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探访“中印边境第一村”吉汝村

2018-07-31 08:35:15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王珍


  原标题:神圣土地的守护者 幸福家园的建设者——中国民族报记者探访“中印边境第一村”吉汝村
 
\
  吉汝村整洁的村容村貌。本报记者 王珍摄
 
  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岗巴县城驱车行驶13公里,便可到达喜马拉雅雪山脚下的岗巴镇吉汝村。吉汝村平均海拔5050米,距离印度很近,因而被誉为“中印边境第一村”。
 
  吉汝村有着守边卫国的光荣传统。据村里老辈人口口相传,1904年英军入侵西藏的消息传到这里,村中一批热血青壮年主动背上糌粑,拿起短刀、吾尔朵(一种牧羊工具),骑马结队奔赴康马、江孜战场。
 
  从此,守边卫国的优良传统在吉汝村一代代传了下来。去年,中印两军在日喀则市亚东县洞朗地区对峙,局势一度十分紧张。解放军进驻边境线后,村民主动送水、送羊。
 
  中印边界线在吉汝村延绵30公里,由于没有确界立碑,边境防控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我们的放牧员既放牧,也巡逻,见到陌生人和车辆,都会及时报告。”吉汝村第一书记普布索朗说。
 
  走进村庄,藏式风格的二层小楼整齐排列。家家户户的屋顶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据吉汝村村委会主任达增介绍,以前村里都是土坯房,居住条件很差。2015年,岗巴县投入5000多万元,用于村子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民房改造。今年,岗巴县还将投入2600万元,进一步提升吉汝村的公共服务设施,着力打造自治区的“边境小康示范村”。
 
  “10年前,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也就两三千元。这几年,在党和政府的扶持下,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一两万元。”达增高兴地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吉汝村现有142户542人,2016年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19户61人。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有17户58人脱贫,仅两户家庭因无劳力未脱贫,政府通过“低保”为其兜底。
 
  说起国家的好政策,村民确琼竖起了大拇指。“政府帮我们盖房,中央补贴4万元,县里补贴7000元,我们从银行贷款8万元。现在不仅还清了贷款,还存了3万元。”确琼说,“今年女儿考上了公务员,家里的日子越来越好。”
 
  确琼家的变化是吉汝村的生动缩影。达增表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边境地区的发展,村民每人每年享有边境补助金2700元、草畜平衡补助金1100元,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人享有生态岗位补助金3000元,今年这一补助提高到3500元,种植青稞的家庭还可以获得每亩42.87元的青稞补贴。
 
  以确琼家为例,每年仅政策性收入就有1.68万元。
 
  除了政策性收入,吉汝村也是岗巴县重点产业——岗巴羊喂养的核心区。海拔4800米至5100米的高山夏牧场,为放牧岗巴羊和牦牛提供了广阔的放牧空间。全村21万亩草场,共有8400只岗巴羊。每只岗巴羊的市场价在1300元左右。在这里,每户村民多则养两三百只岗巴羊,少则养七八十只岗巴羊。
 
  “过去,岗巴羊卖不上价钱。近年来,岗巴县大力发展岗巴羊产业,岗巴羊的价格一路攀升,老百姓的收入也高了。”达增说。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村里的年轻人兴起了学技术的热潮,烹饪、建筑施工、汽车修理等专业异常火爆。还有人在村里开起了修理厂,维修摩托车。
 
  “我们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要让老百姓明白惠从何来、惠在何处。”岗巴县委副书记、县长扎西旺堆说。为此,县政府在吉汝村修建了升旗台,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在这个距离边境线仅5公里的高海拔村庄,飘扬的五星红旗成为最醒目的标志。
 
  扎西旺堆表示,“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守护国家的领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神圣土地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
 
  (西藏日报记者张斌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