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砍树“能手”成了种树“达人”

2019-04-04 11:28:55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曲欣悦


  “这片是生态林,有雪松、云杉、油松、银杏,那片是经济林,种了油桃、苹果、丽江雪桃……”站在林芝市米林镇白定村的半山坡上,47岁的阿旺洛桑如数家珍地介绍起沿河的一片绿地。
 
  4年前,这块紧沿着306国道、占地约5000亩的土地是一片黄滩乱石,扬起的风沙吹得人睁不开眼睛。当时,阿旺洛桑工作的单位还是一家国有林场。1989年,阿旺洛桑高中毕业,父母都是伐木工的他来到林场上班。
 
  “那时我年轻,一天能砍20立方米的树,几乎年年都被单位评为先进。”于是,能力出色的阿旺洛桑从一名普通的伐木工,一路被提拔为车间主任、林场场长。即便走上了管理岗位,他也经常会拿起油锯,和工人们进山干活。
 
  2015年,阿旺洛桑的人生出现了重大转折。国家提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阿旺洛桑所在的林场整体转型,成为了林芝市生态苗木良种基地。
 
  伐木工变成了种树工。放下油锯拿起锄头的工人们心中都有疑问,“伐木的能学会种树吗?”“不砍树了,靠什么吃饭?”……
 
  面对新工作,阿旺洛桑和所有工人都是从头学起。从挖穴栽种,到配药灌溉,请来的技术员手把手地教他们。为此,他们还曾专程去往湖南长沙学习嫁接技术。阿旺洛桑认识的树种从四五个增长到了30多个。在收入方面,政府的补贴也让工人们这几年的收入只增不减。
 
  刚来到黄滩种树时的场景,工人们都记忆犹新。“下午四五点钟,风一起来,能见度连两米都不到,必须戴上口罩才能干活。”38岁的工人普布扎西回忆,工人们光是平整改良土地就忙活了个把月。2015年底,第一批树苗落地扎根。截至目前,生态苗木良种基地已经栽种苗木1200亩,共计19.14万株。“风沙小多了”则是种树带给这里最直观的的改变。
 
  “现在的工作更有意义,我们是在造福子孙后代!”站在一片一米多高的小树苗前,普布扎西获得了另一种淋漓的自豪感。
 
  除了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项目,西藏还通过提供生态补偿岗位、护林补贴等方式,让老百姓既能吃上“生态饭”,又能走上致富路。正值植树季,白天,生态苗木良种基地周边的村落很难看到村民,许多人都在忙着植树护林。据阿旺洛桑介绍,基地开建以来,已累计安排当地农牧民就业125人,实现增收1082万元。
 
  附近的南伊乡琼林村村民达娘从砍树人变成了护林员。每年,他获得的生态补偿金、旅游惠民资金和护林补贴,共计达7万多元。“在林芝市,从事生态岗位的农牧民已累计达到3万余个,占全市农牧民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林芝市委书记马升昌介绍称。而在整个西藏自治区,2018年共落实生态补偿脱贫攻坚生态护林员岗位30.9万个,带动农牧民增收10亿余元。
 
  据介绍,2012年以来,西藏通过实施“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重点区域生态公益林建设、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等工程,完成植树造林558.62万亩,森林覆盖率已提升至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