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西藏故事】一甲子人生,两次华丽转身

——记翻身农奴、拉萨市堆龙德庆区乃琼村扎巴旺丹

2019-04-03 14:06:17   来源:西藏日报   作者:孙开远 拉巴桑姆


  身份背景:

  扎巴旺丹,男,今年75岁,拉萨市堆龙德庆区岗德林镇乃琼村村民。西藏民主改革以前,扎巴旺丹全家9口人,都是哲蚌寺的“差巴”。他小时候从没吃过饱饭。当时,扎巴旺丹虽然年纪很小,却也要照看牲口。

  民主改革后,扎巴旺丹家有了自己的土地,不但吃上饱饭、还上了学。他先后担任过生产队的会计等职。老人先后育有4个子女,年过古稀的他有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

\

晚年的扎巴旺丹,除了村民委员会监督委员的职责,闲暇时间就是养鸟带孙。记者 孙开远 摄

  堆龙河畔,昔日的荒滩农舍,现在已变成一栋栋高楼。六、七年间,堆龙人已实现从农民到市民的转变。不久前,记者来到堆龙德庆区乃琼安居苑,采访一位这片土地60年变迁的见证者—扎巴旺丹。

  看到有客到,扎巴旺丹老阿爸一挑门帘,大步走出屋。一张古铜色的脸庞充满微笑,一双热乎乎的大手刚劲有力,一点也看不出,老人家已是75岁高龄。

  宾主落座,话题展开。谈起60年前的日子,扎巴旺丹老人记忆最深的,就是饥饿。

  “15岁之前,我没穿过鞋子,衣服也是补了又补。只要家里的烟囱冒烟,就得支差。那个时候,干多干少都没自己的。”坐在贴着壁纸的客厅里,扎巴旺丹回忆起60年前的经历,恍若隔世。

  扎巴旺丹15岁那年的初春,堆龙河畔的柳树刚刚冒出新芽。一天,拉萨方向传来隆隆的枪炮声,一直持续到晚上。他睡不着,就和阿爸一起爬上低矮的屋顶,向拉萨方向张望。看着火光闪耀的夜空,扎巴旺丹很害怕,怕比现在还要苦难的命运会降临。

  几天后,庄园里来了许多干部,有汉族,有藏族。和庄园里其他“差巴”一样,扎巴旺丹全家更害怕了。扎巴旺丹对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军的记忆,除了7岁那年,从堆龙河上游牵来的骆驼队之外,就是管理庄园的人给他们讲述的“红汉人”。

  但当哲蚌寺派来管理庄园的人再也不对他们这些“差巴”颐指气使时,人们才放了心。

  1959年春天,雪域大地上轰轰烈烈地展开了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扎巴旺丹家分到18亩地,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土地,也第一次吃到了饱饭,第一次穿上了鞋。后来,扎巴旺丹还读了两年识字班,学了藏文和算术,成了生产队的会计。

  从无立锥之地,到成为这片土地上的主人,扎巴旺丹的人生实现了第一次华丽转身。

  随着6个姐姐先后出嫁,1964年,扎巴旺丹也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年轻力壮的他在田地里精心呵护着青稞、小麦、蚕豆、豌豆等庄稼。

  1980年和1984年,中央第一、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牧区实行的“牲畜归户,私有私养,自主经营”政策,和农区实行的“土地归户使用,自主经营”政策,再一次使堆龙河畔的这个古老村庄焕发新的活力。

  正当壮年的扎巴旺丹带着全家,辛勤劳动。他记得,粮食多得自家的粮仓都装不下了。他还记得,那几年手头宽裕了,于是通过无息贷款,买了一辆拖拉机。

  “自从有了铁牛,干农活轻松多了。”扎巴旺丹微笑着说。

  1997年到2000年,扎巴旺丹被村民推选为村民小组长。那时,全区正在全面推广机械化和科学种田。村里的地高低不平,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和日常管理,扎巴旺丹就带领村民大搞基本农田建设,还把内地优良品种拿来试种,全区各地的农业技术员都来他们村里参观学习。

  扎巴旺丹自豪地说:“从那以后,我们村的青稞亩产翻了好多番!”

  就在扎巴旺丹年近古稀的时候,他的人生又迎来第二次华丽转身。

  2012年,乃琼村被规划为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B区的一部分。2013年底,他家从山脚下迁到了堆龙河边新建的安居房——乃琼安居苑。

  每年,扎巴旺丹家都能从村集体经济收益中分红。2018年,扎巴旺丹所在的居民小组,经营茶馆收入达83万元。

  人生走过75年,现在,扎巴旺丹有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3个儿子都已分家独立,大儿子几年前病逝,二儿子是一名国企工人,三儿子是一位汽车司机。老人现在跟小女儿一起生活。

  掰着指头算了算,扎巴旺丹的眼睛笑成一条缝:“我现在有7个孙子、4个重孙。最大的重孙达珍上高中了,最小的重孙今年刚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