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藏族天文历算的奥秘

2019-05-10 13:40:50   来源:西藏商报   作者:央金 赵越 韩海兰


  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建立后,统一了文字,确立了法典,颁布振兴藏医和历算等一系列政策。从内地,以及当时的印度、大食等邻近国家吸收了先进的医学和历算学内容,充实到西藏的天文历算中来,从而使藏医学和天文历算学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在此时期,从汉地引进生肖、五行推算法等知识,在结合古老的自然阴历、自然阳历及七曜历基础上,发展为独特的阴阳合历历法。

\

\
整理 图/记者 李海霞

  据《青史》记载:朗日松赞时期,从汉地传入医学和历算。尤其是藏历铁牛年(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入吐蕃时随行带着许多天文历法的经典,与此同时,将四名藏族青年派往长安求学,学习了《九部续》、《三部释解》等算学经典,并译成藏文,对吐蕃的天文历算学产生很大的影响。在西藏传播最广的有:五行计算法、十二生肖记年法、八寿六十、八卦九宫、二十四个节气、牛算等。

  11世纪从印度传入《时轮经》历法,同一时期波斯的班智达达互贡布入藏,著名译师卓希绕扎同他合作翻译了《时轮续文释解》。翻译 《时轮释解》的时间恰逢火兔年,故印度的“绕琼”之推算法开始传播,并取代了西藏原有的“琼日”推算法,延续使用至今。“绕琼”的推算法是以铁、木、 水、火、土(加以阴阳区别)与十二地支相配合,六十年一轮,即为一绕琼。如第一绕琼的第一年(公元1027年)为阴火兔年,到现在已传为第十六绕琼了。这一推算法与农历相似。

  《时轮经》传入吐蕃以后,虽然藏地仍有多种多样的纪年、年首设置及闰月设置方法在流传,但藏族天文历法的计算基本是依据时轮历的。由于藏传时轮历既有藏族古老历法的基础,又从汉族地区不断吸收有用的内容予以调整和完善,所以它在时轮历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公元1687年,著名的大学者第司桑结嘉措对西藏的天文历算做了认真细致的研究,吸收了汉族和印度历算的合理部分,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创造性地编著了《白疏璃》一书。该书分别叙述了编定历书的规模、项目和内容,并逐月绘出固定的表格模式,对西藏的天文历算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天文历算学在藏族人民的实际生活中应用范围很广,如授时、编制历法、测定方位等。其内容不仅仅是探讨天体运行和大自然变化的规律,而且还探讨疾病的诊断治疗与季节气候变化的密切关系(学习者有兼学医、算的传统,至今西藏天文历算研究所还隶属藏医院领导)。藏历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气象预报。藏族古代就发明了许多气象预测方法,如通过观察植物、动物、河水、星体、冰床、云的颜色和形状,风的方向等来判断气象变化;通过对狐日、鸟日、正日、觜日、两至日、室壁日、白胶日等期间天气状况的观察和分析,结合狮座图、乌龟图以及五星运动值等预测来年天气状况,诸如有无雪灾、冰雹、霜露、旱涝及地震等自然灾害。又根据野鸭、杜鹃鸟、戴胜鸟、大雁、乌鸦、燕子等候鸟的季节性活动时间来安排西藏各地的早、中、晚播等农事事宜等。这种方法至今仍然广泛使用于广大的农村牧区。

  此外,藏历还包括五行、七曜、八卦、九宫、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六十周年、春牛芒神、韵律占、身命气云、堪舆风水等等依附的内容。

  与农历比较大的差别是,藏历产生于气候特殊的高原地区,因此为适应当地气候特征也有一些特别的地方,它并没有采用简单的岁月平分法,而是依“日宿”(即太阳所在位置)定点进行推算,将数据与藏族地区各类鸟兽草木变化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确定节气和划分季节。所以,藏历虽然也划分了春、夏、秋、冬四季,但同时又根据地域独特的气候特征形成了六季划分法,即:春、后春、夏、秋、冬、后冬。从整体观察,整个藏区冬季最长,春季次之,秋季再次之,夏季最短;部分高寒地区,甚至无夏季,春、秋二季连接在一起。

  对于藏传时轮历法而言,在推算回归年和朔望月的长度、安排大小月、设置闰月这些最基本的历法内容方面,都曾吸收了汉族历法的先进知识而使其更加准确。典型的如以汉族历法中的“以无中气之月为闰月”的原则调整时轮历。在推算过程中以某月的中气出现在该月的最后一天以定下月为闰月。藏族历算家称此为“聪明人的办法”,而加以采用。当然在实际推算中中气仍沿用时轮历的数据,所以闰月的设置仍与汉族农历有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