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甘孜理塘教师降措:残缺之身 托起藏乡“教育梦”

2020-04-20 09:59:45   来源:国际在线   作者:叶强平 殷洁


  嘎、卡、噶、阿……”,4月16日,在四川省理塘县哈依乡中心小学,一年级学生跟着“一村一幼”教师降措读藏文拼音的声音回响在海拔3500米的深山藏乡山谷。

  身患二级残疾的降措不惧山高路陡,常常护送着孩子走过雨季的峡谷和大雪覆盖的草地,从未说过苦和累。这些脚印,也深深地印在孩子们和农牧民群众的心中。因为一句“当一名好老师”的诺言,他扎根藏乡教育十年终不悔。

\

降措老师为孩子上启蒙课 摄影 殷洁

  藏家小伙子回村当老师

  “90后”藏族小伙子降措出生在川藏高原大山深处的一个小村庄——理塘县哈依乡哈依村。2007年,刚踏入社会的降措曾在理塘县城创业拼搏。那时,偏远的哈依乡上,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多人的思想观念依旧停留在“靠天吃饭”上,习惯了眼前的生活,对于如何改变贫困现状、过上更加富裕文明的日子,大家心中茫然。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看着在田间小路旁嬉戏追逐的藏家小娃娃,降措心中就有一个强烈的愿望,一定要让家乡的娃娃们读好书,用知识点亮未来,用知识换来更加美好幸福的明天。

  那时候,哈依乡正缺代课教师,2010年9月,经过相关程序批准,熟悉本地语言的降措成为了哈依乡小学的一名代课教师。他说:“我在农村长大,是读书改变了我的人生。我希望能够登上讲台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并且要当一名好老师,引导我的学生尽情奔跑在知识的田野上。”

\

降措老师到残疾学生家“送教上门” 摄影 殷洁

  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从那时起,降措圆了教师梦、登上三尺讲台,他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向往和钟爱的教育事业。尽管当时只是一名代课教师,他还是很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认真备课、上课,尽心辅导学生,和正式教师一样履行职责。2013年开始,降措成为了学校的公益性岗位教师。

  近年来,随着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的实施,藏区深入推进村级学前教育工作,这一契机下,已有多年教学经验的降措于2017年9月顺利考上了“一村一幼”岗位。

  山村教师,让人联想到的是寂寞和清贫,但降措热爱着这个岗位不肯放弃。“现在做生意的人这么多,就是到成都打工,也比现在赚得多。”有朋友劝他。降措生于斯、长于斯,对家乡肥沃的青稞地、对村里欢笑的孩子有着割舍不断的情义。守护哈依乡的这几十名孩子,是他的初心,也是他的承诺。

\

降措老师护送学生回家 摄影 殷洁

  山路漫漫 用残疾的双脚丈量

  一约既定,千山无阻。

  从理塘县城到哈依乡,车子要开近三个小时的山路。这一路上,只听萧萧风声自耳畔掠过,摇曳着寂静的深山老林。降措老师常年守在这高寒山区,守着他的孩子们。

  从教近十年,他对待教学工作的热情不减,时时辛勤钻研教材、探索教法,通过各种渠道努力提高自身业务修养,跟上新时代知识更新换代的步伐。对于成长期的学生,他如同一位父亲悉心照顾他们,付出大量精力而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桑登同学家住离学校2公里外的安巴村,路上要经过一段茂密的森林和山崖,和桑登一样,班里还有两三位学生的家住得比较远。傍晚,蜿蜒曲折的山路上总能看到一大数小的身影,走在中间的降措左手牵一个,右手拉一个,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愈拉愈长,直到最后只剩降措独自一人回家的身影。他和孩子挥挥手,转身往回走,只听门口又传来喊声,“格啦,图吉切、图吉切(藏语:谢谢、谢谢老师)。”桑登家的克珠老人总是重复着这句话。

  莽莽苍苍的横断山脉峡谷地带,山高路陡,每逢夏天雨季,有些路段有塌方和泥石流的危险;每逢冬季又有暗冰路段。天气恶劣的时候,降措会抱起或背起学生淌过积水、走过冰面。降措的腿从小落有病根,几年前,还因骨头坏死动过手术,不能跑跳,为二级残疾。六七十斤重的学生伏在他背上,他一声不吭,咬咬牙,一步一个脚印行走着,再累再痛,他也不曾抱怨过一次,他的肩膀就是学生可以依托的港湾。

  和雪域高原其他地方一样,哈依的冬季漫长而寒冷。2018年12月,一个下着鹅毛大雪的傍晚,两公里的山路更显得漫长难走。一如往常,降措带着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学生,顶着风雪往校外走。积雪厚的地方,雪已经没到了小腿处。气温不断下降,为了加快速度,降措背起学生往前赶,一脚深、一脚浅,松软的雪地上留下了串串清晰的脚印。刚踩出来的脚印,旋即又被覆盖了一层薄薄的冰,刺骨的积雪浸湿了他的鞋子和裤脚,寒意侵蚀入骨,他总是咬牙坚持着。

  高原雪地,背着学生赶路,对他而言只是冬季时节一件平常的事。寒来暑往,近十年来,降措无数次穿过村庄和山林,用脚丈量着漫漫山路,如果问他护送过多少次多少名学生,他说,未曾计过数。

  十年一诺:“当一名好老师”

  从教近十年,降措老师只践行着一个简单的心愿:当一名好老师。为了让本地学生更明白地听懂课堂内容,降措刻苦钻研和积累双语教学方法。他所教授的藏文课程,形成了趣、实、活、新的教学风格,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学习藏文。他本人多次获得学校授予的“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传道、授业、解惑,他在藏区乡村教育事业的路上脚步不歇。

  哈依乡呷依布里村的翁姆(化名)是一位瘫痪在床的学生,家中只有婆婆一人。这个村也是全乡最远的,车程需要两个多小时。为了保证特殊孩子能够和其他孩子一样学到知识,降措和其他老师一起,跋山涉水,来回坐车4个多小时,每月数次来到学生家中开展“送教上门”,为学生讲解辅导语文、数学、藏文等基础学科知识。呷拉村的吉称(化名)也是一名瘫痪残疾儿童,降措老师等也定期去他家“送教上门”,耐心地为他辅导一天的功课。这个躺在病床上的男孩和他的爷爷,每次看见降措老师他们过来,都非常高兴。降措总是用自己并不高的工资为困难学生买铅笔、本子等文具和水果,鼓励这些孩子自信起来,努力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

  降措经常到学生家中进行家访,找他们谈心,在学习、生活上处处关心照顾他们。用他们班上洛绒同学的话说:“在我们心中降措老师有时候像爸爸,有时像哥哥,有时候又像我们的朋友!”他像一支蜡烛,为了学生的成长无怨无悔地奉献自己的光芒和温暖。

  “降措老师,快进来喝碗茶吧!”藏家小院门口,阿婆志玛一看到降措,就热情地招呼他到家里喝茶。阿婆志玛是他的学生泽拉翁姆家的老人,祖孙俩人相依生活。阿婆年纪大了,干活不利索,降措就经常去她家帮忙干一些劈柴、翻地、除草等体力农活。降措是个热心人,经常利用公休假日无偿帮助像泽拉翁姆家一样缺劳动力的家庭,默默无闻做好事已达七八年。

  一路走来,降措残疾的双腿却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留下了一个个朴素的故事,他用心守护着他热爱的家乡和深爱的孩子,把青春奉献给了藏区乡村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