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70年来西藏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2019-10-10 11:12:42   来源:《兰州学刊》2019年第8期    作者:高中伟 田向勇


  【摘要】民族干部是我国干部队伍的重要构成,是党和政府做好民族地区工作、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共同繁荣的骨干力量。西藏民族干部队伍建设70 年来,干部队伍结构日趋完善,观念不断提升,素质整体提高,构建起了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结构体系。新时代深化西藏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研究,应以党和国家对西藏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提出的新目标新举措为基点,从理论的回顾与反思、认识与定位、总结与展望来探究新中国成立70 年来西藏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历史经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美丽的新西藏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关键词】西藏; 民族干部; 培养

  【作者简介】高中伟,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四川师范大学教授; 田向勇,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基金项目】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20世纪中叶以来西藏城市人居环境发展变迁研究”(项目编号: 16ZDA135) 阶段性成果。

  大力培养、选拔、教育和使用德才兼备的民族干部,是我国少数民族实现当家做主权利的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统筹做好培养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工作。”习近平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必须加强各级党组织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巩固党在西藏的执政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对民族干部的培养和使用。一方面通过党校培训、民族院校深造、到内地交流学习等途径,加强对民族干部的选拔和考察;另一方面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大胆选用少数民族干部,培养提高在职少数民族干部的思想和业务素质,充分信任,放手使用。广大民族干部在西藏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增进民族感情、维护社会政治局势稳定、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民族团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西藏的面貌“换了人间”,人民日子“由苦变甜”。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生态环境保持良好。有鉴于此,重新探讨新中国成立以来西藏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及经验教训,总结党和国家培养民族干部的组织基础、实践基础、思想基础、环境基础和社会基础,从学理角度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归类,审视其理论价值和不足之处,在新时代背景下探讨西藏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路径、新方式、新举措,对西藏民族干部队伍的健康成长大有裨益。

  考察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成果,关于西藏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研究大致有两个方向,其一,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西藏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其二,西藏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与维护社会稳定。但对西藏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长时段、宽视野研究尚待进一步加强。为此,本文尝试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西藏民族干部队伍建设问题进行探究。

  一、新中国成立70年来西藏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历史成就

  培养造就一大批民族干部,不仅关系到西藏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也关系到西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大局。1949年底,当解放西藏的问题提上日程时,毛泽东明确指示: “训练藏民干部极为重要。”领导解放西藏的中共中央西南局,提出了必须放手吸引少数民族进步分子或中间分子到各级政权或群众团体中工作,使他们有职有权,并在工作中时时注意耐心地教育和团结他们。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国家有计划地培养、教育和选拔民族干部队伍的过程中,西藏民族干部队伍不断壮大,结构日趋合理,作用发挥日益明显,在建设新西藏的征程中成为带领全区人民实现美好梦想的核心力量。

  民族干部数量稳步增长。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就指示各级政权机关均应按各民族人口多少分配名额,大量吸收少数民族干部参加政府工作。1956 年民主改革初期,全区只有藏族干部2767人,占全区干部总数的30%。民族干部的严重缺乏使得党在西藏的政策、方针未能得到充分的落实。在党中央及全区党委的大力支持下,通过采取学校培训、社会选拔、基层推荐等方式,不断壮大民族干部队伍。到1965年西藏全区完成民主改革,全区已有藏族干部1.65万人,其中贫苦农奴和奴隶出身的干部占96%。此后,西藏民族干部队伍经历了曲折发展阶段,民族干部的数量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国家在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也加快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下步入正轨,进入了发展新阶段。截至1989年底,全区少数民族干部已占全区干部总数的66.6%,其中,省级干部中少数民族干部占72%; 地级干部中少数民族干部占68%; 县级干部中少数民族干部占61%; 专业技术干部中少数民族干部占62%。到2006年底,西藏全区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达62211 人,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32987 人,占全区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74.39%。2007年,从西藏高校毕业生公开考录了3136名基层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其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2386人,占76.1%。到2018 年初,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占82.05%, 693 个乡( 镇) 领导班子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占80.6%。由此可见,新中国成立70年来,西藏民族干部数量稳步增长,已成为西藏干部队伍的主体,真正确保了各少数民族当家做主权利的实现。

  民族干部素质整体提升。在旧西藏,藏族人民文盲率高达97%。自民主改革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高素质民族干部越来越多。中央党校多年来培训西藏民族干部学员1466 人,针对不同时期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开设不同班次,培训不同层次的干部,取得了显著成绩,民族班学员的素质和水平普遍提高。在师资培训方面,主要以在职培训为主,注重组织高职进修,如1986 年内选送18 名藏族语文教师,进市区学校进修学习; 选送48名教师进南京师院、西藏大学、西藏民院或中央民院进修学习。为提高学校管理干部素质,选送12 名教育行政、业务干部进杭州市教育学院进修学习。在交通管理方面,大量培训职工干部,如在“九五”期间,短期培训职工共4800多人,对交通执法人员普遍进行一次轮训,大大提升职工干部的素质和管理能力。在医疗卫生方面,拉萨市根据上级党委大力培养藏族干部的指示,招收了23 名藏族学员。初来时他们一字不识,如何掌握医药卫生技术,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针对他们的特点制定采用了教、学、带的方法,经过几年努力,他们都具备了高小文化水平,能够独立值班,独立完成一般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在基层,抓乡村民族干部的培训工作和对群众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的教育。通过培训提高干部群众素质,增强其民主意识、民主自治意识和民主自治能力。党和国家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拔培训,对西藏民族干部整体素质的提升起到关键作用。

  民族干部结构日趋合理。西藏是以藏族为主体的几十个少数民族的聚集区。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区各级国家机关中,藏族、门巴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比例不断上升。据介绍,西藏自治区20名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14 名; 西藏自治区29名全国政协委员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委员就有26名。西藏自治区气象局党组也采取“大胆使用,严格管理”的办法,使一大批区内少数民族管理骨干和业务骨干茁壮成长。旧西藏妇女地位相当低下,西藏自治区大胆选拔使用民族女干部,使妇女的参政议政权利得到应有保证。截至2004 年底,拉萨市干部总数达到11000人,少数民族干部占总数的69.9%,其中妇女干部占干部总数的41.7%,遍布教育、卫生、文化、党政机关等各个行业。

  民族干部管理行之有效。西藏自治区党委认真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过程中,出台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等290 多部,涉及教育、文化、生态保护、权益保障等多个方面,筑牢了“依法治藏、长期建藏”的法治基础。党和国家以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管理渠道培养民族干部,通过中央党校西藏干部培训班大量选拔提升民族干部,通过自治区党校和各民族干部学校进行轮训干部,在实践中锻炼和在内地挂职学习选拔教育民族干部。西藏军区党委也不断加大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力度,全区99%的县市人武部和边防连队至少配备1 名少数民族干部。1997 年以来,西藏先后选派了248 名干部赴中央国家机关和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其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236人,加强民族干部的培养是西藏人才战略的重要内容。坚持好干部标准,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大力培养选拔使用优秀藏族干部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民族干部作用日益突出。西藏民族干部是党和国家联系少数民族的桥梁和纽带,日益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朱研指出西藏民族干部队伍的培养、教育、选拔和使用是保证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反分裂、反渗透、反颠覆的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民族干部与本民族有着天然的感情,了解本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熟悉本民族的文字发展及语言风格。同时,少数民族群众愿意把本民族的干部当做自己的代表,愿意向他们倾诉心声、反映意见,在处理民族隔阂、民族纠纷方面,愿意接受他们的领导。在西藏,少数民族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越来越多由现代知识武装起来的高素质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成为西藏社会发展的“推动器”。如1989年的“三·五”骚乱,使拉萨市经济遭受了巨大损失,也为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带来了强烈干扰。但经过广大民族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仍然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国民经济继续发展。社会总产值完成35330万元,比上年增长6%,国民收入20936万元,比上年增长5.2%,工农业总产值11443万元,比上年增长11.7%。民族干部对改变本民族落后的面貌有强烈的使命感,能更好地贯彻执行党在民族地区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二、新中国成立70年来西藏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历史经验

  毛泽东指出:“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西藏70 年历史证明,培养造就一支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是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发展、民族团结的关键所在。西藏自治区党委结合实际,逐步形成并建立起多渠道、宽领域、灵活多样的民族干部培养体系。

  (一)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西藏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

  党和国家对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是其发展壮大的组织基础。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强调: “一定要帮助少数民族训练他们自己的干部,团结少数民族的广大群众。”周恩来指出:“要有步骤地有计划地培养民族干部。”新中国成立70年来,选拔、教育和使用民族干部始终是党和国家维护西藏和平稳定、实施治藏方略总目标的核心力量。195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帮助西藏地方进行建设事项的决定》,要求“将西藏军区干部学校,改为西藏地方干部学校,并予扩建,以加强培养训练藏族及其他民族干部的工作。”自治区党委更是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和政策激励民族干部的成长。民政部门不断加强民族干部队伍的建设,高度重视广大民族干部职工学习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经营管理,以适应当前民政工作的需要,为开创民政工作的新局面创造干部条件。鉴于西藏复杂的历史性及面临的诸多困难,党中央召开了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推动了西藏经济社会进步,确立了西藏发展的基本理念、主要目标、总体部署,从战略高度思考谋划民族干部队伍培养工作。

  党和国家加强专业素养的培训是民族干部队伍发展壮大的理念基础。教育和科技的落后,严重阻碍着西藏地区经济发展,适度超前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培养各类专业人才,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对西藏地区经济建设,具有根本性的战略意义。民族干部了解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能够充分反映和代表本民族群众的意愿和要求,是党和国家团结了解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但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文化素质总体偏低,自治区党委制定加强干部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培训规划,开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和唯物论、无神论教育,使他们正确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不信教,不参与宗教活动,对不同文化层次和在不同工作岗位上的干部实行分类指导,较好地增强了教育培训的效果。林芝地区自2004年来共培训各级各类少数民族干部2045人(次) ,其中地级干部18人(次) ,县(处) 级干部301人(次) ,科技干部776人(次) ,科员及以下干部950人(次)。西藏粮食系统为提高职工的政治思想、科学文化、业务管理水平,采取以会代训或长会短训等形式举办各类培训班,坚持干什么,学什么,边干边学。广播电视系统通过广播电视大学、西藏党校党政干部进修班、成人自学考试等途径获得大专以上文凭,干部队伍的文化素质逐步提高。西藏革委会在西藏民院、西藏师范学院开办附中,重点培养少数民族高中学生,使之毕业后大都能考上大学,以适应新时期总任务的要求。通过这些举措,西藏民族干部队伍理论素养不断提升,政治责任感显著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区党委的认同。

  党和国家大胆选拔重用民族干部是其发展壮大的实践基础。西藏和平解放之初,全区民族干部极其缺乏,绝大多数是外调和随军进藏的民族干部。中共西藏工委根据政治表现、工作态度和身体状况,陆续在当地积极物色,大胆吸收、大力培养、放手使用,培养了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西藏每年派出近百名民族干部到经济发达省区挂职锻炼,以提高民族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截至2010年底,西藏干部队伍总量达10.9 万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79.16%; 35岁以下的占60.36%; 女干部占41.44%; 藏族等少数民族干部占70.03%,形成了一支以藏族干部为主体、藏汉干部合作、各民族干部团结奋斗的骨干队伍。在民族干部福利待遇、奖励机制等方面适当倾斜,医疗补助方面适当优于内地,子女教育、升学、就业等方面给予优惠,解决民族干部的后顾之忧。中央和西藏地方政府的大胆使用、适当照顾等方针的制定和落实,为民族干部队伍的发展壮大、成长成才提供稳固根基。

  西藏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民族干部队伍发展壮大的物质基础。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极端贫困,经济建设十分落后,为尽快改变这种状况,毛泽东指出“帮助各少数民族,让各少数民族得到发展和进步,是整个国家的利益。”1980年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指出: “加强各民族干部和各族人民的团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国民经济,有计划有步骤的使西藏兴旺发达、繁荣富裕起来。”新中国成立70年来,西藏经济飞速发展,社会面貌日新月异。旧西藏没有一条公路,而今天以拉萨为中心的交通运输网络四通八达; 旧西藏农牧业靠天吃饭,而今天现代农牧业蓬勃发展; 旧西藏,现代工业无从谈起,而今天富有高原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业已建立。从与牛羊同住,到安居幸福新村; 从命如草绳,到拥有自己的健康档案; 入学率从2%到99%,教育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 从赤贫走向富裕,到最终拔除“穷根”。事实证明,只有源源不断地发展壮大人才队伍,推动西藏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民族干部的成长成才才有根本保障。

  各省市的大力支持是西藏民族干部队伍发展壮大的社会基础。西藏和平解放之初,军队是中央治藏政策中最重要的主体力量,“干部主体也主要来源于西藏民主改革时期进藏十八军的部队转业干部。”倘若没有各省市的大力支援,西藏民族干部队伍成长的环境基础将受到很大限制。从1995年正式开始实施对口支援西藏工作,全国18个省市、中央国家机关60多个部委、17户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参与了对口支援,先后选派了四批共2890多名干部进藏工作,投入资金88亿多元,使西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昌都地区积极主动与援藏省市协调,将少数民族干部送出去进行挂职锻炼,不仅使干部开阔了视野,同时拓宽了干部教育培训渠道,使大批少数民族干部迅速成长起来。为适应西藏地方外事工作变化的需要,加强西藏外事干部队伍建设,外交部协调有关部门选调外事干部进藏,截至2000年,共选派50多名干部援助西藏外事部门开展工作。拉萨市在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援下,新建了一批中小型公工交企业,建设了一批城市住宅,商业服务,文化卫生和市政、公用设施,城市人口由解放初的3万人左右发展到11万人。在援助西藏发展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有德国迈索尔基金会援助的市福利院医务所及太阳能浴室扩建项目顺利完工并交付使用。邓小平也明确指出:“拿西藏来说,中央决定,其他省市要分工负责帮助西藏搞一些建设项目,而且要作为一个长期的任务。”由此可见,各省市及国际的大力支援,成为了西藏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社会基础,为其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和资金支持。

  (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西藏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不足之处

  总体而言,学术界现有研究成果较丰富,为今后西藏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研究提供了基础性素材与方法论借鉴。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和国家大力培育选拔下,西藏民族干部队伍不断壮大,数量显著增多。到目前为止,西藏自治区已建立起以藏族为主体的民族干部队伍体系,但也必须看到西藏民族干部队伍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在总体数量上与中央的期待还存在差距。

  首先,从党和国家的政治决策和政治信仰来看,西藏地处西南边陲,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如何能够吸引大批干部来藏工作,如何确保援藏干部甘愿为西藏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援藏干部和民族干部服务一定年限如何能够出得去。“进得来”、“留得住”、“出得去”是党和国家处理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难点之一。此外,绝大多数民族干部政治上具有朴素的感情,忠于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但从较深的层次上去思考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还缺乏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本地实际相结合的理性认识,特别是难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驾驭全局、指导工作。

  其次,从援藏干部与本土干部的关系来看,二者能否有效沟通是其工作正常开展的关键。在日常工作中,由于援藏干部的强迫命令、官僚做派无形中伤害到民族干部,造成工作难以开展; 而本土干部对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较为熟悉,但人数较少,政治素质和觉悟相对不高。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对援藏干部的语言问题、对政策不够了解、生活锻炼不够等弱点,饱含意见,难以忍受。

  最后,从专业技术职称和区域分布状况来看,民族干部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相对较低,少数民族干部大多数在党政机关从事行政工作,真正懂经济、会管理的干部不多。这就决定了各民族地区对外来干部的依赖性,这种状况与改革开放的新要求及新时代西藏经济发展是不相适应的。此外民族干部的区域分布不均衡,人才队伍的知识更新和继续教育仍受到很大制约。

  三、新时代西藏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未来展望

  新时代西藏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研究,应站位于巩固党在西藏的执政基础、把握党对西藏顶层设计方向、维护党执政安全的高度,以对西藏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要求、新举措、新目标为依托。站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如何逐步建立能上能下、有效激励、严格监督、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如何让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且能更好履行各自职责,成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这就要求必须强化对干部队伍建设中用人体制的管理,必须始终把少数民族干部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必须以西藏的执政安全、执政地位为着力点推进民族干部队伍建设。针对新时代西藏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可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推进。

  强化民族干部敏锐洞察的政治意识。政治意识是党员干部政治修养的重要表现,也是衡量其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尺。习近平指出:“作为党的干部,不论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岗位上工作,都要增强党性立场和政治意识,经得起风浪考验,不能在政治方向上走岔了、走偏了。”西藏民族干部队伍的迅速成长成才,是西藏未来稳定与发展的坚实基础和重要保证,是党和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帮手,是促进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重要纽带。要教育少数民族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处理新形势下的民族问题,提高做好民族工作的本领。”因此,必须增强西藏民族干部的政治意识,从纪律、信仰和实践层面着手,重点培育和引导民族干部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洞察力,不断增强对民族干部的党性教育,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美丽新西藏为己任,以维护党的核心凝聚力和增进西藏各民族的稳定团结为重点,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重塑民族干部的政治涵养。

  强化民族干部审时度势的大局意识。习近平指出:“各部门各方面一定要增强大局意识,自觉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跳出部门框框,做到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增强大局意识,关键是使西藏民族干部自觉从大局出发看问题,把具体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和处理,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决维护西藏整体发展大局。故此,必须解决民族干部的信仰、信念、信任和信心问题,引导民族干部树立正确的政治观、民族观、大局观和国家观,必须坚持各民族间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相互离不开的基本方针,坚决维护国家安定团结这个大局,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分裂。在民族干部中开展科学知识、思想教育等活动,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无神论改造诸多愚昧落后的思想,用科学的真理教育干部、引导群众。

  强化民族干部锐意进取的改革意识。习近平指出:“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立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关键,重点是做好干部教育、选拔、管理使用工作。”强化西藏民族干部的改革意识,应做好民族干部队伍的竞聘机制、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竞聘机制是实现人才结构具有综合性、时代性和优越性的模式构成,相关部门应不折不扣执行干部竞聘上岗的指示要求,从工作实践历练中选拔使用德才兼备的民族干部。激励机制是民族干部开拓工作的重要保障,实行考核激励是为了让民族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制约机制让民族干部工作有章可循,应逐步建立起具有民族特色的干部监督管理机制,使广大群众对民族干部的选拔任用有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不断增强新时代西藏干群关系的融合。

  强化民族干部与时俱进的发展意识。发展是关系我国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民族干部的发展更是关系西藏稳定的大事。习近平指出: “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严管就是厚爱,是对干部真正负责。要坚持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把从严管理干部贯彻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

  强化民族干部的发展意识,应注重其个人发展、工作发展和事业发展的相互关系。相关部门应针对民族干部的整体状况统筹安排合乎发展的工作规划,拓展民族干部的视野和能力,在具体工作实践中要求民族干部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落实到本职工作中,以新思想统领工作的开展。培养好、选拔好、使用好民族干部,是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利益的战略问题。而培养民族干部既要在学校、工作、教育、政策等方面创造条件,又要鼓励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砺意志。

  结论

  大力培养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重视培养使用长期在藏工作和在藏成长的进藏干部,是党和国家一以贯之的基本政策。在党和全区领导的精心培养下,70年来西藏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全区干部队伍总量稳步增长,结构不断优化,整体素质日益提高,初步构建起了以藏族干部为主体、藏汉干部合作、各民族干部团结协助的干部结构体系。然而,新时代西藏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仍有许多亟待改进的方面,如民族干部、援藏干部“进得来”、“留得住”、“出得去”管理机制仍需完善; 民族干部整体数量、理论素质仍显不足; 民族干部培养方式、驾驭建设新西藏的能力仍需改进。即便如此,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实践证明,党和国家已然具备了促进西藏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组织基础、社会基础和文化基础,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培养民族干部队伍的管理体制。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节点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区各民族干部团结带领广大群众脚踏实地、开拓拼搏的建设中,一个和谐稳定、民族团结、宗教和睦、民生改善、边疆巩固、生态良好的新西藏,如雪山上升起的一轮朝日,必将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注释参考原文,文章来源于《兰州学刊》2019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