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文旅为脱贫致富赋新能 四川甘孜州交出建州70周年奋进答卷

2020-09-07 09:26:17   来源:人民网   作者:朱虹


\
甘孜美景。甘孜州文旅局供图甘孜美景。甘孜州文旅局供图

 
  这里有巍峨的贡嘎山、超凡的亚丁群峰、迷人的美人河谷。作为康巴文化的核心区、康定情歌的故乡、川藏“茶马古道”的中心,这里还有许多的美誉,这里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甘孜州辐员面积15.3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19.9万人,山地面积占80%,拥有20余座6000米以上山峰。特殊的地形地貌,赋予这片大地无与伦比的美丽与神奇,但也意味着这里的脱贫攻坚更考验人们的智慧。
 
  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甘孜州依托优越的文旅资源优势和后发的交通进入优势,举全州之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并以文旅融合和文旅扶贫为抓手,奋力打造高质量世界旅游目的地,交出了建州70周年文旅促脱贫的磅礴答卷。
 
  乡村旅游带动1.8万贫困人口 就业人均年增收804元
 
  1950年11月24日,全国第一个专区级民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成立。
 
  高山峡谷,沟壑纵横,草原湿地,苍茫辽阔。这片古老而又神秘的土地,如何脱贫致富奔小康?
 
  面对险峻而又壮美的自然环境,厚重而又独特的历史文化,甘孜州踏上了发展旅游业之路。1987年4月,以泸定县开发海螺沟旅游为契机,甘孜州设立风景名胜旅游管理专门机构,负责全州的旅游开发和管理工作。
 
  自此,这片广阔豪迈的土地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1987年10月15日,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正式开营,甘孜州正式对外接待游客。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泸定县的泸定桥、丹巴县的甲居藏寨、雅江县的康巴汉子村、稻城县的亚丁、理塘县的格聂山、康定市的木格措、甘孜县的格萨尔王城、德格县的印经院、道孚县的墨石公园等旅游品牌和景区景点陆续成为旅游名片。旅游不仅渐渐成为甘孜州的主导产业,更成为了能使贫困群众充分就业增收的富民产业。
 
  近年来,甘孜州以泸定、康定、丹巴三市县为主体,以“成都后花园·康养加休闲”为总体定位,以“春观花、夏避暑、秋赏红、冬沐阳”为产品特色,吹响了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的历史号角。
 
  “过去到处打零工,只能填饱肚子,去年在家里招待游客,净赚了20万元。”甘孜泸定县杵坭村44岁的村民雷元强兴奋不已,他在自家院子里修建小桥流水,办起农家乐,乡村旅游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目前,杵坭村内有农家乐20多家,6000多米的旅游快速通道沿线,平均300米就有一处农家乐。樱桃节、赏花节,旅游产业带动乡村振兴,引领当地村民迈向致富大道。
 
  也是这两三年,怀抱著名亚丁风景区的稻城县“国际旅游小镇”香格里拉,用美丽战胜了贫困。“香格里拉的美好前景让我动了心,给我壮了胆。”四季莲花客栈老板李雪说。她租下贫困户阿里呷家900多平米的房屋,打造出一个融藏汉风情于一体的国际化经典小客栈,吸引了全球各地的游客前来投宿。阿里呷乐出租的10多个房间,过去用来堆柴禾,拴牦牛,屋角结满蜘蛛网,臭气刺鼻,现在却是坐收红利、助他脱贫的漂亮客栈。
 
  借势发力。香格里拉镇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丁杰东,在政府帮扶下,将自家闲置破旧的三层石头白房子,打造成了风情浓郁的藏家小洋楼,并在村上帮助协调下,出租给景区旅游公司,年收入25万元。亚丁村的其他34户村民的闲置房,也都在当地旅游产业的辐射中齐刷刷变成了坐收旅游房租的“摇钱树”。
 
  依托旅游业实施精准扶贫,甘孜州乡村旅游的发展直接带动1.8万贫困人口就业,人均年增收804元,助推21个旅游扶贫重点村脱贫摘帽,创建泸定县、乡城县2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12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
 
  文化遗产保护迈上新台阶 带动村民致富奔康
 
  如何传承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甘孜州紧扣“保护优先、合理利用、传承创新”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坚持在保护中传承,在创新中发展,通过提升文化遗产保护级别和规模、完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格局、加强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和交流传播、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性建设力度等举措,稳步推进文化遗产保护迈上新台阶。
 
  目前,甘孜州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丰硕,拥有“格萨尔”“藏戏”“德格印经院雕版印刷技艺”“藏医药浴法”共4项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世界级、国家级非遗项目数量以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量从建州前的一无所有发展到位列四川省第一。
 
  “当前,我们按照州委、州政府的统一部署,正全力开展‘丝路甘孜·康藏秘境’科考行动,目的在于要挖掘、整理、宣传有关甘孜州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重新梳理古丝绸路上经贸、人文、艺术、交通等特色发展脉络,有效引导群众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来,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甘孜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刘洪表示,通过此次科考行动,甘孜州境内有关南丝绸之路的丝绸、唐卡、壁画、美术、建筑、非遗、历史遗迹和遗址等,都将通过专家团队的考察调研,实现前所未有的素材聚集,为下一阶段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桂花是甲居藏寨的支部书记,从上世纪末到现在,她从一个土生土长的嘉绒姑娘成长为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她经营的民宿酒店地处丹巴县古碉藏寨美人谷的核心地带,常年游人络绎不绝,年收入上100万元。目前,有10几位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桂花的酒店打工。文旅融合,让桂花和乡亲们尝到了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甜头,也让远方的客人对美人谷丹巴的体验有了更多的美誉度。
 
  同样尝到文旅融合甜头的,还有雅江县的“康巴汉子村”。这个村位于景观大道318国道旁,高大的身材、威武的气质、硬朗的外表、豪迈的性格,让康巴汉子名扬天下。如今,国内外的游人纷至沓来,村民们通过食宿接待和出境摄影等方式找到了旅游致富的好门路。“康巴汉子给客人们当摄影模特儿,价格一般是一天300到500元,拍摄的人有了丰富的艺术收获,村里的人也有了可靠的收入。”村支部书记勒布说。
 
  为不断推进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培育文化龙头企业和特色文创商品,甘孜州打造了一批文化产业优秀项目,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增收。通过承办文化活动、创作精品群众文艺作品,开展文化产品展销活动,甘孜州销售各类文化产品数万件,总销售金额突破1000万,获文化创意奖32项,地区级以上奖项2000余个。
 
  甘孜州实现旅游收入366.98亿元 增速在全省名列前茅
 
  2011年,甘孜州提出“全域旅游”,把全域旅游定义为“四全”,即:全域资源、全面规划、全境打造、全民参与。2016年2月6日,国家旅游局发布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把甘孜州全部纳入创建范围。
 
  “这是我们推进全域旅游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是我们多年来为之奋斗、梦寐以求的喜事,是甘孜发展底部突围、转型升级的希望所在!”甘孜州州委书记刘成鸣说,围绕全域旅游,甘孜州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州下好一盘棋,让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
 
  泸定县冷碛镇团结村,素有“康巴第一村”的美誉,却是典型的“藏在深闺无人问”。为助力村民致富增收,泸定县委拨款修路,让团结村与国道线接轨,连通全州旅游大环线。
 
  路通,人欢,业兴。2018年,泸定县冷碛镇团结村成立了全州首个伟昌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全州首家家庭农场——吉祥农场等新型经济社会组织,完成1000亩大樱桃、1000蔬菜种植的产业结构调整,打造出集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和农家观光为一体的现代文明示范村。去年,团结村村民人均收入由2011年的2200元猛增到一万元,259户村民提前实现整体脱贫。
 
  如今的甘孜州,旅游路段沿线和景区核心村,定位为旅游服务产业区,村民就地转向参与旅游服务;低海拔山区村组,定位为农业产业区,村民围绕旅游餐饮项目,规范化种植蔬菜水果,提升品质和产量;高海拔山区村组,被划分为特色肉食品、奶制品养殖区,为当地旅游市场提供优质的特色肉制品和旅游产品、崖柏制品等。位于海拔3600米高的拉木格村,16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人均收入过万元。
 
  瞄准旅游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全域旅游”给海拔4000余米的理塘县带来全新机遇,变雪山为“金银山”,变草原为“金银滩”。理塘县村戈乡乡长单真制定“科学养畜”方案,开办集体牦牛牧场,招收7户贫困户到牧场打工,一年下来,全村26户贫困户人均增收2000多元。
 
  历经多年的发展积累,如今,甘孜州文旅产业“三环一带两湿地”的全域旅游格局初步形成,文旅融合发展迈入历史新阶段。“三环”是指环雪域贡嘎旅游圈、环圣洁亚丁旅游圈、环格聂神山旅游圈,“一带”是指格萨尔王文化旅游带,“两湿地”是指以石渠长沙贡玛和理塘毛垭草原为代表的最美草原、高原湿地。
 
  随着康定机场、亚丁机场、格萨尔机场、雅康高速等的建设和投运,甘孜州结束了无高速公路的历史,形成了“一州三机场”和内联外畅的交通格局,极大提升了旅游通达性和便捷性,为打造旅游发展新高地提供了强大的基础支撑。2019年,甘孜州全年接待游客3316.6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66.98亿元,接待人次突破三千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首次突破三百亿元,增速在四川省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