合销售收入可达32亿元,直接实现产业带贫21000人,务工带贫1100人左右,带贫益贫效益明显。
 
  “目前,我省正在集中力量创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这是质量兴农战略的一次重要实践,也为我们打造以‘青海牦牛’‘青海青稞’为代表的“青字号”农畜产品品牌提升了‘含金量’,为我省农牧民巩固脱贫、奔小康提供了有力支持。”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马清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