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西藏民族大学人才工作:格桑花开渭水滨

2018-10-10 15:09:29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2000年,从西藏民族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布琼被分配到了西藏最偏远、最险峻的察瓦龙乡当乡村医生。作为察瓦龙乡唯一的医疗工作者,艰苦的环境、突如其来的挑战没有使布琼退缩,却更加坚定了他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信念。他刻苦自学藏医、牙医、针灸、推拿等技术,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十几年如一日,为散居在全乡4600平方公里上的村民看病送药。
 
  布琼扎根高原、卧雪爬冰,守护群众健康的事迹感动了亿万观众。2014年3月10日,被央视授予“最美乡村医生”荣誉称号。
 
  60年来,无数像布琼一样的西藏民大学子奔赴西藏,为高原的改革发展稳定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可以说,西藏民族大学的人才培养史,就是一部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建设史。
 
  一个甲子岁月,格桑花盛开在渭水之滨。这所在暴风骤雨中诞生的西藏第一所高等学府,始终秉承“爱国、兴藏、笃学、敬业”的校训,为助力西藏发展培养了8万余名各类优秀人才。
 
  “面向西藏、服务西藏”始终是西藏民族大学的办学宗旨。60年来,西藏需要什么人才,西藏民族大学就培养什么人才。
 
  1959年9月,西藏公学开办藏语文专修班,这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专科专业。西藏高等教育在陕西咸阳起步的同时,也迈出了人才培养的第一步。
 
  西藏民主改革取得伟大胜利后,为适应西藏革命和建设事业发展的新形势,西藏公学在继续培养政治干部的同时,开始培养西藏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在开设藏语文专修科的基础上,又先后创办了师范、卫生、农业、畜牧兽医、会计、邮电等专业,为西藏输送了一大批粗通专业技术的民族干部,填补了西藏民族干部中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空白。1963年,西藏公学成立专业系科,办学方向逐步向专业化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西藏民族大学响应西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加快系科调整和专业建设工作。1977年,在藏语文专业招收本科生班,1978年,开办了马克思主义基础本科生班。1979年,语文系招收汉语文本科班,开始了西藏历史上第一批现代高等教育本科专业教学。
 
  进入新世纪,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自治区要求,西藏民族大学在总结在内地为西藏培养人才的有效模式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民族教育规律,为国家和西藏培养更多的人才。
 
  目前,西藏民族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文理并重,文、理、经、管、法、医、教育等相结合的综合性现代民族高校,拥有11个硕士一级学科,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1个本科专业,涵盖11个学科门类,各类全日制在校生达1万人。
 
  “由于肩负特殊的历史使命,建校之初,学校九成生源主要来自西藏。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西藏民族大学才开始在内地10余个省区招生,毕业生绝大多数输送到了西藏。”西藏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袁东亚介绍。
 
  从这里,走出了著名表演艺术家才旦卓玛,走出了西藏第一位藏族医学女博士才旦,走出了西藏第一位农学博士尼玛扎西,走出了“韬奋奖”获得者益西加措……
 
  为了更好地为西藏培养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人才,西藏民族大学在开设与全国其他高校相同的普通高等教育专业的同时,还开设了具有西藏特色的思想政治类课程和民族文化类课程,如《民族区域自治法》《藏族史》《藏族文学史》《藏语》等。这些特色课程,使许许多多青年学子更好地认识了西藏,更好地明白了肩负的使命,坚定了去西藏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学校开设的特色课程,让我对党的民族政策有了更加准确的把握,对民族地区的工作基本原则有了深入的了解。”正是在这样的认识下,2018年7月,山东小伙邢晨从西藏民族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和老师朋友简单告别后,就踏上了雪域高原的土地。
 
  60年来,在西藏伟大而曲折的历史进程中,走出民大、回归高原的学子,践行“爱国、兴藏、笃学、敬业”的校训,俯身干事、立场坚定,成为维护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的中坚力量,推动了西藏高质量发展和长治久安。
 
  面向未来,西藏民族大学正以崭新的姿态,以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建设者为使命,为西藏发展培育更多可靠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