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巴嘎乡:旅游小镇敞开怀

2018-10-22 10:22:11   来源:西藏日报   作者:米玛 赵永琦 温凯


\  

设在冈仁波齐景区门口的“垃圾银行”兑换点。

  \

次仁曲吉正在岗萨村牦牛运输旅游服务中心上班

  \

牧民曲杰赶着牦牛,准备带游客上山。本报记者 赵永琦 摄

  阿里地区普兰县巴嘎乡地处冈仁波齐山脚,是西藏自治区边境口岸之一,历史悠久。随着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这里从一个游牧区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目的地。

  金秋时节,“西藏日报改革开放40年”采访组一行,一路仰视着旗云环绕的冈仁波齐,眺望着幽蓝似玉的玛旁雍错,来到了冈仁波齐山脚下的巴嘎乡,聆听这片土地在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变迁,见证当地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记录他们阳光般灿烂的笑容。

  放牧点成为了国际旅游城镇

  9月的阿里天更高,云更淡。

  奔驰在国道219线上,一路向西,进入普兰县境内后,在冈仁波齐山正前方,有一座屋舍密布、炊烟袅绕的大镇子,这里便是巴嘎乡政府所在地岗萨村,规模之大,在地广人稀的阿里颇为少见。

  巴嘎乡有2个行政村,岗萨村在冈仁波齐山脚下,雄巴村在玛旁雍错边上。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让这个乡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目的地,从餐厅到宾馆一应俱全,繁荣程度远非其他牧区普通乡镇可比。

  但在40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今年61岁的赤列来自昌都市,1985年定居在巴嘎乡。在他的记忆里,这里曾是一个普通的放牧点,几间石头垒起的简易房,供牧人临时居住。

  “之后,转山转湖的人多了起来,不少岗萨村村民也把帐篷长时间支在这里,放牧点慢慢变成了帐篷城。”老人 一边说着,一边眯着双眼,沉浸在往昔的回忆中,“转山转湖的人偶尔租住在牧民的帐篷里,但收费是象征性的,大家都没看出这里面的经济效益。”

  变化总是在不经意间。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前来巴嘎乡的香客和游人逐年增多,当地开始渐渐兴旺起来,有做生意的,有开旅馆的,房子也越盖越多。

  “自2006年安居工程实施以来,180户牧民彻底定居在此。2010年,国道219线通了油路,让巴嘎乡真正热闹了起来。”乡长益西措成说。目前,全乡拥有商店、旅馆、餐厅、“牧家乐”387家。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引领下,岗萨村成立了牦牛运输旅游服务中心,雄巴村办起了温泉洗浴中心和招待所, 还有的群众选择自主创业,过上了吃“旅游饭”的富足生活。

  2013年,普兰县启动了冈仁波齐—玛旁雍错旅游景区正规化、专业化建设,先后在巴嘎乡建设了喜马拉雅冈仁波齐大酒店,投资100万元建设冈仁波齐垃圾填埋场,投资335万元建设岗萨村游客救援中心,启动国道219沿线“黑帐篷”营地计划,使巴嘎乡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接待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15年,巴嘎乡被自治区列为20个特色小城镇示范点建设项目,目前,由自治区建筑勘察设计院制作的《阿里塔尔钦国际旅游小镇规划及风貌设计》已经完成,巴嘎乡正在按照规划进行设计建设。建成后,巴嘎乡将成为拥有7大片区、独具普兰特色和民俗风情、功能完善、生活舒适的国际化旅游城镇。

  因为来冈仁波齐游玩,最终与当地姑娘结婚的赤列乐呵呵地说:“我是一个幸运的人,亲眼看到了40年来巴嘎乡的变化,这里已经是我深爱的家乡,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牦牛运输队变成了旅游服务中心

  岗萨村牦牛运输队,早已名声在外。

  2017年,岗萨村牦牛运输队更名为“岗萨村牦牛运输旅游服务中心”,这意味着曾经的牦牛运输队变成了集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集体经济组织、民间协会为一体的专合组织。

  今年36岁的久美多吉是岗萨村村委会主任,现任岗萨村牦牛运输旅游服务中心法人代表,2017年当选为自治区人大代表。

  说起岗萨村牦牛运输旅游服务中心的发展历史,久美多吉就滔滔不绝起来。1981年,随着游客的增多,部分村民自发性组织起了运输队,为国内外游客提供旅游运输服务;1996年,村委会一致通过,决定成立岗萨村牦牛运输队;2004年,成立了具有社会团体性质的运输服务队,参与旅游服务的群众有160户695人、牦牛2235头;2010年,经普兰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具有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性质的运输服务队;2017年,经地区民政局正式批准,成立了具集体经济合作组织性质的岗萨村牦牛运输旅游服务中心。

  截至2018年8月底,岗萨村牦牛运输旅游服务中心已有成员322户1103人,拥有牦牛2206头,马1103匹,旅游服务覆盖面达99%,旅游服务收入已突破1000万元,人均年收入已达到12200余元;实现劳务输出6000余人次,带动农牧民1103人创收,为周边县、村提供劳动力1000余人次;贫困群众91户252人全员参与旅游服务产业,人均实现创收9550元。

  从运输队变成旅游服务中心,所有的一切规范了起来。据久美多吉介绍,目前,岗萨村已全面向村民公开村务、政务、财务,把知事权、议事权、监事权交给群众。定期对岗萨村牦牛运输旅游服务中心财务收支、分红、带动贫困户增收等情况进行清算,及时了解情况、摸清底数。每年召开农牧民大会,组织农牧民对当年岗萨村牦牛运输旅游服务中心的集体资金使用计划进行提议、表决,并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公示。

  随着牦牛运输旅游服务中心的红利增多和国家禁牧减畜政策的推行,不仅牧民群众放下羊鞭,纷纷投身于旅游服务产业之中,还有大学毕业生也投入到岗萨村牦牛运输旅游服务中心中来。

  次仁曲吉是西藏农牧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2017年毕业后,就在家乡的岗萨村牦牛运输旅游服务中心实现了就业。

  因为专业对口,又在家门口上班,负责会计工作的次仁曲吉得心应手,信心满满。

  “招聘专门人才、大学生也是我们走向专业化、规范化的重要举措。”久美多吉说。

  “垃圾银行”普及了环保新理念

  “这里是冈仁波齐山脚下,生态脆弱,我们会更加重视生态保护工作。今年推出的‘垃圾银行’就是个例子。”巴嘎乡党委书记王俊华介绍说,岗萨村牦牛运输旅游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和游客通过参与公益事业的形式,将景区垃圾统一交付到8处“垃圾银行”兑换点中的任何一个,通过有偿兑换,推动巴嘎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分级负责、分片管理、分户治理。

  巴嘎乡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全面落实各项生态举措,不断加强环境综合治理的同时,研究制订了《巴嘎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方案》《巴嘎乡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方案》,细化了《巴嘎乡村规民约》等,进一步明晰了全乡干部、群众、商户和环卫队的环境保护责任,乡、村、组和户四级责任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

  “加大投入,确保实效”是巴嘎乡抓好辖区、景区和水源区环境卫生治理的重要一环。在乡级财政相对困难的情况下,每年投入65万元支持环卫队开展环境卫生治理工作。在转山沿途和转湖沿途各添置垃圾箱40个;在岗萨村辖区添置垃圾箱38个和垃圾转运车2辆;安排卫生保洁员和生态管护员、水资源保护员、乡级、村级和组级河长、湖长等共30余人,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卫生治理工作抓在日常、抓在经常,高效正常运转。

  “以前我们的垃圾都是随便找地方扔,时间久了,垃圾到处都是,很不卫生。现在只要整理好放在家门口,垃圾车就会准时过来收走,很方便,也很卫生。”巴嘎乡群众普布卓玛由衷地对记者说道,“看着生活环境变好了,大家都很高兴,很舒服。”

  走在巴嘎乡干净整洁的街道上,王俊华说:“通过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尤其是‘垃圾银行’的稳步运营,解决了巴嘎乡辖区、村组、公路沿线和旅游景区环境卫生脏乱差,主干道沿线交通秩序混乱、乱堆乱搭乱建乱挖等突出问题,基本实现了巴嘎乡环境卫生“七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有序化、规范化、便民化)的目标。”

  这就是今天的巴嘎乡,得开放之益,因旅游而兴,在冈仁波齐与玛旁雍错的环抱中从容淡定,美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