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向阳红花映高原

2019-03-22 11:26:10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余瑶


  “我最喜欢的是舞蹈课!”面对记者的镜头,10岁的丹增德西毫不怯生。
 
  丹增德西是西藏昌都市实验小学四年级五班的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她就跟着老师学习芒康弦子舞,现在已经是可以领舞的“小舞蹈家”了。
 
  3月19日,记者走进被誉为“雪域高原第一个人才摇篮”的昌都市实验小学。这所小学建于1951年,是西藏的第一所现代学校,也被视为西藏现代教育的起点。
 
  校长吴晓龙已经在西藏教育一线奋战了23年。上世纪90年代,当他怀着为民族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的初衷,离开四川广安老家踏入西藏时,恶劣的气候条件、落后的教学设备、薄弱的师资力量都没能压垮他的热情,家长们不愿意送小孩进学校的现实却让他倍感无奈。
 
  “当时藏区农牧民家庭条件普遍不好,他们需要小孩留在家里帮忙干活增加收入。”吴晓龙说,贫穷落后与怠慢教育逐渐形成了一个“死结”。
 
  改变藏区面貌,根本还是要靠教育。60余年来,自治区持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国家层面稳步实施“内地西藏班”、“组团式”教育援藏等政策,一代又一代援藏教师和西藏人民共同努力,西藏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文盲率显著降低。2018年,自治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77.9%,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0.52%,劳动力人口受教育平均年限达到8.6年。
 
  教育优先,首先“优”在硬件上。这些年,实验小学新建了教学楼、宿舍楼,改造了运动场,设立了图书阅览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舞蹈教室等功能性教室,每个班级都配备了电子白板。在四年级一班的教室里,记者见到藏语老师索朗央宗把大小昭寺的历史故事“搬”到了电子屏幕上,孩子们听得认真,课堂气氛热烈非常。
 
  实验小学的优先,还“优”在软文化建设上。目前,实验小学38个教学班共有2240名在校生,其中农牧民子女1435人,占64%。为了传承藏族传统文化,实验小学坚持汉藏双语教学,并将芒康弦子舞改编成课间操,让和丹增德西一样的孩子们都爱上课间时光,人人会跳传统舞。
 
  “红花向阳,舞动精彩”,在这一理念引领下,60余年来,实验小学累计输送毕业生1万余人,不少优秀学生考入内地藏族班,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现在从各县到市里来读书的学生越来越多,家长们看到了教育给孩子、给家庭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他们开始追求更优质的教育。”吴晓龙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