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西藏故事】“我永远记得那名叫王佳的解放军战士”

——记翻身农奴、日喀则市亚东县帕里镇一社区次仁罗布

2019-03-26 08:57:25   来源:西藏日报   作者:张斌 扎西顿珠 牛枭


   身份背景:

  次仁罗布,男,生于1934年3月,现年85岁,家住日喀则市亚东县帕里镇一社区。

\
图为精神矍铄的次仁罗布老人。本报记者 张斌 扎西顿珠 摄
 

  西藏民主改革前,次仁罗布一家都是贵族康吉达多家的农奴,起早贪黑地种地、放牧,吃不饱、穿不暖,还经常挨打。1959年,民主改革后,次仁罗布在党的培养下,成为一名基层干部。在他家,一张泛黄的照片珍藏了36年,照片的主人公叫王佳,他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解放军战士,却为何让一位藏族老人如此念念不忘?

  2月19日上午,次仁罗布老人颤颤巍巍地从柜子里翻出一张泛黄的照片,似珍宝一般捧在手里,看了又看。他至今还能叫出照片中解放军战士的名字——王佳。

  次仁罗布与王佳的人生交集还得追溯到60年前。

  1959年,民主改革的春风吹到了亚东,五星红旗在帕里高原上迎风飘扬。

  可是,反动的农奴主却不准群众跟解放军打交道,还蛊惑当地群众一起逃走。

  “我们一生下来就没有自由,生命被随意践踏,连牲畜都不如。”次仁罗布回忆说,“我从小就在贵族的棍棒下长大,放牛羊、捡牛粪、拾柴火是每天的任务,要是一天结束了,收获不多,是没有饭吃的,做不好还会挨打,农奴主的鞭子从未离过身,更不敢和他顶嘴,每天只能埋头干活。”

  “在我们眼里,领主的房子就像宫殿,而我们比牛羊还不如。”次仁罗布说。

  “当时我就想,跟着农奴主逃跑肯定还要继续受他们压迫剥削,反正都是一死,不如自己做一回主。”于是,次仁罗布等人决定先留下来观望一番。

  那年初夏,帕里的群众看见上千人的解放军队伍穿戴整齐,喊着口号,排着队从远处走来,帽子上的五角星在阳光的照射下很是耀眼。

  解放军进驻亚东后,严格遵守部队纪律,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给群众粮食吃,还借钱给群众,次仁罗布心中的顾虑逐渐打消了。

  有一天,一位解放军战士手里拎着罐头等食品,敲开了次仁罗布家的门。

  “农奴主康吉达多逃跑了,他们之前占有的土地基本就处于闲置状态,还有不少带不走的牛、羊等。你熟悉本地情况,希望配合我们工作,召集大家分土地、牲畜和生产工具,要让大家站起来当家作主,每个人都能吃饱饭。”敲门的解放军战士说明了来意。

  “这名解放军战士就是王佳,他动员我们留下来,还给我们分发了新衣服、粮食,给我们讲政策,是他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做人的尊严。”老人指着照片噙着眼泪告诉记者。

  从此,次仁罗布积极配合解放军工作,并同解放军一道,在群众中宣传党的政策。

  在王佳等人的帮助下,次仁罗布一家很快盖上了新房、开垦了土地、育肥了牛羊。

  “解放军战士王佳是纯洁无私的,他总是用自己攒下的钱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受到王佳的感召,次仁罗布干劲十足,他立志要成为像王佳那样的共产党员,为群众做实实在在的事。

  因为表现突出,次仁罗布被推选为当时的帕里区主任。此后的24年,次仁罗布和王佳并肩作战,救伤残、抚孤弱、抗雪灾,在漫长的岁月里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1983年12月,王佳离开亚东,临走前,他将自己的一寸黑白免冠照留给了次仁罗布,叮嘱他保重身体,希望他带领群众把帕里建设得越来越好。

  王佳离开36年后的帕里镇,一排排整齐的藏式楼房矗立在道路两旁,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整治、城镇亮化美化……一项项工程让帕里镇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1年“9·18”地震后,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次仁罗布一家住进了240平米的二层楼房。

  “不知道王佳还在不在,如果他看到今天的帕里,一定会很高兴的!”次仁罗布老人含着眼泪,转过身子望向了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