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西藏自治区气象事业高速腾飞

2019-01-16 10:39:48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作者:卢文静


  改革开放40年来,西藏自治区气象事业高速腾飞,气象人锐意进取,持续提升气象服务能力,不断拓宽气象服务范围——

  观云测雨惠民生

  2018年11月,自治区气象局印发《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实现西藏气象现代化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让气象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好地惠及社会生产生活。站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历史节点上,西藏气象部门吹响了气象现代化更高质量建设的行动号角。

  回望过去40年,西藏气象事业发展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铿锵脚步,砥砺前行,快速发展,气象综合监测能力大幅提升,气象预报越来越精准,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更加及时高效,气象现代化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先进的历史性跨越和转变。

  气象观测站从39个到384个:

  气象监测能力大幅提升

  只要轻轻一键,气温、湿度、风向风速等实时观测数据即刻在屏幕上显示。在山南市浪卡子县气象局业务值班室内,52岁的操作员普琼说:“上世纪90年代气象观测仪器设备主要靠人工操作,观测频次也少。从2014年升级为自动气象站后,不仅绝大部分气象要素实现了全自动观测,观测频次也达到分钟级。这样的变化太不可思议了。”

  同样用“不可思议”来形容40年来西藏自治区气象观测变化的还有群觉。今年58岁的群觉是自治区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调研员。群觉说:“改革开放之初,全区仅有39个气象观测站,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观测、报表制作、绘图、发报等所有业务环节全部依靠人工完成。”

  改革开放给传统的气象观测工作打了一剂“强心针”。从2004年开始,全区实施地面观测自动化建设项目,综合观测业务现代化发展从此步入快车道。

  如今,全区各类地面气象自动观测站达到384个,覆盖全区74个县区,初步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现代化的综合观测体系,气象综合观测水平大幅提升。

  从经验外推到数值预报:

  气象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在自治区气象台天气预报会商室一体化综合业务平台,由全区384个观测站组成的光点织成细密的网,天气预报员只需点击鼠标,就能实时调用全区观测站、雷达、卫星等监测数据。

  1986年开始从事气象预报工作的假拉,指着现代化的业务平台感慨:“那时候我们连一台电脑也没有,卫星云图每天只能接收一张极轨云图、再冲洗后才能看。”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西藏自治区实施《西藏自治区区级实时业务系统》项目,该项目将气象预报业务从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形成了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一体化平台。如今,西藏自治区拥有风云系列气象卫星接收站9个、建立了6部多普勒天气雷达。

  “现在,西藏自治区天气监测能力有了显著提升,预报方式也从当初的基于经验的简单外推发展到数值预报技术。”假拉说,改革开放之初,西藏只能做到有气象站的39个站点的单站预报,而现在,建立了基于数值预报技术的短临预报、网格化气象要素预报、地质灾害风险预警和延伸期气候预测等业务,实现了74个县区中短期、694个乡、镇、街道精细化预报全覆盖。

  从口口相传到一键发布:

  预警发布更加及时高效

  2018年12月17日,西藏自治区迎来了入冬以来首场大范围降雪天气,很多地方降雪量超过历史极值。除阿里地区外,其余6市气象部门历史上首次同步发布暴雪黄色预警信号。预警发出后,各市根据预警信号的防御指南,提早部署防灾减灾工作,暴雪没有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其中,西藏自治区较为完善的现代化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功不可没。强降雪前后,自治区气象局通过西藏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用藏汉双语发布了4.6万多条预警信息。

  过去,西藏自治区气象预警信息发布主要靠电话、传真、广播和人工口口相传的传统手段,传播时效慢,传播范围小,气象预警信息传播面临“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随着2015年5月西藏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和“12379”预警短信平台的建立运行,有效破解了这一难题。目前,西藏自治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推广到全区7市地和36个县区。同时,自治区气象局研发了藏汉双语预警信息语音直呼平台,一旦出现险情,工作人员只需在系统上选择对应的发布范围、发布方式,点击“发布预警”,即可完成一次精准的预警信息发布。

  此外,自治区气象局还开通了两微一端、电子显示屏、网站、短信等发布渠道,全区61个县区成立气象防灾减灾指挥部,建成606个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气象信息员达8万余人,实现了气象信息员村级全覆盖,初步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预警信息发布体系,有效打通了“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