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美丽画卷舒展江源大地

2020-11-24 16:17:19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罗 珺


\
  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推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村庄环境达到“新、亮、净、绿、美、畅”的目标,受益群众787户,有效促进了农牧区人居环境、群众收入、产业发展、社会保障以及精神文明的全面提升。图为泉吉乡冶合茂村一角。记者 祁国彪 摄
 
\
  玉树州杂多县一家合作社把当地的农牧特色文化搬上“展台”,打开了贫困户脱贫的另一个门。 记者 苏烽 摄
 
\
  班玛县黑陶产业助推扶贫发展。 记者 李兴发 摄
 
\
  在海东市互助县班彦新村的盘绣产业园,家庭妇女变成了绣娘,参与到当地特色产业发展。 记者 苏烽 摄
 
  农家小院里干净整洁,鲜花绿草;门前的硬化路通向四面八方;文化广场上村民们有的交流着时下的政策,有的活动着身体;发展产业的合作社,带领着大家增收致富……这是近几年来,我省美丽乡村建设所创造的一幕幕新景。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省不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村庄亮化绿化,推进农牧民危旧房改造,加快农牧区垃圾治理,开展农牧区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全面实施村庄风貌提升工程,科学规划特色培育工作,突出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推动特色小镇建设上新台阶。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如今,高原上美丽乡村的勃勃生机,正助力着脱贫攻坚工作更上一层楼。
 
  立足生态,拥有更美好生活
 
  美丽乡村建设,从生态振兴开始。
 
  建设美丽乡村,全省各地在立足村庄产业发展的实际上,夯实生态发展基础条件,因地制宜推进生态优先,因势利导推进乡村产业发展,走出一条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走进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拉布乡拉司通村,一座座充满美感的石砌建筑民居映入眼帘,只见整个村道用片石铺筑,村里新建的排排民居也都是由片石垒砌而成。这里独具康巴民居特色,古色古香的石路勾勒出村庄错落有致的布局,石头成为了这座藏乡古村的主角……
 
  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建筑,每年吸引着很多游人前来参观,村落里的家庭宾馆便多了起来。宾馆营业、民俗体验等旅游项目不仅解决了村里的劳动力,还带出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带领着全村村民一同脱贫致富。
 
  2016年以来,玉树州科学合理规划村庄建设,人居环境和质量明显优化,实现了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及村庄清洁行动,引导农牧民积极美化房前屋后和庭院环境,依法清除有碍观瞻的残垣断壁、简易旱厕、简易棚圈和私搭乱建设施等,让美丽乡村拥有看得见的美好未来和富起来的百姓群众。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地处浅山地区的西宁市湟中区李家山镇塔尔沟村可谓是有山有水好风光。这里木亭、木栈道、小木桥交相辉映,形成别致的河岸景观。错落有致的民居和干净的村庄道路,勾勒出塔尔沟村最美的轮廓。
 
  自推行“门前清”的制度以来,村民们都会自觉保持门前卫生。村民李志财、孙治明坚持主动清扫河岸旁的游园。漫步在木栈道上,脚下是潺潺流水,树木掩映着栈道格外安静祥和。他们说:“过去村里没有锻炼的地方,现在有了这么好的环境,应该由我们大家来维护。干这点活,不算啥。”
 
  脱贫攻坚不仅使群众的生活质量提高,人居环境的优越,让村民们的心宽了,精神面貌也有所提高,日子也就越过越好。
 
  补齐短板,获得更多幸福感
 
  美丽乡村建设,就是始终把改善人居环境,改善群众生活条件作为主抓手。
 
  “亮了亮了……我们终于用上路灯了!”夜晚,走进海东市平安区三合镇的街道,路面干净整洁,街上路灯林立,崭新的路灯照亮了整条街道,村民们或三五成群或一家大小在街头悠闲地散着步。
 
  走进三合镇,眼前所呈现的是宽阔崭新的马路、统一又别具河湟风格的建筑外立面,高耸挺拔的玉兰灯,整齐划一的绿化带,强弱电“上改下”代替了之前的“蜘蛛网”,街头危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绿地和小游园,围墙、大门修缮及巷道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使老百姓彻底得到了实惠,围墙干净整洁了,巷道变宽了,老百姓出行心里更敞亮了,目之所及,整个小镇既有颜值又有品位。
 
  近年来,我省把实施高原美丽乡村等项目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继续创新工作举措,加大工作力度,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短板,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让百姓感受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在青南地区最大的一个移民安置点——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东格尔社区,713户藏式风格院落整齐划一地排列在县城东郊,走在四通八达的硬化路上,篮球场、文化广场、幼儿园、环卫设施不一而足,推门走进居民的院落中,水、电、网、厕都已齐备。
 
  64岁的恰科日乡雄让村贫困户斗尕日吉布从泽曲草原深处搬迁到这个“新村”,在真正意义上完成了游牧民到城镇居民的转变。“原来的房子是土坯房,很小,而且冬春透风,夏秋漏雨,睡觉也睡不安稳,总是担心哪天会塌掉。”回忆起以前的日子,斗尕日吉布说道,他不曾想象过,这辈子还能住进这样的院子。
 
  近几年,黄南州推进“厕所革命”,结合农牧区危房改造、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工程等项目,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通过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带动农家乐经济,使村民依托农家乐走上致富路。2014年至2019年,黄南州共投资7.94亿元,建设高原美丽乡村126个,惠及9万余人。
 
  宜居乡村,留住特色更富有
 
  美丽乡村建设,就是不断解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宜”字上做文章、下功夫,遵循自然、文化与人和谐发展的规律,通过优美环境带动乡村其他领域共同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以前是脏乱差,现在山变绿了,水变清了,空气也变清新了。现在的乡村既有现代化的设施配套,又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农家乐文化引来更多的城市居民来体验,农牧民的收入也逐年提高……
 
  这是近几年来,在海南藏族自治州的乡村里发生的天翻地覆、焕然一新的变化。
 
  海南州自实施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开始,着力提升村容村貌,突出乡村生态,按照节约土地、有效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设出生态和谐、田园风光、能源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美丽乡村。并通过发展传统农牧文化、特色民宿、休闲胜地等方式,最终把农牧区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美好家园。
 
  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实现村容整洁的有力举措。
 
  随着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不断推进,在省级美丽乡村——长江源村,环保理念已深入人心,村容村貌得到明显的改善。“这几年,随着村里环卫设施的不断完善,我们村不光环境得到了改善,人的思想也提高了,一些生活习惯也改变了,精神文明得到了大幅提高。”村委会主任扎西达娃说。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我省始终将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大举措及重要的民生工程,并不断提升服务管理水平,以乡村振兴为目标,补齐设施短板,改善和提升群众生活品质,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