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桑耶镇“种”出来的生态绿色小镇

2018-07-20 10:48:11   来源:西藏日报   


\
桑耶镇全景。记者 刘枫 摄

\
松卡居委会居民支张(左)在给草莓修剪匍匐茎。记者 段敏 摄

\
桑耶居委会居民拉姆(右)和爱人刘学才在采摘南瓜。记者 刘枫 摄

\
亿利产业园内长势喜人的京红大桃树。记者 段敏 摄

  夏日的桑耶镇,绿树成荫,芳草鲜美,清风徐来,花香四溢;真所谓是,四野绿荫迎夏至,高原美景惹人醉。而昔日的桑耶镇却是另一番景象,四野俱沙,荆棘稀疏,狂风袭来,飞沙走石,遮天蔽日。改革开放以来,一代又一代桑耶人斗风沙、战严寒,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改造自然,硬是把荒滩变成了绿洲。

  桑耶镇因桑耶寺而得名。桑耶寺建成于公元779年,是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俱全的寺庙。相传,寺庙建成后,下令修建者吐蕃赞普赤松德赞被眼前美轮美奂的景象所倾倒,惊呼:“桑耶(藏语意为“意料之外”)!”寺庙遂以此命名,沿传至今。寺内殿塔林立,琼楼金阙,规模宏阔,是藏、汉、印三种不同建筑风格的完美融合,以栩栩如生的壁画造像和巧夺天工的木雕、石刻、唐卡等文物瑰宝驰名于世。

  从义务植树到科学防沙治沙

  相传,一千多年前,莲花生大师让君臣选择把桑耶寺旁边的小山变金子呢?在雅鲁藏布江上盖盖子呢?还是桑耶沙滩变成绿洲?不管大师有多大的法力,这些都没能实现。说明居住在桑耶的先民饱受雅鲁藏布江水和沙漠的折磨,渴望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当地人说,“过去,桑耶人春天吃的糌粑三分之一是沙子。”可见,桑耶镇群众受风沙的侵袭有多严重。

  今年76岁的次仁桑珠,是桑耶镇发展的见证者。10岁时从洛扎县搬到桑耶镇后,他参与和见证了桑耶镇历次与风沙斗争的过程。

  次仁桑珠老人生活的地方叫桑耶居委会,是桑耶镇镇政府所在地。他告诉记者,过去的桑耶镇很小,群众的居住范围仅是寺庙周围。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周边环境恶劣,难以生存。当时除桑耶寺周围零星有点树外,唯一的绿色是雅鲁藏布江边上的杂草和荆棘。“但经常是,还没等牦牛走到草边就陷到沙丘里出不来了。”次仁桑珠说:“更为严重的是,大风一来,庄稼便被沙子吞没,在沙子的不断攻袭下,农民的土地面积越来越小,收成越来越少,使桑耶人成为远近闻名的贫民。”

  要想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就得种树。但是,太难了。

  “再苦再难也得种。”次仁桑珠老人告诉记者,每年春季过后,雨水一来,全村老幼齐上阵,按劳动力强弱分成若干个小组,开始忙活起来。

  “树苗是从柳树上砍下来的枝干。”次仁桑珠老人说:“那时候条件艰苦,根本没有现在所谓的‘树苗’。”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创造了骄人的成绩。次仁桑珠老人引以为豪地告诉记者,从1991年到2009年,他担任桑耶居委会党支部书记的18年内,他们共植树造林2.4万亩。

  种树改变的不只是环境,也为群众带来了经济收入。2005年开始,桑耶居委会开始有计划地砍伐树木作为椽子木出售。群众高兴得不得了,“过去,我们盖房子用的木材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换,14公斤青稞换一根木材。”次仁桑珠老人感慨地说。

  桑耶镇群众特别喜欢一种他们称之为“八年树”的柳树,一方面是因为这种树生命力特别顽强,另一方面是因为它的枝条特别适合做编织材料。

  从没有树苗,到政府提供树苗;从义务劳动,到有务工收入,桑耶镇群众从没有停下追逐绿水青山梦想的脚步。

  2017年,扎囊县引进在内蒙古库布其防沙治沙取得成功经验的亿利集团到桑耶镇进行科学防沙治沙。桑耶镇群众离实现绿水青山的梦想越来越近了。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生态产业

  站在格朗山脚下的亿利生态产业园内,沿着雅江方向放眼望去,满目葱茏,长势喜人的京红大桃树更是令人陶醉。“桑耶”盛景不禁在记者脑海中浮现。

  科学防沙治沙带来的不仅是生态环境明显好转,而且促进了桑耶镇传统农业向现代生态产业迈进。

  “企业进驻后,群众不仅从防沙治沙中逐渐退了出来,而且实现了就业,增加了经济收入。”扎囊县委常委、桑耶镇党委书记索朗多布杰欣喜地告诉记者:“他们的技术和经验确实很先进。”

  索朗多布杰津津乐道的水气法植树技术,是亿利集团在防沙治沙中发明创造的。该技术通过冲击水枪将种植和浇灌两道工序合二为一,有效提升了植树的效率和成活率。据统计,通过这种技术种植的苗木成活率达到90%以上,保存率达到80%以上。

  自然环境改善后,生态产业在桑耶镇方兴未艾。

  扎囊县现代农牧业产业园高效温室位于桑耶镇松卡居委会。温室内50亩无土栽培的草莓红彤彤,鲜嫩欲滴。

  6月14日,记者来到该产业园时,今年48岁的赤桑正在修剪草莓长出的多余匍匐茎。她告诉记者,她是松卡居委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产业园务工一天工资收入150元。

  今年26岁的索朗贡布是产业园的管理员。他对记者说,忙的时候,产业园一天能接纳50人务工。

  在解决群众就业问题的同时,产业园也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产业园以每亩50元的价格,租赁桑耶居委会土地320亩,以每亩300元的价格,租赁松卡居委会土地700亩,每年缴纳土地租赁金共22.6万元。

  与扎囊县现代农牧业产业园遥相呼应的是瑞丰农业博览园。该园于2017年3月开工建设,以每亩800元的价格租赁桑耶居委会土地350亩,用于车厘子种植;以每亩200元的价格租赁桑耶居委会土地150亩用于葡萄种植,而且都是些不毛的荒地。土地租赁价格按每亩每年50元递增,使荒地变成“聚宝盆”。

  在博览园务工,桑耶居委会的拉姆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还学到了种植技术实现了创业。

  勤劳能干的拉姆,去年和爱人刘学才投入资金3万元在自家土地上建起了4亩温室大棚。看着大棚内青翠的南瓜,拉姆高兴地告诉记者说:“目前,大棚菜销售收入已近万元。并且,种的西瓜马上就可以上市了,收入是源源不断。”

  从交通不便到四通八达

  2017年12月,随着泽贡高等级公路通车,桑耶镇不仅离山南市区的距离更近了,离拉萨市区的距离也更近了。

  而过去的桑耶镇不是这样的。虽然与扎囊县城隔江相望,但它们之间的距离却是那样的“遥远”。今年57岁的朗追是松卡居委会2组居民,以前是一名船夫。他告诉记者,过去人们到扎囊县城基本上靠坐船,最早是牛皮般,后来是木船,雅鲁藏布江水夏天急、冬天涩,船划起来很是困难,桑耶镇群众吃够了交通不便的苦。

  “那时候,县里的干部大多不愿意到桑耶镇下乡。因为以前只有坐一个小时的船才能到达桑耶镇,近十年前,还得从地区绕道而来,耗时一天不说,还得在桑耶镇住一晚。”索朗多布杰对记者说。

  2015年8月,扎囊特大桥贯通后,困扰桑耶镇群众出行的难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大桥横跨雅鲁藏布江,全长约5.7公里,连接省道101线和泽贡高等级公路,泽贡高等级公路又从门口经过。大桥通车后,桑耶镇群众敲锣打鼓欢庆了好几天,以铭记这来之不易的幸福时刻。

  令桑耶镇群众高兴的远不止这些。正在建设的圭嘎拉隧道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该隧道全长12.9公里,造价47.7亿元,平均造价高达3.69亿元/公里,堪称“中国最贵隧道”。隧道建成后横穿桑耶镇的泽贡高等级公路与拉林高等级公路将实现贯通。那时,桑耶镇群众到拉萨市区用时半个多小时,到山南市区不到半个小时,到扎囊县城十几二十分钟,桑耶镇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交通枢纽。

  令桑耶镇群众高兴的还有,桑耶镇特色小城镇规划即将获批。2016年,桑耶镇入选首批中国特色小镇,是我区首批入选的2个乡(镇)之一,同时该镇也是自治区首批20个特色小城镇示范点之一。

  桑耶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近年来,该镇提出了“文旅城三位一体”发展思路,以“藏源旅游窗口、文化体验胜地、宜居中心强镇”为发展目标,通过“七个桑耶”建设,打造独具西藏特色的旅游小镇。

  如今的桑耶镇宁静中尽显繁华。镇上处处是家庭旅馆,藏式、中式、西式餐馆随处可见,夜间人来人往的蔬菜门市更是令人感叹。“春有百花望秋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可以预见,桑耶镇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